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项目协同创新的虚拟模式探讨

2009-03-31 09:29师永志邓学芬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3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

师永志 邓学芬

摘 要:从协同创新的理论出发,认为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的新形势下,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必须进行研发项目的协同创新,即使用信息化设备和技术,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联网,整合外部优势资源,以突破内部资源约束,减少建设核心竞争力的时间成本,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关键词:研发项目;协同创新;虚拟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010-02

1 虚拟的涵义

“虚拟”,含有虚构、虚假、虚幻不实的意思。在网络术语中,“虚拟”是指通过借用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及通道,提高信息数据存储量和有效效率的一种说法。

“虚拟”意味着看起来存在的东西而现实中却不存在,它原本是计算机网络世界执行社会各项经济组织的各项活动时存在的虚无缥缈的状态。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形成与人类现实社会中十分相似的感觉世界,从而形成虚拟世界这一载体,达到虚拟实现的目的。它是借用计算机网络术语引用到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的过渡。

2 企业研发项目协同创新虚拟方式的前提条件

2.1 以契约为保证

契约的根本保证,就在于法律、法令的国家意志保证。企业研发项目协同创新的虚拟方式必须建立在公平、规范的原则上,政府应大力进行规范,对虚拟合作进行引导、统一标准。在虚拟组织中尽可能地制定出一个公平、合理、双赢甚至多赢的契约。因为契约关系牵涉到两方、三方,甚至更多方的利益,所以需要更多方的爱护和培养,而企业之间也应以法律为准绳,来约定彼此的责、权、利,并以法律为武器来维护契约关系的正常应用。

2.2 以诚信为基础

信任的建立和维系是虚拟组织的核心问题,是虚拟企业在合作之中相互信任、建立诚信之盟的基础。组织成员间的信任是对成员能力的信心,以及对他们忠诚于组织目标的信心。如果虚拟组织成员之间心怀鬼胎,互相之间争夺市场,窃取盟友的技术和资源,则不可能出现“双赢”、“多赢”,而是两败俱伤。因此,对虚拟组织的合作,就是要以诚信原则为基础,进一步超越一己利益和单方面利益,将短暂的利益发展成稳定的伙伴关系,达到资源共享、技术进步。这种对资源、技术和进步的共享,正是诚信合作的具体体现和证明,也是诚信原则被落实的最有力部分。诚信作为企业合作的纽带,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而且也降低了企业与其他虚拟成员之间的交易成本。

2.3 以共同利益为纽带

利益是企业相互合作的基础,正是出于这种相互的利益愿望,企业才会产生合作意愿。不同的合作者会有不同的合作需求,但不管对方源于什么需求,都希望获得利益,也就是说,合作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谁也不会拱手相让己方所长。因为如果失去了最根本的利益原动力,双方的合作意向便消失了。

3 企业研发项目协同创新的虚拟方式

3.1 相似联盟

相似联盟是建立在同一领域的竞争企业之间的联盟,是原本相互竞争的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共同建立的合作平台,通过协作研发,强化虚拟成员间的协同性。在研发项目中,各联盟企业贡献的资源是相似的,当各企业的技术力量实现联合、共同开发时,可以将各企业现有的研发能力集成,使企业不需要进行新的投资,也不必重新招聘或培训员工,就能够实现研发项目的创新,降低了研发费用、缩短了开发周期,有利于企业迅速占领市场。另外,当不同企业研发项目的开发人员合作时,可以将各自的技术优势进行协同,使企业在短时间内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价值的领域,通过对各企业研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共享,为每个企业注入新的力量,快速提高研发水平,实现企业研发项目的协同创新。

建立相似联盟的企业利用外部相似的研发资源建立合作平台,可以解决企业在研发项目中遇到的研发“瓶颈”,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双赢。如波音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空中客车公司,在研制可运载600名乘客的超大型喷气式飞机时,陷入了研发“瓶颈”。因为超大型飞机肯定有市场,但研制费用将超过150亿美元,谁也不想把这一领域完全让给竞争对手。所以两家公司携手合作突破“研发”瓶颈,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赢得了市场,实现了“双赢”。同时,对于手机、芯片、处理器等高新技术产品,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导致了这类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和其价值的迅速衰减,企业只有不断的加快研发速度,增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才能取得竞争优势。这种具有竞争优势的研发平台,能够快速满足市场需要,提高企业研发项目的协同创新能力。因此企业只有建立研发项目间的联盟,不断的研发出新产品,提高研发项目水平,才能快速占领市场。

3.2 互补联盟

互补联盟是企业用各自的核心能力协同完成的研发项目联盟,它常常作为获得新技术或者通过与合作企业的协同效应来进行扩张的一种途径。因为在现代竞争中,企业优势不是来自于“全”,而是来自于“精”,企业研发项目往往只具备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如果将不同的核心能力集成,进行互补联盟,则可令各合作企业研发能力得到优化,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当企业研发项目进行互补联盟时,可以根据各企业的核心研发能力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在研发项目之间进行有效协调,使该研发项目对企业达到整体最优。

在互补联盟中,合作企业的研发项目通过共同开发某种产品进行市场扩张,向联盟提供各不相同的互补型资产和能力,并从不同资源相互融合形成的协同效应中获益,提升竞争力。如波导选择与西门子合作,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通过销售西门子手机获得收益,而是通过与西门子共建研发平台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在高度竞争、正在发生剧烈技术变革的研发项目中,组建互补联盟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和精力培育核心能力,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而对于研发力量不足的企业,特别是急于研发出新产品时,要更好地利用外部现有资源建立互补联盟,不仅可以减少投资、共享资源和信息,还可以获得研发能力、缩短产品研发的时间。

对于互补联盟的组建,必须保证双方在研发项目中拥有的资源、技能和资产之间存在潜在的协同性。但协同效应的存在意味着合作企业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相互依存性,即每个伙伴企业能否通过联盟实现目标,依赖于另外一个伙伴企业对联盟的贡献。因为在许多互补联盟中,各个伙伴企业的步调不一致,有些伙伴专注于通过协同效应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有些伙伴企业则希望获得新的能力。所以在建立互补联盟时,联盟企业的研发项目应使自己处于“赢者”的地位,努力从协同中谋求利益。

4 拥有优势

(1)虚拟组织所具有的松散和灵活的特点,使虚拟组织的研发项目具有高度的分散性。由于虚拟组织使用信息化设备和技术,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联网,进行信息共享,使研发人员能在几分钟内完成以前需要花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激励研发人员不断有新的发现,并且能快速从虚拟组织中获得很多其他成员在研发项目中的经验和教训,使组织成员能不断吸纳新信息。

(2)虚拟组织是由分散在不同区域、不同实体组织的成员组成的互动群体,组织成员可以采集各地顾客的相应信息,反映顾客的需求,并能及时解决客户的相关问题,从而能够全面地了解顾客,有利于组织尽快设计和开发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起良好的顾客关系。

(3)优秀成员好的经验、灵感能够很快在虚拟组织网络内得以推广,实现优势互补和有效合作,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才干和能力,并随时根据市场反馈信息进行结构调整,快速提高虚拟组织成员的研发能力。

(4)虚拟研发组织的结构特殊性,使虚拟组织集聚了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具有知识结构优势,而众多单项优势的联合,决定了虚拟组织成员必须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分析、解决研发项目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5 存在的问题

5.1 沟通问题

由于虚拟组织所具有的灵活性和高度的分散性,研发项目成员间通过虚拟网络进行交流,使成员间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容易造成研发项目成员间的接触单调、枯燥,而远程通讯主要依靠互联网络和电话等来交流、运作,导致成员之间出现沟通困难。这都不利于科研项目成员间的协同创新。

其次,成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传统、风俗习惯等等,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冲突。由于语言上的差异,在信息交流时,很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丢失和失真,从而导致对信息理解上的偏差,甚至误解。另外,在合作过程中,习惯性的防卫心理和行为,也为组织成员内部的沟通设置了障碍。

再次,成员之间的沟通一般仅限于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很少。因为非正式沟通有助于成员体验组织文化、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和增强团队凝聚力,而这种沟通的减少容易使成员产生孤立感和焦虑感,成员之间关系趋于疏远,导致沟通障碍。

5.2 信任危机

首先,虚拟组织每一成员都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把这些个体组合在一起,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其次,每个成员都处于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不同的工作顺序和不同的工作方式,这也给整个组织的协调增加了难度。此外,成员间的沟通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每个成员的研发技术程度也不同,这势必会导致信息的单项流动和反馈的不及时,进而影响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危机,降低研发项目的效率。

6 结论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的新形势下,信息交流成为企业越来越频繁的经济活动,通过虚拟合作来促进企业研发项目协同创新的模式,对我国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九元,张羡.虚拟经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英]菲奥纳.查尔内斯加,加文•波特. 虚拟企业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史言信、郭华平.虚拟经济与虚拟经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
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专业建设新机制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