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优待,何时能够全国“一证通”

2009-04-01 02:58
老同志之友 2009年5期
关键词:公交公司证件乘车

张 巧

让老年证全国通用,这不仅能让老年人享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和关爱,更合乎我们的传统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编 者 按

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成果,都离不开前人奠定的基础。尊敬和爱护老年人,让他们享受各种优待,是全社会应尽的责任。《老年人优待证》在全国各地推行多年,逐渐成为许多老人出门必不可少的证件。它究竟管不管用?

老人免费乘公交横生门槛

“如果说免费乘坐公交车需要到公交部门另外办理乘车证,那么进公园、上公厕,是不是也要再到相关部门办免费入园、入厕手续呢?”据了解,全国许多城市,都不允许直接凭《老年人优待证》乘坐公交车。符合条件的老人不仅每年都要到公交部门办理免费乘车手续,而且还得自己掏钱购买乘车意外保险。

2007年6月,西南某省会城市公交公司在为7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卡时,就要求每位办卡的老年人必须购买一年12元的“乘车意外事故保险”。如果拒绝购买该保险,则要和公交公司签一份合同,申明以后在车上受伤,与汽车公司、保险公司都没有任何关系,住院等费用由老人自己承担。

事实上,该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已规定,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持《老年人优待证》或者《离休证》,免费乘坐城市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办理优待证的老年人可以自愿申请选择购买老年人出行意外伤害保险”。也就是说,老年人只要持《老年人优待证》或者《离休证》就可以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任何单位任何地区不应该再设立各种门槛,不应再增加任何附加条件。

从法律角度来看,有律师在分析此类现象时认为,老年人免费乘车时受伤,只要不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公交公司都负有赔偿责任。老年人在车上发生意外伤害,办了保险的,可以向保险公司和公交公司提出赔偿;没办保险的,也可向公交公司索赔。

优待证可以“一卡(证)多能”吗

城市公交公司在回应老人们的质疑时往往表示,要求另外办理免费乘车证是为了防止一些老人持虚假《老年人优待证》《离休证》,或者他人遗失的证件乘车。公交公司推出的免费乘车证,款式和防伪标志每年都不同,可以堵住虚假证件的漏洞。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有些城市推出了IC免费乘车卡,以杜绝虚假证件,并且准确记录优待老人乘车的次数。有了统计数据,一方面可以根据搭载老人次数的多少给予司机奖励,另一方面又为政府财政补贴提供了依据。

新版《武汉老年人优待证》在此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创造性地在《优待证》里植入了免费乘车IC卡技术功能,实行“两卡合一”。老年人个人照片、基本信息、该市老年人享受的主要优待项目、防伪标志等也体现在卡片上。

而北京市老龄办最近在发放优待卡时,同时建立本市老人的数据信息库,将老年人姓名、地址等个人信息用条码形式加入优待卡。一旦老年人在外突发疾病,可通过卡上信息在最短时间内为其联系到亲属。

在各地推行IC免费乘车卡的同时,福州市在解决老年人乘车意外伤害险问题上率先走出了一步。从2006年起,福州市政府出资,为8万多名70岁以上老人购买公交车上意外伤害保险。老年人持IC卡乘车发生意外,由保险公司负责理赔,金额最高的一例达到20多万元。这些措施的出台使老人因赔偿问题和公交公司发生纠纷的情况大大减少。

“半老证”期盼更多优惠

所谓“半老证”,是一些老人对低龄老年人持有的优待证件的戏称。据了解,各地发放的《老年人优待证》基本上分为两个版本;有的地方以65岁为界,有的则以70岁为界。70岁以上高龄老人持有的证件,享有更多的优待。

拿北京市来说,政府投资主办或控股的公园、风景名胜等旅游景区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收门票费,而60至64周岁老年人则只能优惠购买市属公园通用年票,每张50元。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域内地面公交车,而“低龄老人”享受不到这项最为实惠的优待。面对类似状况,不少老人调侃说:“能走的时候要收费,免费的时候走不动。”

扩大优待面,体现了社会对老人的爱护与尊重,无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相关部门认为目前执行起来有困难。合肥公交目前对70岁以上老人实行刷卡免费乘车,截至2008年10月已发放“老人免费乘车卡”10.6万张,占合肥公交 IC卡总发行量的9.2%。目前,该市65~69岁年龄段的人数约为7万人,如果将免费乘车待遇覆盖这一群体,受益人数将增至18万人。公交集团人士表示,这个年龄段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较70岁以上的老人要好些,活动范围、出行概率无疑也要多些。这是一个不小的客运量,如果城市公交运营不扩大,极有可能影响上班人员和学生的正常乘车。

事实上,只要心里真正装着老人,问题总能够得到解决。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开始将免费乘车的年龄下限调整至65周岁。如武汉市政府斥资1.2亿元补贴老年人免费乘车,允许65周岁以上老人一年免费乘车(船)730次;开封市于2007年将老年人免费乘车年龄由70周岁降至65周岁。

相关人士建议,如果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让所有老人享受同样的优待项目,政府可考虑先对“低龄老人”实行打折优惠。

各自为“证”期待被打破

各自为“证”,也是颇受老年人诟病的现象。他们认为,无论在哪个城市,“老人”的身份不会变,优惠政策也不应该有地区性限制。

2008年4月,持有陕西省敬老优待证的王老先生,在西安大雁塔的大慈恩寺入口处站了将近两个小时,虽几经据理力争,最终仍然享受不了优待政策。而其他70岁以上的老人,因为户籍地是西安市,持同样的证件却行得通。

一位老龄工作者认为,每个城市对老年人福利事业的资金投入不同,各省市优待的项目也不尽相同。如果对外地老人“一视同仁”,无形中等于当地老人的福利受到挤占,所以老年人优待目前还无法做到全国统一。

而更多的人认为,老人投靠子女异地生活,在我国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他们的儿女不但为当地贡献着税收,也服务于各行各业,理应让他们的老人分享当地社会发展的成果,更方便地得到社会关爱。

令人欣慰的是,已有一些省份在出台老年人优待规定时,明确鼓励地方把优待对象的范围扩展至外埠老年人。湖北省就规定,在该省常住6个月以上的外地老人,也可以申办新版老年人优待证。同时,外地老人到湖北,凭当地省一级人民政府或老龄办印发的老年人优待证,就可以享受该省老年人享有的优惠政策。

还有一些城市也在这方面有所改变。南京周边的扬州、淮安、滁州、芜湖、马鞍山、巢湖、镇江等城市的老年人,持老年证可免费游览这几个城市的任一景区。这一规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老年人的欢迎。我们不妨借鉴这些城市的经验,让老年证全国通用,这不仅能让老年人享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和关爱,更合乎我们的传统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本刊驻成都记者王侨蜀对此文亦有贡献)

老年优待需要全社会出力

湖南省老龄办的一位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现在很多人对优待证的认识仅局限在免费乘车上,这其实是一种误区。”

湖南一位姓朱的著名学者,六年来口袋里都装着“红本本”—满70周岁的时候,他领到了一本省政府制发的《湖南省老年人优待证》,用它当做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凭证。日前,老朱到医院窗口去取化验结果,发现每个窗口都排了长长的队。想到还要去办个事,怎么办呢?老朱想起了《优待证》。

老朱于是拿着这红皮本去找在窗口维持秩序的保安,得到的回答却是:可以优先挂号,别的都不能优先。老人又转身走进门诊接待室,接待他的护士还有根有据地说:省政府文件规定可以优先的,只有挂号、就诊、取药、住院这四样,上面并没有说取化验结果可以优先!当天上午,老人连续向四位医院工作人员提出要求,历时一小时……他最终失望地说:“我这是头一次在医院里用《老年人优待证》,但结果是我发现它的用处并不大。”

实际上,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到医疗机构就诊,只可优先挂号、就诊、取药、住院,这是《湖南省老年人优待证》明确规定的条款。另外,优待证的适用范围还包括:优先购买车票、船票、飞机票,优先上车、上船、登机等。

猜你喜欢
公交公司证件乘车
为一人设一站
因应聘证件引发的劳动纠纷
这一次优步乘车,让我感动了
学院成功举办2017年伊朗出入境证件识别培训班
坐公交车受伤 应该由谁赔偿
乘车
考虑满意度的公交财政补贴绩效评价
乘公交车滑倒摔伤的医疗费用可否全额纳入基金支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