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王济卓
摘 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这是因为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文化差异。本文指出这些差异,意在让人们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冲突 文化差异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的信息网络的建立,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各国人民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在各种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笔者只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一、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不愿意向别人过
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
二、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认为时间就是金钱,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
三、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请客时,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尤其男人聚会时,通常是一醉方休,不醉不归。而在西方国家,吃饭的时候,主人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通常说“help yourself to…”意思是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四、寒暄的冲突
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说:“上哪去?”“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英美人可能会茫然,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比如,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 do you do?”“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 doing?”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 isn't it?”或“It's raining hard,isn't it?”“Your dress is so nice!”等等。汉语里的寒暄,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人们不会为此生气。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五、称呼的冲突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 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比如,Mr Smith、Mrs Smith、Miss Alice等。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 Zhang(张老师),”engineer Wu(吴工程师)等。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英美人的习惯把Mr、Mrs、Miss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姐”、“李大叔”
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
六、道别的冲突
英汉语言中告别的使用语言或方式也不大相同。中国人道别时,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楼下大门口,甚至马路上,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再来啊”,等等。这些话都不能直译成英语,如果说Stay here,Go slowly,Walk slowly. Come again听起来不顺耳,也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有的人在分手时还要搞聚会,甚至抱着哭成一团。其实,在英美人看来,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bye,See you later ,So long. Take care就可以了。
七、赞扬与祝贺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例如,外国妇女经常赞扬自己丈夫工作如何努力,自己的孩子多么聪明,中国妇女很少在外人面前夸家人,她们认为这样做未免太俗气。中国人还忌讳夸别人的妻子长得漂亮,认为说“你的妻子真漂亮”这样的话近乎下流,对中老年人来说尤其这样。而外国人却感到很自然,很欣赏。
八、结束语
我们在学习英语时,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说英语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应了解他们如何用英语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请.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胡文仲.英语习俗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