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平
陶金等抵京后,切身感受了《十五贯》轰动首都满城争说的热烈盛况,
深刻领会到“一个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巨大效应。
一语评价促成改编
上影厂1956年出品的彩色戏曲片《十五贯》,系根椐浙江省昆苏剧团改编并演出的同名昆剧摄制而成。该剧是解放初期戏曲改革中传统剧目推陈出新的成功典型,通过一起为十五贯钱谋财害命案件的审理,揭示官场上草菅人命和秉公办案的尖锐对立,拍成影片后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获得好评,这一濒临绝境的古老艺术又重获新生,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昆曲是我国古老剧种之一,因起源于江苏昆山地区而得名,又称昆山腔、昆剧,其剧目丰富多彩、文词典雅华美、唱腔流丽悠扬、表演细腻委婉,曾是一代戏曲宗主,但因每出戏均由成套曲牌构成,演唱时发音吐字都有严格讲究,强调格律板眼,颇为艰涩难懂,加之被宫廷垄断,脱离民众,随着地方戏曲尤其京剧勃兴,从一度繁荣鼎盛而日趋衰落消亡。《十五贯》亦名《双熊梦》,是昆曲传统剧目之一,故事情节主要来源于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和明朝冯梦龙改作的传奇《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清初著名戏剧家朱素臣在此基础之上,揉入《后汉书 李敬传》以及《明史》《况太守传》的有关内容,最终敷演成以熊友兰、熊友蕙二兄弟因“鼠”致祸,表现清官为民请命平反冤狱之作。剧中熊友蕙因邻居侯三姑家中十五贯钱鼠叼丢失、其夫误食毒物身亡而受牵连,被山阳县令过于执误判为通奸杀人打入死牢。外出帮工的熊友兰得此消息,借钱十五贯回去营救,途遇苏戌娟结伴同行,恰逢苏之父游葫芦被盗贼娄阿鼠行窃所杀,由于钱数亦是十五贯,熊、苏二人也被已升任常州府理刑的过于执误断为通奸杀人判以死刑。苏州知府况钟复审两案,梦见双熊各衔一鼠长跪哀泣疑有冤情,乃连夜求见都察御史请准暂缓行刑,亲自赶往实地仔细勘察,又假扮算命先生微服查访,几经周折终于案情大白,真凶落入法网,熊氏兄弟被释放,分别与苏戌娟、侯三姑结为夫妇。原作双线展开剧情驳杂冗长,全本26折需演12个小时,至少得三个晚上。浙江苏昆剧团前身国风剧团系艺人们自发组成的小小戏班,曾长期颠沛流离靠卖艺糊口,解放后受到政府重视和关心,才在杭州有了演出场所固定下来,开始条件较差仍很艰苦,为谋生计遂将保留剧目《十五贯》自行删剪为11折演出,但去芜存菁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主持对《十五贯》重新进行改编的,是当时浙江主管文化工作的省委文教部副部长兼省文化局长黄源,而直接促成此举的是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的张骏祥。他于1955年11月初陪同印度电影代表团到杭州访问,送走客人的当晚,应黄源之邀去西湖边的“大世界”小剧场观看昆苏剧团的演出,演的正好是《十五贯》。虽然剧场十分简陋,观众寥寥无几,但曲折紧凑的剧情、生动精采的表演,还是吸引他们聚精会神地看完全剧。黄源忙问:“这戏怎样?”张骏祥不加思索地赞叹:“这戏真激动人心啊!”
黄源当晚就找出手头所存的收有《十五贯》几出折子戏的清代戏曲单本选集《缀白裘》,次日又调来了剧团的演出本,仔细加以比照琢磨,并与文教部其他领导商量,决定重点加工这个戏。省里迅即成立了由黄源领导的剧本整理小组,全剧紧缩为鼠祸、爱嫌、被冤、判斩、见都、疑鼠、访鼠、审鼠八场戏,由陈静执笔边改边排,仅花了二十几天,就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再现于舞台。
感受“满城争说”盛况
新编《十五贯》首先于1956年1月在杭州与观众见面,连演20场受到普遍好评,上海文艺界名家如章靳以、赵景深、昆曲行家魏金枝等应邀前来观看大为赞赏。春节期间在上海演出也场场客满,观众纷纷反映说意外看到一场好戏。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石西民邀请时在上海的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一起观看,两人看后一致肯定这是一出反对主观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好戏,应该大力宣传,陆定一还邀请剧团赴京演出。根据他们的建议,剧团又给上海处级干部和区委干部作了专场演出,公安系统包场组织干警观看学习,全市各区、各单位也纷纷邀请剧团前去演出,仅上海市总工会系统就订了两个月的约。在此期间,剧团还在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当晚给代表作了演出,省高级法院院长吴仲廉当场站起来大声疾呼:“这是一场难得的好戏,特别是公检法的同志,应该个个都看一看!”经省委书记江华批准决定进京公演,省文化局还根据剧团要求同意将其由民营改为国营。
在北京首先举行的两场汇报观摩演出,受到田汉、欧阳予倩、梅兰芳等行家的赞誉,此前已主演过老舍改编的京剧《十五贯》的马连良对主创人员说:“你们的戏改得好,演得也好,我甘拜下风。”尽管如此,由于北京已多年没有昆曲的演出,早已淡出人们印象甚至以为它已经消亡,观众不免感到陌生,正式对外公演开始上座并不好,位于前门闹市区可容1000多人的广和剧场,第一天只卖出40几张票。可是看过的人无不被它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富于特色的精湛表演,尤其是鲜明的主题思想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而打动,觉得确实是一出难得的好戏,有口皆碑并辗转相告,为该剧做了最好的义务宣传,几天后就出现竞相购票、找票现象,昆剧《十五贯》很快成了当时首都舞台最瞩目的热点。时任中宣部文艺处长的林默涵闻讯也去看了演出,感到该剧内容与法制有关,遂向公安部长罗瑞卿作了推荐,罗看后认为这个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有利于提倡对人民负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又立即向毛泽东主席汇报。4月1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礼堂观看了演出,谢幕时高兴地站起来双手举过头顶热烈鼓掌,次日派人到剧团传达三条指示:一、祝贺《十五贯》的改编和演出,都非常成功;二、要推广,凡适合演出的,都可以根据各剧种的特点演出;三、对剧团要奖励。两天之后,从外地刚回北京的周恩来总理来到广和剧场看戏,并亲切接见了全团演职员,头一句就说:“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就在《十五贯》进京演出成功消息频频传来同时,中央电影局正式批准上影将它搬上银幕的计划,张骏祥代表厂里把执导该片的任务交给了刚转到导演岗位的陶金,要他即去杭州征求浙江省委文教部意见,并率摄制组主要创作人员赴北京观摩演出。黄源对拍摄电影很为高兴和支持,同时提出两条要求:剧本内容不能改动,以电影特长发挥昆曲戏曲的特点。
陶金等抵京后,一边马不停蹄听取专家及有关领导的意见,一边辗转公安部礼堂及戏院连续观看演出,切身感受了《十五贯》轰动首都满城争说的热烈盛况,深刻领会到“一个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巨大效应。自清朝道光年间以后,昆班就已绝迹于北京舞台,《十五贯》重新归来大放异彩,自4月10日首演至5月27日结束,共有7万多观众争相观看,一个小小地方剧团得到了空前的荣耀。毛主席继4月17日首次看戏后,4月25日又去国务院直属机关礼堂看了一次,还向全国人大特别是公安系统的干部推荐了这出戏。周总理在与剧团演职员交谈时,十分关切地仔细询问了剧团的演出、收入、负担、生活以及演员年龄、艺龄、健康等,得知剧团经济困难和运输费高,当即很真诚地责备自己没有了解到这些情况,回去后立即向中央反映并召集有关部门作了研究,很快出台了减免文娱税、降低剧团布景道具托运费等措施。文化部在吉祥戏院隆重召开表彰奖励大会,当场颁发浙江昆苏剧团5000元奖金,接着又向全国各地发出了《关于推荐<十五贯>在全国各戏曲剧种进行上演的通知》,指出昆剧《十五贯》是一个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优秀剧目,建议全国各戏曲剧团尽可能普遍采用演出。在这种轰动效应推动下,北京、江苏、上海、湖南等地相继恢复或建立昆剧表演团体。就连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庆祝典礼,国务院和文化部特意发给正在北京的小小浙江昆苏剧团的观礼券,竟有8张之多,让他们荣幸地与党和国家领
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
成功转换银幕形象
对于北京之行,陶金等主创人员既感收获颇丰,又觉责任重大,《十五贯》改拍为彩色片,当时彩色胶卷相当紧张成本很高,一般都是拍黑白片,电影局作出这样决定殊为不易,足见对该片拍摄重视,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光荣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应当密切与剧团合作,使这出既符合历史真实、又具有强烈现实意义,思想性、艺术性结合达到很高水平的戏,在银幕上放射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此时遇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影片长度如何解决。尽管经过两次整理改编,舞台演出已压缩至三个小时一刻钟,而电影一般只允许在两小时内,无疑必须再作删削。陶金和摄制组人员都非常喜爱这出戏,如何下手十分为难,久久不能下定决心。最后还是陶金经过反复斟酌,提出以不影响下列要求为前提的压缩原则:第一、必须突出强烈的主题思想;第二、保持人物性格的鲜明;第三、要使故事情节清楚完整;第四、不能削弱演员的精彩表演。他的提议,得到浙江昆苏剧团方面认同,摄制组内也一致赞同。
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并非如预想的那样简单与容易。虽然压缩工作已做到多管齐下,如改变舞台惯用的人物出场自报家门,采取随着剧情发展逐渐展示性格的方式;把重复的独白、对话拿掉,缩短大段冗长的唱词;一些过场戏舞台上无法避免,通过电影镜头转换重新简略处理等,但是总共节省出来不过只有38分钟,还有一半有待缩短的时间需要另想办法。面对这样一个无论剧本还是演出都很精练的戏,凡是可以动脑筋的“空子”都已设法“钻”了,在陶金看来真感到“山穷水尽”了。此时上影厂领导也提出尽力而为不要勉强,更不要为了缩短时间而损伤了原戏,应把演出中好的东西尽量发挥出来。
厂领导的意见解除了片长的顾虑,陶金开始构思电影处理和镜头分切,想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竟然意外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首先从节奏上发现对于同样的剧情、人物,其内在总的节奏尽管一样,但舞台和银幕的表现是有区别的,电影的蒙太奇即镜头运动,在推动节奏变化上比戏曲舞台调度更为灵活便利,时间需要自然较为经济;同样,在速度的运用上也有区别,如演员的念白因服从剧场条件,需在正常生活的速度上适当拖慢,才能为观众所吸收,但是经过电影处理的表演就摆脱了这种束缚,因为镜头远近运用自如,打破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演员的念、唱就必须适当加快,观众才会觉得合适,否则就会有缓慢沉闷之感。与之相关的还有因戏曲舞台表演原因,人物之间的交流反应往往是“单线”进行,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听,等到甲说完台词乙再开始反应,电影采取“画外声”、“插镜头”等方式同时进行,既使之形象化也节省时间。这样,从电影规律运用找到解决片长问题有效方法,从舞台到银幕整整压缩了一小时零一刻,达到了规定要求,后来成为戏曲影片拍摄广为推广运用的做法。
1956年9月影片正式开拍,陶金等主创人员又在如何进行电影化处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经认真研究以往戏曲片拍摄的经验教训,特别总结吸收《秦香莲》《天仙配》等运用电影手法较多获得观众欢迎的成功经验,陶金认为,戏曲种类繁多而且各有特点,即使同一剧种的不同剧目也有各种表现方法,拍摄电影的艺术处理也不能一律对待。《十五贯》这出戏采用的既不是夸张漫画的手法,也不是离奇怪诞的笔调,而是很朴素地围绕一起命案描绘三个不同官吏的斗争,表演上也很接近生活真实,如况钟带人到尤家踏勘,那些扑灰尘、掸蛛网的动作,在剧本以及演出上都为电影表现提供很大方便,不能仅用直接纪录的方式,可以更多采取写实处理,但又不完全等同乃至照搬一般故事片的拍摄,而应将昆曲与电影各自的特点恰当结合起来,使之比原来的舞台演出更完美、更丰富。
另一方面,陶金又对于舞台表演的精华予以尊重和保留,并运用电影手段大力强化,在写实处理之中充分发挥戏曲艺术审美特性。登台演出《十五贯》的多是昆曲传字辈老艺人,经验丰富、技艺上乘,其中表现最为出色、最为吸引观众的是丑角王传淞的表演,一出场就通过伸懒腰、打呵欠、抓痒等动作,再辅以生动细腻的表情和眼神,将娄阿鼠的贼性和痞态勾画得惟妙惟肖,且富于喜剧色彩。他的绝活更见功力,如与尤胡芦争抢十五贯钱时在椅子上的“撑虎跳”动作,使打斗场面更显激烈与惊险。“访鼠”一场中随着乔装测字先生的况钟旁敲侧击,他又使出擅长的“板凳功”模拟老鼠动作,利用与况钟同坐的乍乍长凳上窜下跳,淋漓尽致揭示娄阿鼠的细致微妙心态变化;特别是听到点破遭窃被害人姓尤,他以特定“倒毛穿凳”身段,一个翻身非常敏捷地穿凳而出,表现出人物内心的震惊和慌张。这些都借助镜头角度、切换的丰富、灵活特点,在银幕上得到更加生动、逼真地再现,成为影片中的精粹构成,博得观众与行家一致赞誉。
责任编辑/翟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