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大学班级管理的思考

2009-04-01 04:32颜友容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2期
关键词:团队精神班主任

颜友容

摘要:班级不仅是大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而且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的地方,更是和谐校园的主阵地。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大学班级管理实践,对如何做好大学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大学班级管理;班主任;团队精神;班级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3-0250-02

一、当代大学班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一)班级凝聚力不强

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成员之间应该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集体应该有确定的被成员所接受的共同目标,成员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各高校的同学大部分认为本班集体是有凝聚力的,同学之间也能相互信任,并为建设好班级出谋划策,但是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导致大学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二)班级管理制度不科学

由于多数班级的制度不是由班级同学自己讨论制定的,在班级中大家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修订班规,所以导致了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班级的制度建设对于班级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较为落后,部分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类的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实际自我管理的机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学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经历对学生的成长也很重要。学校或班级能否为学生组织有吸引力的活动也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评价。对于大学来讲,需要努力的是如何寻找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能够真正产生教育影响。学生对本该使大学生活更加绚丽多姿的各类社团活动往往是寄予厚望的,但希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学生的怨气也非常大。因此学生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释放多余的精力,谈恋爱的现象就较为普遍。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班级生活不满意,其理由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有趣、丰富多彩”,“离社会距离太远”,“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学习气氛不浓”等等。

二、做好大学班级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一)选好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中的一支核心力量,对班级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这个班级的整体水平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班干部的作用和能力,取决于能否把全班同学凝聚在这个核心的周围。所以班干部一定要选好,要挑选那些学习成绩优良、有能力、善于团结人并能与人合作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他们往往能把中间的、落后的学生层带动起来,提高班级工作效率,强化班集体的团队精神。

(二)培养班级的团队精神

要想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严格要求之外,还得把爱和信任寓于其中。我真心爱护着班里的每位学生,也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互相信任,平时经常表扬那些能关爱、帮助别人的同学。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幸福和奖赏,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精神,也可使师生感情加深,班级凝聚力增强。用爱的教育来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应该是切实有效的。如我班有一个叫黄惠的同学,进校之初表现一般。一次我去宿舍巡查,发现他的床垫很薄,当时天气很冷,于是我就送给他一个棉垫,他很高兴地接受了。从那之后,这位学生对我、对这个班级似乎有了更多的热情和关注,很多劳动和卫生他总是抢着去干。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推行制度化建设,实施制度化管理,不仅是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管理制度为同学提供了行为标准和行为调控的依据,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但是在制度“管”学生的环节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制度跟着学生走。学生到哪,制度跟到哪,置班级于制度控制下,做到有章可循,有约可依,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班级目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二是制度有操作性。班级制度要在形式上精确,具体可行,便于操作。班级制度要在全班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并结合年级的量化管理条例来制定,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收集资料,进行比较,不断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三是班级制度的制订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首先,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学校要求。其次,科学性。要从班级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学校管理特点。再次,教育性。要从管理需要出发,考虑教育目标,发挥教育功能。最后,有相对稳定性。在执行中要不断完善,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朝令夕改。

(四)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

这里主要是指学习上的竞争,我们在奖学金上一方面把“学习成绩不可能人人第一,但学习上人人都能进步”作为班级的座右铭;另一方面也不能让一个同学掉队,要对那些只知学习,对别人漠不关心的同学进行教育,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从而优化同学关系。

(五)注重调整学生的共性和个性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的同时,也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人的风格特征;既要具备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又能显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班级里应该有校园级的“歌手、演说家、艺术家”等各具特色的人才,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帮助,需要辅导员要有一双慧眼,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潜力,并且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效的指导。

(六)树立典型,全面育人

一个班级学生很多,班主任或辅导员不可能每天都管住每一个学生,要提高管理效果,树立典型是关键。首先要树立正面典型,以班级中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学生作为典型,进行积极的指导,指出他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要求他在各方面都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树立思想暂时落后的转变典型。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肯定和指出他的闪光点,增强他的自信心,并以正面典型激励他,启发他,一点点一滴滴,他定会转变的,这样就可以以一带十,点面结合。通过典型的树立,全面育人,使学生更佩服、尊重班主任,就可以很顺利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总之,只要用科学的眼光来面对班级工作,面对学生,班级管理就会顺利开展。当然班主任或辅导员要以身作则,有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为人师表,把自己融化到班级之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产生自己比别人能干的自豪感,和学生一起用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班级管理,那么班级管理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莹.发挥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核心主导作用[J].网络财富,2008,(6).

[2]陈红星.大学班主任的本质、要求和班级管理[J].大众文艺(理论),2008,(5).

[3]王大毛.在班级管理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J].发明与创新,2003,(5).

[4]方晓光.我们是否真的“以人为本”[J].科技智囊 , 2005,(4).

[5]刘凤,张林瀛,胡秋菊,冯欣.浅谈新形势下新生班级管理[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2).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编者的话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
班主任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研究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