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抢分要领例说

2009-03-31 02:53刁玉平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句末虚词省略

刁玉平 陈 军

文言文翻译历来是高考试卷中的难点,今年又提高了分值,复习时千万注意。

(一)注意文言实词的古今义

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注意文言词汇的意义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扩大,有的缩小,有的转移,有的强化,有的弱化,有的名称改变,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等。因此,翻译时首先要把词义的古今义辨析清楚。如:

例1:(2008高考山东卷)“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夫人”一词的古今义不完全相同,例句中的“夫人”与现代汉语的结构和意义完全不同,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节词,而例句中是由“夫”和“人”组成的两个单音节词,翻译时分别可作“发语词,无义”和“众人”理解。

整个句子译为:“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例2:(2007高考安徽卷)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例句中的“宝藏”与现代汉语的结构和意义完全不同,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节词,而例句中是由“宝”和“藏”组成的两个单音节词,翻译是分别可译为“像珍宝一样”和“收藏”。整个句子译为: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地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

例3:(2007高考江苏卷)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设备”一词古今异义,不同于现在的双音节词名词“设备”,例句中的“设备”是由“设”和“备”组成的两个单音节词,翻译是分别可译为“设置”和“防备”。

整个句子译为: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二)注意文言虚词的辨析

在文言文中,有的虚词有实在意义,有的只表停顿、凑足音节、或起语气、连接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辨析虚词的具体用法,该保留的保留,该删掉的删掉。如同是放在句末的虚词“焉”,有时有具体意义,有时只是句末语气词。

例1:(2008高考上海卷)力不足,死焉,职也。

例句中的“焉”是一个兼词,相当于“于之”,要译成“在这件事情上”或“在这里”等意思。

整个句子译为:(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也是你的职分。

例2:(2005高考江苏卷)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例句中的“焉”是一个句末语气词,可不译。

整个句子译为: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收获。

例3:(2008高考江西卷)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此例句中的“焉”既不是一个兼词,又不是一个句末语气词,而是一个代词,根据具体语境要译成“为政之道”等意思。

整个句子译为:我喜爱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那里学习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了。

(三)注意句子省去的内容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省略隐含内容的情况,如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翻译时必须将这些内容补充翻译出来,否则会影响句意。如:

例1:(2006高考浙江卷)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例句中第二个分句前就省略了主语你(童子),如果不补充,此句的主语就承前省,变成“吾”了,从而违背了句子的原意。

整个句子译为: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童子)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

例2:(2007高考海南卷)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例句中第一个“为”后就省略了宾语“他们”,如果不补充,此句的意思就不完整。

整个句子译为: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

例3:(2005高考山东卷)遂大困,寻死富阳。

例句中“死”后就省略了介词“于”,如果不补充,此句的意思就不完整。

整个句子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四)注意句子内容的顺序

文言文中,有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置等情况,在翻译时,要恢复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如:

例1:(2008高考江苏卷)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例句中“于江南”是一个典型的状语后置,在翻译时应是状语放到谓语前。

整个句子译为: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例2:(2007高考辽宁卷)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例句第一个分句中“不之杀”是宾语前置,在翻译时要恢复为“不杀之”。

整个句子译为: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例3:(2006高考全国Ⅰ卷)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例句第二个分句中“未之有”是宾语前置,在翻译时要恢复为“未有之”。

整个句子译为: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太守,近代从未有过这种事。

(五)注意语义前后贯通

文言文中,有的语句带有修辞色彩或用典用事,如果按字面翻译,就会显得生硬晦涩,所以翻译时要灵活贯通地译出,注意前后语句顺畅。如:

例1:(2006高考四川卷)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例句中“钟”和“箪”都是量器,六石四斗为一钟,箪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所以根据该句前后语境“万钟”代指“非常优厚的俸禄”,“箪食”就代指“粗陋的饮食”。不能只按字面翻译,要注意语句顺畅。

整个句子译为: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

例2:(2005高考全国卷Ⅱ)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例句中“负薪而食”也是形象的说法,如果按字面翻译就是“背着柴火吃饭”,显得不伦不类,应译成“背柴为生”。

整个句子译为: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例3:(2003高考北京卷)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

例句中“苦药良针”也是在打比方,也不能生硬地按字面翻译,可译为“苦口良药”。

整个句子译为:先生的话(或先生说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

(六)注意译文字字落实

高考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虚词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运用的能力,大多数译文要求在句中有着落,字字有根据,否则,就会因为漏译和无故增添而造成失分。如:

例1:(2006高考江苏卷)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例句中“雷电”和“衣冠”容易译为“打着雷”、“穿好衣服”,从而漏掉了“电”和“冠”的意思,这两处应该译为“雷鸣电闪”、“穿衣戴帽”。

整个句子译为: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例2:(2005高考广东卷)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例句中“刚”容易译为“刚刚”,“于”容易漏译为无义。其实不然,这里的“刚”不是状语“刚刚”,该为谓语“刚正”。“于”是引出“刚”的对象,可译为“在”。

整个句子译为: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在任职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例3:(2005高考辽宁卷)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

例句中“俄而”是“不久”,“崇韬”是人名保留,“入”是“进入、进来”,“谢”是“道歉、谢罪”,“道”是人名保留,“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解”是“化解”,“焉”代“矛盾、冲突”。翻译时就应这样字字落实,该保留的保留,该删掉的删掉。

整个句子译为:不久,郭崇韬进来向世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古文翻译训练题

(一)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①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②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③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1.吏甚患之,辞而请归。(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此臣所以辞而去也。”(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二人,寡人几过!(4分)

答案:(翻译)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们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的拽啊摇啊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 “宓子贱不让他们好好写字。”鲁国国君说:“怎么呢?”回答说: “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笑话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就会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了,肯定有很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

猜你喜欢
句末虚词省略
“省略”讲解与训练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释疑
高考英语中的省略现象探究
词汇辨析aloud/loud /loudly
省略
省略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
人生的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