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圈等
每天都有100个担心
老圈
美国有一个老妇人,她的丈夫在她54岁那年突然去世。丧夫之痛尚未消散,打击就接二连三地袭来首先是几个子女为遗产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接着是丈夫生前倾注全力经营的加油站宣告破产。为抵偿债务,她不得不卖掉房子以及一切值钱的东西。寂寞、贫穷、疾病,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不幸,使她感到余生可怕。
她整天郁郁寡欢。她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念叨着我才54岁,我才54岁啊!谁都清楚,她是在为自己的将来担心。因为按照常规,她还需要在人世活二三十载。如果承上帝眷顾,这二三十载没有贫穷和病痛,那伴随她的一定是日胜一日的寂寞;如果没有寂寞和贫穷,那一定有病痛;如果没有病痛和寂寞,那一定有贫穷。总之,不幸有万千种,总有一样会伴随她。何况,贫穷和寂寞显然已经开始叩她的门了。
她想她应该找份工作。但是当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她被自己吓了一跳:谁会雇用一个老妇人呢?即使有人愿意扔这个钱,一个54岁的老妇人到底能做些什么呢?即使她能做点简单的苦活,但谁会相信这个呢?即使有人愿意相信,愿意给她提供做工的机会,她能保证在工作日的8小时内有足够的精力吗?
她担心别人嫌她老,担心别人嫌她动作迟缓,担心自己承受不了别人要求的工作强度……她每天都有10。个担心。这让她更加怀念过去,怀念丈夫在世的岁月……由怀念而生悲痛,她重新陷入丧夫的阴影中,不能自拔。
这彻底毁掉了她的健康。如此一来,贫穷、寂寞、疾病便全部被她请进了门。
她不得不住进医院。医师了解她的情况后,对她说:“你的病情很严重,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可是你又没有钱……我看这样吧,从现在开始,你就在本院做零工,以赚取你的医疗费用。”
她说:“可是我到底能做什么呢?”
医师说:“也没多难,每天就打扫医院病房的卫生吧。”
手握扫帚,她的心里开始宁静起来:反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自己也似乎别无选择。
她开始忙碌了。
每踏进一问病房,她就目睹一次他人的病痛和灾难,她的心也就豁亮一次,因为她觉得自己的情况看起来是最好的——她毕竟还可以做点活计,虽然这活计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但这至少说明她的健康状况在所有病人中是最好的。
渐渐地,她不再担心什么了,因为她实在是太忙碌了。对她来讲,担心反倒成了一种非常奢侈的情绪,因为它需要闲暇。这样,她的心也渐渐豁亮起来。
驱除了疾病和寂寞,似乎只有贫穷才是应该花力气解决的事。所以,在医师建议她“出院”时,她说服院方让她留了下来。她继续在保洁员的岗位上干了3年。由于经常接触各种各样的病人,她对病人的心理了如指掌,3年后,她被院方聘请为心理咨询师。疾病、寂寞早已远她而去,贫穷也开始向她挥手告别。她觉得人生又重新开始了。
在她76岁那年,她终于拥有了这家医院51%的股份。在她办公室的墙上有这么一段话:昨天的痛,已经承受过了,有必要反复兑现吗?明天的痛,尚未到来,有必要提前结算吗?只要勇敢向前,机会也许就在柳暗花明间。
摘自《新智慧·财富版》
可怕的“虚假安全”
莫蒂默·费恩伯格
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和牺牲的飞行员以及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地点。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狂风暴雨,而是飞行员的错误操作。
更令人们不解的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而是在战斗机完成任务,胜利归来,即将着陆的几分钟里。
但是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惊讶,他们说这是典型的心理现象。在高度紧张过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类心理会产生“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飞行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精神高度集中,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但由于大脑正处于极度兴奋中,反而不容易出纰漏。
在返航途中,飞行员精神越来越放松,当他终于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飞机离跑道越来越近时,他顿时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大祸。因此人们管这种状态叫“虚假安全”。
在人生的路上,也有很多“虚假安全”。当你通过重重困难,成功近在咫尺的时候,千万别放松警惕而放慢你的步伐。
记住,没有取得的成功,不是你的成功。
摘自《中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