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勇 余庆彬 冉光灿
摘要:文章结合区域竞争力的实际情况提出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因素,并结合A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基于此科学地提出A区域竞争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资源整合;区域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3-0111-02
一、区域竞争力构成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设计
本研究最初试图基于各年度统计年鉴上的指标所组成一些指标体系构建区域竞争力影响因素,从而进行面板数据分析等的实证研究。但是,一方面,由于条件限制,很难找到全面的数据,另一方面,因为选择的区域不是太大也不是太小,构成区域的主体是城市,但是要把这些城市的数据综合起来,往往找到这个城市的某个数据却缺失另外一个城市的某个数据,这样一来就可能影响结论的可靠性。因此,本研究最终采取在涉及的不同角度中,对区域内企业、管理部门、居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取得试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从中得出一些可靠的结论。需要说明的是,还是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实地调研的城市只是A区域内的部分城市,另外一些城市的调研采用网上调研的方式,依托朋友资源进行调研,既便如此,笔者认为,调研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会影响结论的普遍性。因此,这样的实证研究还是可取的。
(一)调查对象选择
在调查问卷对象的选择上本研究坚持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调查问卷需覆盖每个市的区域竞争力涉及的不同角度,即企业、居民、管理部门;二是调查问卷中讲究层次感,比如说管理部门涉及市级、县一级等;三是每个市的调查问卷基本均衡,发放数量基本均等;四是涉及的人员非常讲究,回答问题需能够具备这方面理论基础的人员,具体来讲区域管理部门调查应为区域管理部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居民则根据提供的信息,尽量选择学术型居民,另外根据采访和调查区域内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一般对区域竞争力比较熟悉,企业则选择具有5~10年以上经营历史的企业。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研对象尽量全面,但是因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况且受到时间、条件方面等因素的限制,因此,为使调查能够涉及区域竞争力的各个层面,本次调查研究进行了预调查,并且吸收了部分专家学者的建议,尽量保证影响因素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从以上分析看,本次调研涉及的问卷对象主要来自三个层面,一定程度增加了问卷的可信度。
根据以上原则,笔者于2009年9~10月对A区域展开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20份,其中管理部门50份、企业50份、居民(专家)50份。虽然同为区域内城市,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为了便于研究,本研究忽略由不同途径获取的数据的差异性,将获取的数据统一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
(二)问卷设计
在影响因素问卷中,区域竞争力影响因素主要分成两个大的部分,即区域现实竞争力影响因素和区域潜在竞争力影响因素。然后进一步划分为资源因素、市场因素、高级设施因素、政策因素、支撑因素、基础设施、管理因素、其他因素等八个项目,并进行了详细划分,在此基础上,将以上8个等影响因素指标进一步提炼和分解为17个子项。影响因素调查正式问卷中保留了补充栏和备注,但在要求选择时加入了限制条款,要求选出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不超过四项。希望结果能够相对集中。(如表1所示)
构成问卷的要素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行业类别、职位、从业时间等。二是被调查者可供选择的区域竞争力影响因素17项中可以选择五项等。在构成因素问卷中,要求问卷对象按重要程度五个重要因素排序,观测五个因素的作用。三是要求被调查者提出当前制约区域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尽量是专家和经验比较足的实践人员。
(三)调查目的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A区域竞争力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运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进行分析,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第一,通过调查来实证分析是什么因素在影响A区域竞争力的提升。第二,通过问卷调查出当前A区域竞争力提升存在的主要障碍。
二、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问卷数据及分析
由于本研究属于自选课题,问卷获得途径相对比较艰难,因此为了方便后续研究,充分利用难得的资料,从总体情况进行分析。
将所得到的调查问卷120份结果按照每份问卷五个答案一组输入SPSS11.5软件设定的数据表中,所以共得到600个数据组合,进行分析。在影响因素问卷中从所列的17个子项目被选中的频次来看,如表2,600个数据项中,区域资源整合能力被选中比例达15.8%,位居第一位;国际影响力占14.3%,位居第二位;区域交通占10.5%,位居第三位;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占9.8%,位居第四位。区域政策支撑度占8.2%,位居第五位。其次比例较高的有区域品牌统一形象、市场联合开发能力、人力资源等。如果剔出国际影响力、区域资源整合能力、区域政策支撑度、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区域交通这几个重要影响要素,从问卷反映出的其他影响A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依次是区域品牌统一形象、人力资源、市场联合开发能力、居民忠诚度、资源特色和优势、管理水平、区域文化底蕴、区域外部环境、区位条件、企业发展、服务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因为笔者设置问卷中共列出18个选项,其中有一个选项是被调查者可以酌情自己填写认为影响A区域竞争力的因素,可以自己填空,从收回的问卷来看,本次调研回收的120份问卷均填写完整,被调查者调查较认真。(如表2所示)
三、A区域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障碍
(一)整体形象不鲜明,区域品牌效应不显著
区域整体发展缺乏通盘的长远的计划,对外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对不同的国家、地区,缺乏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缺乏富于整体形象的宣传口号、形象标识,从目前开发树立起来的品牌上看,应该打造一个统一形象,工业化或者说其他类别的城市群形象。
(二)资源整合开发有待提升,需加强合作
资源整合开发程度较低,各城市间的合作不紧密,“单兵作战”的局面还未打破,还远未达到市场连线、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和品牌共建的目的。企业的合作化是企业竞争的产物,目前A区域还未组建大型的集团来支撑整个区域的发展。
四、实证分析结论与提升竞争力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根据本研究结合区域竞争力的实际情况得出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分为资源因素、市场因素、高级设施因素、政策因素、支撑因素、基础设施、管理因素、其他因素等8个项目17个小项。第二,在对17个小项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过程中得出A区域竞争力的因素重要性排序为区域资源整合能力、国际影响力、区域交通、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区域政策支撑度,这些因素经过现实探讨觉得也很有价值。第三,当前困扰A区域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障碍是整体形象不鲜明,区域品牌效应不显著,资源整合开发有待提升,需加强合作。
本研究认为,要提升A区域的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尽快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群;第二,做好区域规划,形成区域统一的形象;第三,发挥政策的效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高新才.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王道华.投入要素效率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J].经济管理,2005,(19).
作者简介:高勇,男,湖南岳阳人,供职于深圳市齐普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商管理硕士;余庆彬(1979- ),男,广东阳春人,广西大学商学院2008级秋季MBA学员,助理工程师;冉光灿(1975- ),男,云南丽江人,广西大学商学院2008级秋季MBA学员,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