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伟
1.文艺复兴与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②托古改制③冲击传统主流思潮④反对君主制度和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著名诗人但丁,采访了②文艺复兴的先驱莎士比亚,探讨了③科学巨著《哈姆雷特》,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下图为某学者的演讲例子,由此可知,该学者力图说明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
A.欧洲近代科学发展B.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欧洲封建教会权威的衰落D.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文艺作品的特点包括()
①写实性②世俗性③宗教色彩④反神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和“世界”被发现是指()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C.市民阶层形成和新航路开辟D.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的产生
6.20世纪初,中国某报刊文章的署名有:亚卢、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志革、血儿等,这反映出()
①该报刊是一份进步报刊②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巨大影响③法国革命对中国的巨大影响④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7.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康有为、严复等人最有可能不满意的是()
A.伏尔泰B.洛克C.孟德斯鸠D.卢梭
8.伏尔泰评论某国政治:“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是()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B.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
C.实施开明专制的普鲁士D.大革命后的法国
9.著名社会主义史学家饶勒斯说:“接近1789年时,巴黎资产阶级是市内财产、生产与消费的最高主宰者……除去几百家名门显贵外,连贵族本身也沦为资产阶级的房客。”这说明()
A.资产阶级社会地位高
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C.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不成正比
D.贵族的社会地位已在资产阶级之下
10.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说:“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裂。”该观点()
A.正确指出了拿破仑帝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B.正确指出了拿破仑称帝的复辟本质
C.“洋为中用”,为反对帝制寻找历史依据
D.缺乏常识,因为拿破仑没有破坏共和
11.下图是18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的政治漫画,其意图是呼吁( )
A.联合起来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B.联合起来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C.加强中央集权,谋求发展进步
D.联合起来抵抗法西斯扩张
12.下图为晚清末年的中国某一历史教材的片段,其文曰:“花旗皇帝,通国公举。四年一任,是为民主。花旗之民,丰衣足衣。既无乞儿,又无盗贼……”该教材所持的观点是( )
A.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赞赏日本的立宪君主制
C.赞赏美国的总统选举民主
D.赞赏德国的总统选举民主
13.一个普鲁士商人从柏林去瑞士要换十次货币,办十次过境手续,缴十次关税,其税金往往要超过所运货物的价值,这从根本上说明()
A.从柏林去瑞士路途遥远 B.国际经济竞争严峻,关税壁垒严重
C.国家分裂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D.普鲁士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14.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相同的历史任务,即实现独立和近代化。但结果却截然不同,其原因有()
①日本是在推翻了旧王朝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中国则依托旧政权②中华文明承载几千年的文化负担,而大和文明以学习其他文明为常事,文化负担小③日本最高统治者支持改革而中国最高统治者则反对④日本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人没有这种要求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②
15.1902梁启超发表文章提到:“麦喀士,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这说明()
A.梁启超在中国首次竖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B.梁启超最早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C.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潮
D.梁启超较早地在中国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16.现代人已经很难体会到“家书抵万金”、“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古典诗意了,其主要原因是()
A.世风日下,人心不古B.新式通讯工具的发明和普及
C.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现代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商品化
17.梁启超有诗曰:“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动犹自由。今日车与舟,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这说明()
A.工业革命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B.工业革命破坏了中国的经济格局
C.不正确利用科技成果,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D.梁启超反对西方工业文明
18.19世纪末,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共同原因是()
A.小农经济大量存在B.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他国侵占
C.完全依赖殖民地 D.资本大量用于信贷
19.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解读,唯物思想家、帝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就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认识,下列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证明上帝造万物的荒谬/证明弱肉强食的合理性/证明自立自强的紧迫性
B.证明弱肉强食的合理性/证明自立自强的紧迫性/证明上帝造万物的荒谬
C.证明自立自强的紧迫性/证明上帝造万物的荒谬/证明弱肉强食的合理性
D.证明上帝造万物的荒谬/证明自立自强的紧迫性/证明弱肉强食的合理性
20.1903年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记载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发展情况,说美国“红黄黑白种,一律平等视”、“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这表明()
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实施改善了美国的人权状况
B.梁启超高度认同美国的民主精神和共和政体
C.美国贫富悬殊,阶级矛盾比其他西方各国更突出
D.美国工业生产高度集中,是一个典型的托拉斯帝国
2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工人运动出现了以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的新特点,其根源是()
A.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B.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有了本质变化
C.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日趋完善
22.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有着不同的特点,造成这种不同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两地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程度不同B.两地民众觉悟的程度不同
C.两地现代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D.两地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弱不同
23.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刻记得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娃娃的重心”。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德意结盟B.法俄结盟C.英法结盟D.英俄结盟
24.1918年德国史学家发表了《西方的没落》一书,这反映了()
A.一战后,德国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反思
B.一战后,社会主义已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
C.一战后,欧洲的殖民体系全面瓦解
D.一战后,西欧已不再是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力量
25.读下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社会主义政权建立
C.苏俄彻底粉碎外来的干涉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6.华盛顿会议通过的决议表明,美国获利最大。这主要表现在()
A.确立了对华“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B.取得了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优先权
C.扩大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
D.取得了压倒英国的海上优势
27.罗斯福新政被称为“3r”改革,即recover(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反映reform方面的内容是( )
A.实行美元贬值B.整顿金融
C.关于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立法D.兴办公共工程
28.右图为1914~1937年美国经济表现图,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有( )
A.A段时,美国已拥有世界经济霸权
B.B段的发展得益于一战
C.C段状况表明罗斯福新政是富有成效的
D.D段发展是美国奉行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的结果
29.一位法国作家回忆其青年时期,其中一节的主题是“1942年在巴黎念大学”。下列哪些情节最可能出现在这一节叙述里()
A.德国首相正在巴黎从事友好访问,两国政府希望加强学生的交流
B.作家花钱买了一架新的收音机,收听来自德国的广播,学习德文
C.一家报纸揭露日前德国首相与斯大林签订的和平协议的详细内容
D.作家计划在年初前往非洲,参观埃及的金字塔遗址
30.下列关于《联合国宪章》的表述错误的是()
A.签订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
B.是在1945年春旧金山会议上制定的
C.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美国的战略利益
D.中国为制定《联合国宪章》作出了重要贡献
31.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起诉日本法西斯战犯犯有“违反人道罪”,主要依据是()
A.其推行“征服满蒙”的武装侵华方针
B.其扶植汉奸政府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
C.其违反国际公法研制并使用化学武器
D.其利用谍报人员窃取中国的军事机密
32.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二战)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于是所有我们这些国家,一个接一个都被卷入可怕的漩涡中了。”丘吉尔这样说的主要意图是()
A.批评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B.痛斥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政策
C.以二战前的绥靖政策反证遏制苏联的必要性
D.以二战前的绥靖政策反证对苏联宣战的必要性
33.下列有关德国影响欧洲局势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二战中德国的欧洲盟国包括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西班牙等国
B.柏林墙的修建不仅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二战后欧洲分裂的象征
C.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冲击了美国在资本主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
D.德国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是造成当前欧洲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原因
34.1967年欧共体成立的时候,英国政界的主导态度是()
A.为了实现英国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在欧洲市场的自由交流,应该积极加入欧共体
B.要借助现有的法德矛盾,推行大陆均势政策,维护自身欧洲霸主地位,不应该加入欧共体
C.欧共体的成立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体,英国不加入将会被边缘化
D.英国拥有英联邦国家的广阔市场,加入欧共体将失去对这个广阔市场的独享权
35.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和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其目的不包括()
A.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C.削弱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
D.发展生产力,增强经济实力
36.二战后初期美国教社会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不骂马克思主义就有被解雇的危险;辛辛那提棒球队红队一度改了名字;就连“美国小姐”候选人也必须说明对卡尔·马克思的看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麦卡锡主义B.杜鲁门主义C.凯恩斯主义D.冷战思维
37.史学界认为:“二战后西方世界普遍推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继续和发展。”“发展”在这里主要表现为()
A.政府加大公共工程投资,刺激经济发展
B.把社会生产完全纳入到国家计划的轨道
C.实行一定程度的企业国有化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38.匈牙利事件给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主要是指()
A.苏联出兵镇压匈牙利的国内事件,粗暴地干涉他国内政
B.匈牙利事件导致匈牙利政权性质发生剧变
C.社会主义模式不是唯一的,应该走自己的路
D.社会主义改革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39.赫鲁晓夫对美国总统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赫鲁晓夫此言的主要意图是
()
A.巩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
B.回顾美苏合作反法西斯的历史,加深友谊
C.美苏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D.力争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40.下边两幅图反映出()
A.二战后初期欧洲国家的普遍衰落,经济上依赖美国
B.欧共体的成立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
C.不断壮大的西欧逐渐取代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D.西欧的发展壮大促使西欧与美国的关系由依附变为竞争
41.二战后新加坡能够迅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经验是()
A.抓住了西方向亚太地区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机遇
B.积极开发和利用广阔的国内市场
C.利用其地理优势,从20世纪60年代起首先发展出口主导型经济
D.经济与环境、社会与人的素质协调发展
42.“冷战”结束后,中国等主张建立多极世界的国家的外交政策体现的共同理念包括()
A.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B.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C.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D.不同文明的存在必然造成国家冲突
43.西方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实行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一19世纪早中期的西方国家普遍推行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国富论》提出的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主张让“看不见的手”(即市场的自由竞争)所造成的市场“自然秩序”不受干扰的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政权的政治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其余的让“看不见的手”——市场自由竞争去发挥作用。
(1)联系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早中期西方资本主义普遍推行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重大经济影响。
材料二罗斯福一方面认为资本主义市场自由竞争原则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认为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对经济发展也起重大作用。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1975年之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了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的经济理论与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有何异同点?指出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5)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的经济理论产生的重大经济影响。
参考答案:
1.A2.A3.C4.A5.B6.D7.D8.A9.C10.C11.C12.C13.C14.D15.D16.C17.A18.D19.A20.A21.C22.C23.B24.A25.D26.A27.C28.B29.B30.A31.C32.C33.B34.D35.D36.C37.C38.A39.D40.D41.D42.C
43.(1)历史条件:西方工业革命正在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加强自身地位;而传统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要求。
(2)积极影响:建立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消极影响: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破坏了生产力。
(3)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
(4)相同点:维护市场自由竞争原则,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不同点:国家应当积极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可以避免失业和经济危机,使经济有序发展。历史背景:受经济危机打击,胡佛政府自由主义发展模式无法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5)积极影响:对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发展有积极作用。理论上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局限性:对经济过度干预导致财政支出增大,造成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