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

2009-04-01 06:38
会计之友 2009年9期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培养目标会计专业

宋 霞

【摘要】 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会计学专业教育的起点和终点。在会计学教育的“五大”专业层次中,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如何定位、突出哪些特点、通过何种途径,是办好该类大学会计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关键。本文以这些关键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为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是办好教育的关键,因为,培养目标是专业定位的基础。而专业定位是课程设置的前提,课程设置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对会计学专业来讲,由于办学层次的多样化和办学范围的宽泛性,使得其培养目标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综合性大学的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应该体现大学内外环境和学科交叉的优势,区别于财会专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更不同于其他层次的培养目标。

一、 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

第一,人才层次定位要求。从目前我国“中职中专”“高职高专”“普通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五大专业教育层次的分工来看,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会计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会计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职业岗位定位要求。 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会计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会计实务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这种职业定位,既可以避免不同层次人才之间相互“抢饭碗”,又可以避免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但是,大学本科阶段的教育还要为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教育打下基础。

第三,知识结构定位要求。 由于会计是一项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财务活动,因此,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首先必须体现出会计专业人才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从事财务活动的核算与监督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要求。 提高人才的通用性是现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急需解决的问题。时代需要把会计本科生应培养成通才基础上的专才,亦即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会计专业人才。只有确立这样的培养目标并认真实施,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具备应有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毕业后较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并有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后劲,更快地走向成功。

第四,素质能力定位要求。面对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从会计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来看,一是掌握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掌握经济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三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处理会计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熟悉我国有关会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五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六是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要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七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识的热情和习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有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八是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总之,会计教育目标应培养学生掌握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和内容

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相对于专业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会计本科教育拥有宽泛的人文、理工、经济、管理等类别的支撑学科,为其确定具有特色的培养教育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综合性大学应根据所处的大学环境和会计学专业的本质,同时兼顾我国目前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去向,确定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综合性院校区分于专业财经类院校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的特点是“通”和“宽”,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着重培养通才,使得学生具有宽泛的理论素养和广泛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内容。培养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积淀和专业素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宽广的知识领域、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审计工作实际需要、以及从事适度理论研究的基本技能、知识和专业素养的人才。 实践证明,通过培养使得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业务技能,又有宽广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合理的能力结构,从而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综合性院校会计专业目标,借鉴美国会计学会(AAA)的会计教育委员会对会计本科教育的态度:即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包括技能、知识和专业认同等三方面的能力。技能包括沟通能力、智力能力和人际能力。沟通能力是通过有效的听、说、读、写获取并传递信息。智力能力是指查找、获取以及组织信息的能力和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辨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一些没有重点的事实的理解作出判断。人际能力是指在团队中有效地工作,并在适当的时候发挥领导作用。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和经营知识和会计知识。一般性知识可以帮助会计专业人士理解职业界与社会之间复杂的依存关系,以及与不同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组织与经营知识则包括组织内部运行和组织变化的方式,以及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作用。而会计知识的重点应在于培养分析及概念性思维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职业准则。专业认同是指会计毕业生应认同会计专业并乐于从事会计专业而必备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其核心是掌握本专业继续学习的能力。因为对学生而言,大学毕业本身并不表明已经进入会计职业界并掌握了会计师工作的经验和技能,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才是学生成为职业会计师的前提,也才是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条件

设置合适的课程体系是实现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条件。应该以“实践应用”及“基础理论”为双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调整学科布局,创新专业结构,以能力为特征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拓宽对外合作领域,建立稳定的实践平台;同时注重实践与理论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会计虽然是一门注重实务的科学,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并非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的唯一出发点,要克服把会计实践课程看作提升会计专业教育水平法宝的片面认识,注重实践性课程与理论类课程的有机联系,在理论中深化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理论。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的所有课程按照其内在规律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 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要由强调传授知识为主转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了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会计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注重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授课方式强调学习过程, 树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不能再反复强调具体会计实务的讲授,其目的不能是让学生毕业后在短期内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或者转变为熟练的会计工作者, 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不能成为现行财务与会计制度的说明书。应增加真正让学生进行理论和原理知识分析的课程 ,会计理论知识是会计实务的总结和升华。我国会计专业的课程安排应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注意各门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使课程体系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中达到内容上的先进性。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认真理解理论基础上把握实践,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终生学习的习惯。

综合性大学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应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具体会计准则》实施后,行业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差距都已大大缩小,会计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贯穿于各种行业企业之中。如果把会计理论基本方法讲透彻,学生凭借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毕业后经过不长时间的实践完全可以胜任各种行业、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会计工作。如果将过多的时间用于介绍具体账务操作,行业会计课程开设过多,从而挤占基础理论课时,必然会造成大量的课时浪费。

综合性大学会计教育课程设置还应正确处理大学会计教育与执业资格考试的课程关系 。二者的目标存在差异,如前所述,大学会计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包括技能、知识和专业认同等三方面的能力,而会计执业资格考试的目标,是为从事相关内容的会计实务工作取得一个专业上的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更强调实务操作;近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具有越来越难越来越钻牛角尖的倾向。考查的结果并不能反应出应试者的专业素养和执业能力。

总之,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培养目标,需要体现大学的综合性的特长,将一般性的教育目标具体化,重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包括专业学习与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就业后能够不断地通过自主学习更新知识,满足未来日益复杂的会计工作要求,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相子国. 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财务与会计导刊,2008,(5):35.

[2] 孟焰,李晓梅. 国外大学会计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大学教育,2008,(2):91-92.

猜你喜欢
综合性大学培养目标会计专业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论多元化舞蹈教育及其方法
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研究
综合性大学特色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与探索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