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嘉莉妹妹》解读

2009-04-01 06:38
电影文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嘉莉妹妹自我实现女性形象

雷 兵

摘要影片《嘉莉妹妹》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可以说该片深深地影响到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妇女自强不息,独立自主的立志影片。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影片《嘉莉妹妹》进行了深入解读。希望能够有助于提升我们对影片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嘉莉妹妹》;女性形象;自我实现

1900年,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作品《嘉莉妹妹》(SistCarrie)问世后便将生活的黑暗的面赤裸裸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贫富悬殊、物欲横流、道德败坏等一幕幕真实的画面令人震惊。上流社会所谓的“知识分子”以“卫道士”自居,对德莱塞群起而攻之。影片《嘉莉妹妹》所描述的美国社会复杂而又充满悲剧,人们在社会达尔文原理下进行着厮杀与搏斗,影片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和评味。

一、“美国梦”的破灭

“美国梦”一直是美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一个重要的基本信念,从一般意义上说,无论地位、出身、种族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只要具备聪明、勤劳和坚韧不拔等必要条件,任何人都可能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与他人进行公平竞争,获得最终的成功和幸福,使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在一定程度上“美国梦”的确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理想。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梦”也由原来崇高的境界逐渐向世俗化转变,演变成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实现的梦想,特别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种种可知和不可知因素的制约,对于广大的下层劳动贫民来说,美国梦只能是作为梦想而存在。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展示了嘉莉妹妹美国梦幻灭的历程,尽管她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获得了成功,但她为此付出了传统意义上道德沦丧的惨重代价,令人遗憾的是,最终的结局离她理想中真正的幸福仍相去甚远。

二、不懈追求的嘉莉妹妹

嘉莉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故事开始,她独自前往芝加哥这个她从未去过的城市,“她的全部行装只有一只已交行李车托运的小皮包,一只放着些盥洗用的小物件的鳄鱼皮手提包,一纸盒小点心和一只弹簧开关的黄皮荷包,里面放着她的车票,写着她姐姐在范布伦街住址的纸条和四块钱现金。”到了姐姐家后,生活的拮据和姐夫的淡漠使她不得不尽快出去谋一份差事。经过一系列失败后,她终于在一家鞋厂谋得一份周薪四块半的工作,然而冬天的到来使她很快又陷入困境。由于她没有御寒的衣服,结果受了风寒大病一场,也因此丢了工作。显而易见,生理需要是她当前最主要的需求,但她又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来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最后。在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她不得不选择离开这个城市回到农村老家。就在此时,她在列车上认识来芝加哥的推销员杜洛埃,他邀请她到大饭店就餐,给她买新衣服,带她去剧院。嘉莉清楚,杜洛埃可以解决她的生计问题,虽然杜洛埃也并非属于社会上层阶层,但至少可以给她一个家,使她不必为衣食担忧,使她可以在芝加哥生存。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嘉莉不得不以与杜洛埃同居为代价,做出了她生命中第一个重大决定。这样一来,嘉莉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了满足,这也为她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奠定了基础。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嘉莉有了新的欲望,反映到需求上,即开始追求爱和归属的满足。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嘉莉逐渐掌握了杜洛埃的性格特征,他虽然外表俊朗也不乏浪漫,但不够高雅。对事物洞察力与理解力不够深入,与自己理想的爱人相距甚远。同时,她也明白杜洛埃只是一个花花公子,不可能和她结婚,当然更不值得托付一生。所以当杜洛埃将赫斯渥介绍给嘉莉时,嘉莉随即对他产生好感,而赫斯渥也深深被嘉莉所吸引,这就给她提供了满足新欲望的机会。当赫斯渥来探望嘉莉并和她亲近时,嘉莉感觉“他那种神情是何等的温文,他那高超的气概表现得何等动人。他对她产生的越来越大的欲望,像一只温和的手一般抚摸着她的心灵。”以至于“不管杜洛埃在不在场,他们之间的每一次相见都有使嘉莉觉得有些难以表达的万分亲密、微妙的感情。”最终,在了解赫斯渥是一个有夫之妇,自己被骗上火车后,“嘉莉眺望着窗外飞逝而过的景色时,她几乎忘了自己是违反自己的意志被骗来做这次长途旅行的”。很显然,她已心甘情愿地抛弃杜洛埃而跟随赫斯渥了。嘉莉对爱和归属的需要得到了暂时的满足。到纽约后,嘉莉结识了邻居万斯太太,她开始羡慕上层社会的安逸生活。这时,仅仅普通的生活已不能满足她不断膨胀的欲望。她看到高档别墅,深深为自己的住所而感到羞愧,她发觉衣服不及万斯太太,千方百计想买新衣。在秀莱饭店,她感受到富人生活的奢华,也由衷地羡慕万斯太太。“啊,万斯太太福气真好,年轻,美貌而又有钱——至少有钱坐了马车被带到这里来。”由此可见在嘉莉心中,受到别人的羡慕和尊重已成为这一阶段嘉莉迫切的追求。而此时赫斯渥工作受挫,巨大的生活开支使他们生活陷入窘境,过惯了安逸生活的他经历了一些挫折后放弃了继续寻找工作,他变得越来越寒酸,衣冠不整,再也没有昔日的风度。为生活所迫也为实现自己跻身上流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嘉莉不得不闯入演艺圈,最终一举成名,完成了“自我实现”。嘉莉的追求就包含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即“一个人能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逐渐的成功使她在经济上获得越来越多的优势和主动权,这也使赫斯渥与她的差距越拉越大,两人不得不以分手而告终。”嘉莉的事业扶摇直上,成为众人追捧的明星,而赫斯渥也最终沦为乞丐。

三、新女性的代表

嘉莉妹妹所体现出来的性格使其成为新女性的杰出代表,嘉莉失业后,姐姐打算把她送回家,那时她内心已经独自考虑自己的归宿,去还是留?她不愿顺从其他男人的摆布,也不愿听从姐姐、姐夫的安排,而更愿意留下来。这可以说是她独立意识的萌芽。正如书中所说:她还是不愿承认需要自谋生路的难题。总希望能有什么事情出现,保住现有的舒服的状态。尽管她不愿再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来往,但总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毕竟她经历过一种美满生活,因为那一阵生活还是很愉快的。至少比现在自己找出路要愉快得多。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她所剩的钱已不多了,所以不得不马上行动。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她从男人贪婪的目光里知道了自己的价值。但她决定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过上一种诚实、正当的生活。从此可以看出她独立意识的觉醒。通过不断地与自我作斗争,与刚到芝加哥的时候相比,她自信多了。尽管这次历尽艰辛。毫无收获,但毕竟为她的再次独立又迈出了一步。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在《妇女与经济》一书中指出:女人依靠男人挣钱养活,是妇女处于次要地位的主要原因。女人只有从家庭中走出去,开阔视野,才能使她们与男人处于平等的地位。工作是自我实现价值的根本方法,“工作挣钱不仅仅会给女人带来快乐,而且是妇女独立个性的健康发展。”再次,嘉莉彻底独立。第一次登台,她就表现出对艺术的极大热忱,从中得到极大的乐趣。找到工作后的嘉莉不怕吃苦,虽然在剧院的排练已使她筋疲力尽,回家之后,还按照指示练习这些规定动作。由于她的努力,导演渐渐让她演一些稍微重要些的角色。而嘉莉则更加投入。当别人休息时,她仍然在揣摩、练习,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角色的心理,力求精益求精。嘉莉则日渐走红,此时她越发渴望自立和自由,想摆脱家庭的负担。于是在一个星期五搬了出去。成功后的嘉莉再也不依靠男人,不受男人经济上的限制了。正如泼伏瓦所说“正是通过劳动,女人才赢得做人的尊严。”现在她每天乘坐华丽的马车,住进华丽的宾馆,崇拜者前呼后拥。名誉、金钱、地位纷纷涌来。她终于成为红极一时的大明星了。

最后,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嘉莉从一个农村姑娘成长为一个独立女性,经历多次的动摇、徘徊,终于走出了家庭的小天地,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经济独立“新女性”,实现了自身的潜能,获得了人格的独立。从嘉莉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女性要想获得幸福,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婚姻上,要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获得。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很难有政治上的独立,也就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家庭地位。

猜你喜欢
嘉莉妹妹自我实现女性形象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以《嘉莉妹妹》和《平凡的世界》为例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异
关于“自我实现”的刚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