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虎平
摘 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中间业务已日益成为农村信用社增加经营收入的重要途径,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但基层信用社创新品种少、速度慢、效益低,与商业银行相差较大。如何针对农信社的经营状况,依托自身特点,在不脱离服务“三农”经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中间业务。重点分析了贫困地区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趋缓的原因,并提出了拓展中间业务的对策。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141-01
1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1 中间业务的共同特点
所谓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运用或较少运用其资产,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委托、担保、租赁、代理融通、信息咨询、银行卡和资产交易等,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间业务不等同于表外业务,它的外延比表外业务要广得多。从种类划分上看,包括结算性中间业务、担保性中间业务、融资性中间业务、管理性中间业务、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等。其共同特点:一是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业务活动不涉及信用社资产负债总额的变动,只是利用在技术、管理、信息、机构网络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业务;二是以接受客户委托方式开展业务。在大多数情况下,中间业务是一种委托业务,而非自营业务;三是中间业务具有高盈利性和低风险性,收入来源于各种稳定的手续费和佣金;四是种类多、范围广,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和金融不断创新而增加。
1.2 中间业务的主要表现方式
(1)代理业务。一是代收付业务。属于附加值较低的低端中间业务,业务量小,笔数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在当地有很好的人力优势和地理环境。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积极发展垄断性、行政性收费行业,代收税费、水电费、手机费等各类费用,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厂矿企业代发工资;二是代理证券和保险等业务。部分农村信用社和证券公司合作开展证券转账业务,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险种。此外,个别信用社代售基金、福利彩票、电话卡、车票和代理买卖外汇业务等。
(2)银行卡业务。银行卡除具有基本功能外,还提供贷款融资、代发代付、拨打电话、银证转账、预订国债、酒店预订、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银行卡业务在盈利丰厚的中间业务中占比很大,因此,银行卡已经成为中间业务的发展载体。银行卡业务的收益依赖于一定的规模。从银行卡业务的成本进行分析,在发卡初期以及系统升级、产品创新时需要投入的固定成本较大;而随发卡量增长的流动成本(如利息支出等),在加快特约单位和持卡人的交易活动时,方能使银行获得预期收益。
(3)信息咨询业务。一是信息咨询业务。为各类服务客户提供国家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农民实用技术的咨询服务等;二是资产评估业务。通过成立相关组织,取得有关部门认可批准手续,及时为各类产权交易资产评估服务;三是专项顾问业务。充分发挥自身在农村的人员、资金及服务优势,为各类客户提供金融财会顾问、法律顾问、企业委托及其它专业顾问服务等。
2 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偏差,业务拓展趋缓。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受地理位置及人文因素的影响,对开办中间业务认识较少,没有清晰地认识到中间业务以较少的投入、承担较少的风险、获得较为稳定收入的本质特征,导致基层信用社中间业务业务量小、收益低,且发展缓慢。尤其是发展中间业务需要相应的人才、资源储备,成本较高,收益不能及时实现。一些信用社在实际工作中,中间业务的开展基本上还处于自发状态,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往往用吸收存款的额度来衡量中间业务量。
(2) 品种范围狭小,服务功能单一。目前贫困地区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仅停留在易操作、劳动力成本高和收益品种上。多数信用社办理代付工资、代收话费、代收保费等项简单业务,部分信用社开办了银行卡和交易类业务。而对于担保类、承诺类、基金托管类和咨询理财等收益水平高的中间业务开展很少,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和银行卡等科技含量大的结算业务在大部分欠发达地区信用社尚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其业务品种少、层次低,使得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功能不齐全,难以满足客户多方面的服务需求。
(3)技术手段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商业银行绝大多数中间业务都有现代化水平较高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作支撑。而贫困山区农村信用社因其点多面广和机构分散的特点,加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很少,能够从事投资和代理等业务的人员更是匮乏,资金运作部门“专家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中间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农村信用社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信息网络系统还在建设当中,现有技术支持不能满足通存通兑、大面积网上支付和客户资料适时查询的市场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4)信用体系欠佳,信息难以共享。农村信用社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信用评估标准,金融机构之间信息无法共享,这种不完善的个人社会信用体系也限制了个人理财业务的拓展和农村信用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3 拓展农信社中间业务的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新思想、新观念决定新业务的开发。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员工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加快中间业务拓展是经济社会对农信社服务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是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提升经营效益、增强盈利能力的有效举措。一是解决对中间业务概念模糊问题;二是解决对中间业务“效益低下、不值得开办”的狭隘认识问题;三是解决搞中间业务会影响主营业务的片面认识问题。要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与存款、贷款业务并列的支柱业务,实施拓展中间业务战略。
(2)深入调查,研发产品。针对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产品过分单一的现状,结合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客户群体和经营特点,适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是农村信用社的当务之急。开发产品要坚持“市场有需求、农村信用社有能力、业务有效益”的原则,要深入基层、调查分析,选择发展潜力较大、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品种。要对农村信用社现有业务进行改进、完善、细化,对未开发新业务的信用社要积极进行前期探讨和实践。力求向居民个人提供全方位的个人金融产品,如基金业务、投资咨询业务、代理外汇交易、代理保险业务和资产交易业务等,并力争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展。设计开发新产品时应站在个人客户的立场上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个人金融产品。
(3)改进设施,培养人才。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内容的金融电子化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技术依托,也是实现金融经营和业务处理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同样,中间业务的拓展与提高也迫切要求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农村信用社应集中科技力量攻关,建立区域性和全国性的信息共享通讯网络,形成完备的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与此同时,要通过岗位练兵、脱产培训、优化增量等方式,加强中间业务人员的培育,提高职工素质,注重和珍惜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
(4)健全制度,强化检查。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措施是中间业务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应特别注重对中间业务的规范化管理。一要建立一整套中间业务运作的管理制度,如业务发展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考核制度等;二要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中间业务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要加大稽核监督力度,适时对中间业务进行常规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把监督机制贯穿到中间业务的始终,确保中间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