石 良
摘要:文章阐述了测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主要内容。运行碰到的问题及如何通过测量管理体系来监督和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使计量管理真正发挥有效作用。
关键词:测量管理体系;计量数据;测量设备
中图分类号:T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2-0015-02
测量管理体系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分支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中它是基础,是企业运行的命脉。现在就本企业在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做一下探讨。
一、测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背景
本企业是一个从事生产化工化纤的大型企业,现已经形成了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PET)、涤纶长丝(FDY)、短丝及涤纶工业长丝的能力,生产五大类60余种品种。众所周知,化工企业工艺复杂,流程长,控制要求高,测量设备的管理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点本企业十分重视计量管理,在1988年1月通过了国家一级计量单位的审查工作,在1998年和2003年通过了ISO10012《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1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认证,并于2008年通过了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CMS-2006标准的认证。
二、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一)建立手册与程序
根据ISO10012《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1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以及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CMS-2006标准,我们编写了本企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手册中从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方面编写了五个方面的内容:(1)计量法制要求;(2)技术能力要求;(3)计量确认;(4)测量过程;(5)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在程序文件中主要从测量管理控制方面着手,注重可操作性,其包括了以下十一个方面的内容:(1)法定计量单位使用管理;(2)测量设备配备和流转的管理;(3)测量环境与数据修正控制;(4)测量设备确认标识控制;(5)计量确认过程控制和溯源管理程序;(6)测量过程设计和实现控制;(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8)测量不合格控制;(9)测量设备分类管理;(10)能源、物料计量管理控制;(11)审核和监视管理过程控制。
(二)体系的实施
手册与程序文件是制定了,但并不代表管理体系就已建立,要使测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实实在在做点事,让事实来说话。早在计量认证之前本企业就开始开展对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的计量数据管理工作了。那时,有很长一段时间计量数据利用率不高,计量数据的财务结算仍按照各装置的自报数为准。各装置考虑到本部门利益,对计量数据往往有表不依、数据估算、倒轧账、假账真做等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的计量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和使用价值。成本计算形同虚设。直到2001年测量体系审核时本企业领导发觉了问题,决定对各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的生产装置的能源、物料采用模拟市场成本考核,其数据以计量统计的数据为准,实行“数出一门,量出一家”管理模式,并要求计量部门每月编制能源、物料成本报表,将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的计量数据上报部领导、财务和返回各生产装置,作为对外结算和对内考核各主要次级用能装置成本依据。计量部门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确保计量数据准确、有效。首先根据测量体系的要求开始深入现场调查能源、物料的流向和管线走向,确认能源、物料供出方和接受方。同时分析现有测量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数据平衡情况。从中发觉了问题的所在,其主要是:能源交接的计量仪表配备不全,一管多支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一些主要用能装置虽然已配备了计量交接仪表,但由于长时间无人采用计量交接数据,所以计量仪表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停用或计量表设定参数(如表计的量程和工况条件等)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造成计量数据严重失准。要对这些测量设备配齐、改造和恢复,首先面临的困难是本企业生产装置均为连续生产的装置,不可能停气、水、电来进行改造或进行配备、修理,因为有的测量设备又没旁路。因此,计量部门就先从测量设备的工艺参数进行摸底、对需配备的测量设备逐一进行选型、制定改造、修复方案和落实改造费用。等待主要次级用能装置一旦有停车检修机会逐步改造。从2002年本企业能源计量交接测量设备共配备113套,经过多年的改造到目前为止能源计量交接仪表配备已达到195套,增加了82套。同时,为能全面搞好本企业的模拟市场成本考核,及时制订了《计量数据管理办法》和《计量数据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根据本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计量数据如何操作做了较详细的规定。这些工作的完成为各主要次级用能装置的能源、物料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对主要次级用能装置成本考核工作的深入推行,各主要次级用能装置领导对计量工作也日益重视,纷纷来电询问,了解情况,提出改造和新增表计设想。主要次级用能装置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原来的要我装表到现在的我要装表。再加上计量部门协助各生产装置制定检修、改造或康复计划,使交接的测量设备逐步得到完善,也使计量数据准确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计量数据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企业领导提出了消灭“分摊”的口号(即原先用能小户没有安装计量仪表,只能采取“分摊”的方法进行考核),据此根据原先排摸的情况,实行可归并的归并,可关闭的关闭,实在不行的就加装计量仪表,真正做到了层层有计量仪表把关,处处能用计量数据说话,从而实现“另分摊”的目标。这些措施的实施无一例外都是与测量体系的建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有了体系才能有效监督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使用性。
(三)根据标准对体系运行进行有效监督
要保证测量体系的运行,在企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有效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每年都会安排两次内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按照标准的要素编制计划,组织有资质的内审员进行内审,同时每年还会安排一次模拟外审,请有体系认证资质的外审专家帮助企业找毛病,制定对策。例如,为使测量过程的测量设备得到有效监督,我们采用统计过程控制图来执行,下面是对本企业某系列采集的数据进行的分析:
上面数据是以每天抽取n=5的一组子样,共抽20天,从100个数据中所得出的过程控制图。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连续点没有一点在线外,控制图显示正常状态。用此方法我们就可以随时观察测量过程中测量设备的运行情况,其目的就是不断监视生产过程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使过程保持在正常状态中。
众所周知,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对顾客的满意度是有要求的,我们在《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中也作了详细规定。在去年下半年,我们接到用户投诉,反映我企业生产的缝纫线专用涤纶棉型短纤维1.30dtex*38mm有光缝纫线,在复称时发现有缺重情况,对此我们迅速展开了调查,首先确认所使用的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经过计量确认其是否在有效期内,用砝码对计量器具进行复查,并对还未出厂的产品进行复查,将原磅码单与用户反映称量比较:
从内部调查情况来看,我部产品不存在缺重情况,并作了回复,希望用户对使用的量具进行检查。但客户一再强调其称重没有问题,要求进行现场确认。随即我组织相关人员复现场调查,在确认产品无破损的情况下,对该厂的计量设备进行了检查,发现该计量设备所使用的增砣比例不对,以致造成称量错误,情况调查清楚了,用户心中的疙瘩解了,企业的声誉也得到了维护。
三、测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本应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健全的过程。由于本企业的生产是连续不间断的,因此给在线的测量设备校准带来了不少困难,往往造成超周期使用,有些坏了却因无法停车而及时修理或更换,这给生产中物料平衡以及成本核算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笔者认为,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就是为了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满足顾客对计量的要求,确保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能满足生产和经营需要,防止由于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影响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风险。每个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出确实可行有效的管理方法,以防范不良测量结果。2009年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对能源计量数据准确率的考核。提高在线测量设备的准确率,为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经营管理提供计量保证,为企业的降本增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