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康
我们要暖,他们要Cool(冷)
美国人对“冷”好像情有独钟,一年四季,超市及大商店里的温度均在20摄氏度左右。夏天很多店铺内空调加电扇,我们穿长衣长裤进入商场都感到有点儿冷,而老外尤其是孩子却都是裤衩加背心,甚至很小的婴儿都是如此。我们都替他们担心孩子会感冒。
还有令我这个中国老人惊讶的是,住院产妇分娩后,每餐的饮料必有冰水(800毫升的杯中冰块占一半),令人看了望而生畏。大街上无论春夏秋冬,随时可见端着冰水边走边喝的人。
对宝宝的喂养管理也受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从孩子的穿戴上就可见一斑。早春二月,天气很冷,我们的孙子早晨送幼儿园时,贴身穿的是秋衣、衬衣和毛衣,外套为带帽子的绒夹克。幼儿园内温度不是很高,进园后孩子的外套连同毛衣一并会被脱去。看看周围的孩子都这样,我们虽感到不放心,但也无可奈何。每次接孩子回家时摸他的双手总是冰凉的,令我们担心,怕孩子感冒。动了不少脑筋,我们最后只好将毛衣改成毛背心,心存侥幸,觉得毛背心不像毛衣那样显眼,可能老师会手下留情。结果正如我们所想。
更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孩子因病发烧时,美国与我们在护理上具有不同的理念。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穿得多点儿,被子盖厚点儿,捂严点儿,多喝热水,叫孩子发汗,使其退烧。而美国人却主张暴露或少穿衣服,不盖被子,理由是便于身体散热来退烧。女婿是“老外”,每当宝宝发烧时,对退烧的方法虽不明争,但暗中较劲。我们在时,给孩子盖上棉被,掖得严严实实,我们离开后,女婿立刻揭掉棉被。都是疼爱孩子,我们就睁一眼闭一眼,只能入乡随俗!到医院看病,医生支持女婿的做法,强调散热,我们理解并遵医嘱。两种方法虽不同,无对错之分,只是理念与常规之差异。
很少约束,不求统一
美国人强调个性发展,遵从个人意愿是不言而喻的教养观念。顺从个性,少有约束,是他们从小就养成的概念和习惯。
在幼儿园游艺室里有各式各样的玩具,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即使大家一起去户外活动,如果有的孩子不愿意放下手中的玩具,就可以留在室内,专门安排老师陪伴,或者允许孩子拿着玩具一起去。在商店,父母给孩子买衣物,我们看到,连3~4岁的乳臭未干的毛孩都会受到父母尊重,真心实意地征求孩子的意见,而且绝大多数都会满足孩子的要求(当然是在可选范围之内)。
在家里或商场里经常可以看到幼儿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不起来,跟我们中国一些孩子“撒泼打滚”不一样,他们不哭不闹,是淘气,也是“示威”,因为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例如在超市里随意拿商品而不放手。此时,家长的态度是毫不理睬,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看到未达目的,无人理会,也只得作罢,迅速起来。在美国,无论是家长的意识。还是儿童教育机构的管理规定,抑或是国家法律,都不允许对未成年人体罚。
处处有快乐,玩具是首选
凡与儿童有关的机构和场所都提供玩具,既符合儿童好奇贪玩的心理,使他们保持安静,又减轻家长负担,使孩子们处处有快乐。
医院儿科候诊室面积虽不很大,但因为是预约看病,候诊者一般不超过3人。墙壁多为粉红色、淡黄色或浅蓝色,灯光明亮而柔和。四壁贴有防病宣传画,墙上悬挂的彩电不停地播放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或各种动物的电视片,但是,为了避免嗓音污染,成为“现代默片”。大厅中间放有各种大型玩具,大多是直径1米、高度2米左右的立体组合玩具,有活动的计算球、上下移动的小木偶及小动物等,都很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和动手参与的愿望。候诊时间最长十几分钟,缓解儿童就医前的紧张和恐惧。我一次也没见到过哭闹的患儿。
给幼小的儿童理发是父母和理发师的一大难事。美国有专门的儿童理发店,也要提前预约。虽等候时间不长。但在店铺内也有用桌椅圈出的游艺区,玩具与医院候诊室的相仿,就连理发的座椅也是各种玩具造型的车辆。每个理发位对面的墙上挂有小电视,播放各种儿童喜爱的动画片,播放的内容征求孩子的意见。理发过程就像玩耍一样开心,所以很少看到不合作的宝宝。
在西方凡涉及儿童的服务机构或店铺,都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完善服务工作,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有益于儿童身心的环境。这一方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企业经营之道,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全社会对儿童的关怀与重视,即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