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英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1 研究性学习的概论
1.1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它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目前的电工教学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启用电工基础的知识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通常要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所以又称为主题研究学习。
1.2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尽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能够满足企业对电工类毕业生正确使用和维护各种电器设备,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
1.3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1)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正确的评价能力。
2)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开展研究活动,使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与未来。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促进学生通过研究时间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
2 研究性学习在电工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研究、挖掘问题的方法、内涵→探究、解决问题,形成结果→确定问题的应用性、意义→问题的创新与社会实践。以下是研究性学习在“电磁铁”教学过程中应用。
2.1 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提出:通过观察垃圾站中分拣铁磁性垃圾的电磁铁的工作过程。提出认识电磁铁的要求。分析:其一,本研究性问题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点,实用性较强,体现了加强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的联系;其二,本问题的背景为职业电工接触较多的实用问题之一,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如电磁感应原理、电磁铁的具体应用等,学生通过背景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查询资料等,联系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2.2 分析问题1)电磁铁由哪几部分构成?2)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电磁铁有哪些种类?学生的活动:1)仔细观察教师准备好的电磁铁有什么区别;2)观察和拆装试验室里的电磁铁;3)观察实验室中的电磁铁的工作情况。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电磁铁是由衔铁、铁心、励磁线圈组成的;它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电磁铁有交流和直流之分。
2.3 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使用不同种类的电磁铁时需要注意什么?具体分析:按电源性质分,电磁铁分为交流电磁铁和直流电磁铁。1)铁芯不同,交流电磁铁是经过绝缘处理硅钢片,直流电磁铁是整块铸钢、软低磁钢或工程纯铁。2)电磁关系的不同,通电使用时,交流电磁铁的电流、磁通和磁感应强度是不断变化的,而直流电磁铁是恒定不变的;工作过程中,交流电磁铁有磁滞损耗,直流电磁铁没有磁滞损耗;工作过程中,交流电磁铁的线圈中电流大小,跟铁心与衔铁间的气隙有关,而直流电磁铁跟铁心与衔铁间的气隙无关。因此在使用交、直流电磁铁时不能互换使用。
2.4 应用问题分析1)使用电磁铁时若发现衔铁被卡住,如果不及时排故会导致什么后果呢?交直流电磁铁都一样吗?2)电磁铁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声音是什么原因?3)应用举例:电铃、电磁继电器等。
2.5 创新与社会实践1)请学生在课下搜集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为什么交流电磁铁和直流电磁铁的铁芯一个是硅钢片叠成的,一个是整块的铸钢?动手实践。3)请学生在课下分组设计一个电磁铁的实用装置。
3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3.1 指导思想在电工学中研究性学习评价重在考查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水平。所以成绩记录除设基本分外,对有创意的研究性学习结论或设计方案给予加分。等级一般为优秀、良好、及格。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启发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2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可分为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两方面。个人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所在集体对该学生的评价。集体评价可用课题小组之间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