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强 黄鹭强 黄硕芩
摘 要:大学在校本科生课外创新科研计划是国家或高校设立的一项科研计划基金,用于支持本科生开展课外科技实验和创新实践活动。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为调查对象,分析其实施现状及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针对其存在的弊端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以便于更好地实施该类计划。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创新 现状 对策
大学生是我国21世纪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社会对创造性人才及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培养创新人才。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事实证明,只有创新才能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创新性研究学习最早在美国兴起,20世纪初,杜威的教学理论在美国风靡一时,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课程改革。杜威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学校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通过学校环境的训练,学生能熟悉和融入社会,而不是脱离社会。以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围绕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等,让学生逐渐学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一过程了解社会、走进社会和适应社会。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但是,缺乏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较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仍然是各高校本科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严重影响就业和继续深造。鉴此,各高校陆续设立科学研究课题,提出创新科研计划,旨在培养本科生科学实验研究,提高本科生科学实验素质,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的自学和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本科生课外创新科研计划是国家或高校设立的一项科研计划基金,用于支持本科生开展课外科技实验和创新实践活动。该计划是面向对科研有兴趣的本科生,在课余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下,以个性发展为主,在校期间进入专业领域开展初步探索性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使本科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手段,因此,提高专业技能及严谨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以下是笔者对福建师范大学开设的该项计划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许多问题,不容乐观。
一、目前本科生课外创新科研计划实施的现状
国家教育科技部面向全国大学生开设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该计划主要面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一部分有较强行业背景与特色的地方大学。其目的是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其形式是资助全国在校本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其内涵是作为国家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一直接面向大学本科学生的研究项目。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设立,省级教育科技部也针对本科生进行相应项目基金的启动,让一些更具研究价值的项目有更好的经费支持,使研究工作能更好的进行。
鉴于国家对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需求,现国内多所高校都已开设了各具特色的科研计划,福建师范大学也在2005年设立了“福建师范大学本科生课外科技计划基金”,于该年8月份启动了“本科生课外科技计划”。
目前,每一级的课外科技计划立项,都要求以本科生个人形式进行申请。本科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项目向相应部门进行申请,通过审核之后,即可获得相应基金的资助。具体要求申请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项目的大部分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为了能更好地得到高效率的工作,团队协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申请项目的对象也可以以团队进行申请。但不同学校设立的基金所要求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总体而言,团队申请中设立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几个参与人员,共同参与整个项目的研究实施工作。
二、开展本科生课外创新研究计划所取得的成果
多种形式,多学科的科研计划,在开展的几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课外创新计划的实施对本科生技能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人瞩目的。
福建师范大学开设的“大学生课外科技计划”,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就以该校生命科学学院为例,从2003至2006年,有近百名本科学生参与了该计划的申请与实施,以该院实验室为科研平台,进行科学研究。在学术科研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科研论文,有9人获福建省“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三等奖,2人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和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
本科生课外创新科研计划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本科生对科研的浓厚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极大地提高了本科生的科学实验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的自学和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使一部分本科生充分利用了第二课堂和假期等一些课外时间,让其大学生活过得更加充实、丰富多彩,也让其掌握了更多的技能,以利于日后的工作。
本科生课外创新科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师生间形成亲密的“师徒”及“伙伴”关系,营造一个更为浓郁融洽的学术研究小组的团队氛围,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本科生课外创新科研计划的实施,为本科生树立了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从而端正了各高校的学风,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三、本科生课外创新科研计划存在的弊端
然而,由于资金偏少,参与导师以及参与的学生人员等多方面原因,在计划实施中,也存在不少弊病,列举如下:
科研计划的经费较少。由于不同项目的资金力度不同,有多有少,但个别项目资金明显不足,甚至不足于买齐药品,对一些科研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硬件设备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对本科生开放的实验室及实验仪器还很有限,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项目的实施。
导师团队力量的严重不足。由于教师队伍本身的科研任务重,精力有限,工作量又没有得到体现,所以,老师对此类项目的热情不高,愿意参与指导的老师不多,严重阻碍了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在校大学生科学研究的参与率较低,院校之间和专业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学术氛围尚不浓厚。现阶段,只有一部分学校开展了该项计划的实施,且只有极少部分本科生参与,推广程度及范围都还不够,还未能营造比较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也暴露出学生知识层次和结构不健全、不够完善的一面。
项目实施完成的真实性。由于验收程序的不严密,考核力度不够,一些项目的实施完成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虚报成分。例如,有些项目是以个人名义申请,但申请人参与的研究工作微乎其微,大部分工作由其他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去完成;有些集体项目,申报的人员没有全部参与研究工作;更有甚者,项目申报人完全没参与过项目的实施工作,申报的项目是导师的课题或者导师的研究生课题,而实施工作完全由导师或者研究生完成,项目申请人只是挂名申请而已。
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不多。由于该项计划面对的只是本科生,而本科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有限,功课任务也较重,课余时间不多,进行研究工作的时间又不够充分,因此,科研项目层次比较低,科研成果也比较少。
四、采取多种措施,使本科生课外创新科研计划得到更好地贯彻实施
本科生课外创新科研计划的实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现阶段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着很多弊端,为了能使其更好的进行下去且取得更好的成果,应采取一些有力措施。
第一,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即需要推行导师制。专业的指导教师能给与学生很好的知识和实验技能指导且热心友善的教师更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因此,学校应确立一个科研指导教师小组,对参与的本科生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项目参与人员的素质,以更好的完成项目的实施及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进而推进全部本科生的实验及创新技能培养。
第二,认识科技活动的意义,扩大宣传力度。大力推广本科生课外创新科研计划的实施,让更多的本科生参与进去,这样可以使高校的学术氛围更加浓厚,更好地树立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更好的端正学风,对整个社会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对研究生开设一些科研项目,建立研究生与本科生结合的科研团队,能更快更好的促进本科生的发展。
第三,科研资金的统筹管理。筹集更多的基金用于开展本科生课外创新科研计划,为科研项目做好资金保障。同时,可以进行多项目的资金统筹分配,利用一些科研费用较少的项目剩余的资金来解决一些科研费用较高的项目的资金问题,并采取药品共享的措施,以节约部分资金,达到资金最大限度的利用率。
第四,科研场所及实验平台的建设。对本科生开放更多的实验室及实验仪器,保证其实施科研所需的硬件设备。
第五,完善项目验收制定。改革和完善对项目的验收制度,加大对成果的考核力度,以确保每个项目参与人员的参与性及成果的真实性。
第六,建立评价体系。举办科技学术交流,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并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项目参与人员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时,可以设立科研学分制定,对通过终审的项目给与科研学分的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该计划。
通过各具特色的本科生课外创新科研计划的实施,对本科生的发展取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该计划在各高校的实施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虽然计划的实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只要从战略高度扎实推进科学研究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资金分配制定,进一步完善科研环境,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一定能取得活动的很好成果。
参考文献:
[1]罗道全.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现代化,2002,(2).
[2]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
[3]福建师范大学本科生课外科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