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勤
提要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的含义及意义,以巢湖市富硒香生态园为例,论述了乡村生态旅游竞争战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园;竞争战略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
一、生态旅游的意义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媒介,招来八方宾朋,不仅为本地区带来大量服务收入,而且会带来经济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和开拓市场,提高当地产品的知名度,增加销售渠道。
二、巢湖市富硒香生态园简介
安徽巢湖市富硒香生态园占地140公顷,其中,山林56公顷,玉泉湖水面17公顷,有机稻田67公顷。那里的农、林、山、水、田植被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奇特。富硒香生态园在山水环抱之中,风光绮丽,秀美宜人。生态园曾是新七师南家山战斗地点,远离集镇,周围5公里范围内无污染源。基地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上拥有野生枣以及野茶等多种水果和珍稀树木,山间有一口自然泉水,长年不竭流入山下农田,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有机食品。
依据生态平衡与循环经济理论,富硒香生态园把有机食品开发作为生态园建设的主导产品,重点建设以有机香米与有机茶生产为主的118.4公顷的生态生产区;以观光果园、农耕文化展示教育、休闲为主的14公顷的生态观光区;以原生态野生柿、枣与国外松等珍稀树种、桩景为主的7.6公顷的生态供给区。最终将建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农林业生产与观光旅游完美结合的度假山庄。
三、乡村生态旅游竞争战略
(一)融入体验,加强专题旅游产品开发。“体验经济”一词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于1999年4月在其专著《体验经济》一书中首次提出来。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时代后,人们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将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一种新的价值源泉。体验要求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旅游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服务产品,游客花钱购买的是一种经历,其核心就是从出发点到目的地再回到出发点的这一过程的体验。生态旅游可以旅游服务为舞台,设计多种主题活动如劳动节专题等,让游客参与进来,通过经历与体验,让游客从中获得精神的放松与娱乐,并让这种美好体验伴随着游客长久存在。
游客的消费需求是千差万别并不断变化的,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在采取无差异市场营销的同时,也应加强对专题生态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不断丰富产品结构,并适当采取差异性营销策略,开发特定市场,使特色产品与特定市场结合。如,第一,开发青少年学生市场。旅游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种作用已日益得到家长的认同与重视,因而青少年学生的修学旅游将成为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一股潮流与生力军。城市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从未去过乡村,对农村以及农业生产规律缺乏了解,并且在金钱物质富裕的条件下不少城市学生沾染了浪费、怕吃苦的劣习,而乡村则是了解农作物生长规律与特性的天然课堂;农民的辛勤劳作、勤劳朴实也是对城市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现实素材。依托乡村附近的各类学校进行教育、学习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将具有巨大的潜力。第二,开发老年市场。城市老年人厌倦了都市车水马龙式的纷扰与嘈杂,对乡村的“山美、水美、人美、田园风光美”的恬静的乡村生活情有独钟,同时他们具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和购买力,可把各类生态园的开发与银发族的养老、度假、休闲旅游相结合。
大众产品与专题产品相结合的产品结构,无差异性营销与差异性营销相结合的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将为生态园的发展增加客源,延长逗留时间,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二)产业延伸,建立旅—农—工—贸联动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具有旅游行业的一般特征:劳动密集型高、关联带动性强、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等。这些特征使乡村生态旅游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形成以旅游业为中心的产业链,可以推动农村产业分工。由乡村生态旅游延伸开的产业链包括:旅店经营、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甚至包括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装修业、建筑业和文化产业等。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超越工业化路径、直接进入一二三产业的新产业形态,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格局,发挥生态旅游的乘数效应和拉动功能,建立旅-农-工-贸联动发展模式。
可以围绕乡村生态旅游这个龙头采取产业化竞争战略:一是发展第三产业,解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问题,兴建旅游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保证农业产业化实施。二是发展第一产业,兴建农副产品基地、农业观光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发展第二产业,开发各种旅游食品、饮料、纪念品等,对当地土特产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力求上规模、上档次,丰富农业产业化内容。四是发挥旅游的牵线搭桥作用,让旅游市场带动信息、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的引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建立科研基地,提高科技含量,走科技园林之路。乡村旅游以自然景观为基础,但是如果在天然大量资源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集中建设某些科研基地,无疑会增加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美学功能。一是对基地环境进行全方位、大规模的绿化、美化、净化,并进行适当的形象包装后对外推介;二是对科研实验设施及生产大棚进行适当改造,以适应观光旅游的需要;三是增建一些为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如旅游餐厅、农产品展销厅、农具展示厅、休闲山庄等;四是穿插一些参与性强的休闲娱乐设施和项目,如烧烤基地、钓鱼走廊及装盆栽花、组培实验等项目;五是要培训一支相应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专业队伍。
(四)合理利用资源,设施配套,服务配套,管理配套。一般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资金有限,不可能大量投入去搞景点建设。只有在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生态旅游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文章:
1、转变观念,注重开发观赏实用型科研项目。科研和旅游管理人员应加强沟通,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开发人们喜爱的、既具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科研项目,让游客既可观赏,又可品尝,有的还可买下带走,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应不断更换作物品种,引进新、奇、特异的品种,同时不断变换栽培方式,使旅游吸引力越来越大,回头客愈来愈多。
2、配套建设,不断推出新的旅游服务项目。企业刚开始开发旅游时,只有旅游接待部从事专业讲解导游服务,之后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服务日趋配套。相应成立餐饮部,开设餐厅、烧烤场及钓鱼台等。成立产品销售部,开设农产品商场、客房部,使生态园逐步建成集吃、住、游、乐于一体、服务配套的综合性特色旅游景区。
3、重视管理,提高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首先,建章立制,制定《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使权责利落实到人,奖罚兑现。其次,狠抓环境卫生管理,大面积绿化、美化环境,以优美的环境和优质服务留住客人的心。再次,建立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标牌,建设标准的公共卫生间和凉亭、护栏、宣传栏,设立投诉电话和意见箱,让游客游得开心、玩得遂心、吃得顺心、住得舒心、购得称心、行得安心,保持生态旅游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