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秋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级长告诉我,有位学生家长在办公室找我。我匆忙赶到。学生小东的父母说:“老师,小东两天没有回家了,可能离家出走了。”我很惊讶,小东是我班上的一位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可在学校表现不坏,遵守纪律,一向较有礼貌。我请家长坐下后开始了解具体情况,家长迫不及待地数落小东的种种“恶习”:喜欢跟素质不好的同学玩,我们批评不接受,与我们顶嘴;不知什么时候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半夜三更起来打游戏,批评了几次后竟然跑去网吧上网,被抓了几次后不理睬我们,与我们形如陌路;上星期五放学后又到网吧打游戏打到八点多,我找到后狠狠地批评他,他竟然和我吵嘴,再也没有回家。
第一节课下课铃响,我看见小东靠在走廊外边,便走过去关切的问他:“吃饭了没有?”他只是点点头。我又问:“你怎么啦,好像有两天没睡是不?看样子很疲惫。”他眼中掠过一丝惊讶,很快就低下头。我没有再追问下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去读书。放学后,我找他到办公室:“周末没有在家过?”没回答,只是点头。“干什么去了?听同学说这几天总是在网吧碰到你?”又是点头。“你有没有想过父母会很担心、很焦急?”“他们才不会。”他的眼睛含着泪花。“为什么?”“他们只认钱,不认人。没有感情、没有人情。”他有点激动。“为什么这样说自己的父母呢?”他迟疑了一下后气愤的开始数落父母的不对:他们很势利,叔叔家境不太好,就看不起他,整天说他这不会那不行;对爷爷奶奶不关心,一年到头从不去看望他们,都是叔叔一家在照顾;这几天爷爷病了在吃药,叔叔告诉爸爸了,爸爸有时间呆在家也不去看看,宁可睡觉;我跟堂弟一起玩耍、学习,他们老是不让,还说他没出息;自己没读书却不懂装懂,什么电脑千万不能碰,会影响学习……他满肚子的苦水都化作泪水流了出来。
我明白了,事情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家庭教育出问题,小东离家出走是对父母的反抗,上网打游戏只是导火线。然而他的行为却伤害了所有人,包括想关心他的人,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稳定了他的情绪后继续问:“你希望提醒父母能孝敬爷爷奶奶?”“是。”“有没有想过,你不回家,如果爷爷奶奶知道了,他们有多担心?他们一定很焦急,你的苦心不是就白费了,可能还会加重爷爷的病情。如果将来你的子女也用你的方法来提醒你该做什么什么,那么你的感觉会怎么样呢?”他低下头,显然他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我稍微停顿了一下后继续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我能理解你的用意,但你的父母知道你的意思吗?你没有让他们知道呀!你有没有想过更好的方法?你这样做不如直接告诉他们,跟他们认真沟通,或许他们知道后会为有你这样一个懂事的儿子而高兴。”“他们能听我的话,那事情就不会闹成这样了。在家哪里有我说话的份!”谈话到此,再说什么也没用,只会增加他的激动情绪。我知道要解决问题,必须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
我约了小东的家长,进行一次全面的家访,进一步了解其家庭情况。我分析了小东的行为及动机,把小东的想法告诉了他的父母,并委婉地向他们提出要求:宽容对待孩子一时的错误;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出好的榜样;尊重孩子、多倾听、多了解、多沟通;跟孩子提要求时,多用商量的口气,要比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肯定表扬,不要一味地批评。
第二天早上,我再一次和小东谈话:“昨天晚上回家了吗?我去你家了,你知道吗?”他没反应。“我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了,和他们谈了很久。你父母作了深刻的检讨,承认自己很多方面做得不好,今后会改过来,也希望你能给他们机会。”小东眼里闪烁着一丝感动的泪花。“作为父母能进行自我检讨,说明他们能真正地进行反省,知道自己不对,他们也不容易。你说呢?……不过你作为子女,你是否也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你爸爸说那两天他找你找得好辛苦,还掉到阴沟里,脚都扭伤了,他们好伤心啊!”他又流下眼泪,这次是愧疚的眼泪。我要求他今天必须回家并向父母道歉,他犹豫了,显然不是很愿意。我决定送他回家,并事先与他的父母打了电话。
来开门的是他的弟弟,兄弟俩关系好,弟弟的一声问候让小东少了一些心理负担。正在忙家务的妈妈急忙出来,拉着小东的手,眼里闪烁着泪花。小东说:“妈,爸呢?”他爸爸一拐一拐地从屋里走出来,抚摩他的头,一家人其乐融融。
为了帮助小东戒除网瘾,也为了缓和他与父母之间的尴尬,让双方能深刻地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关爱,我建议让小东内宿住校,他们接受了。小东内宿之后,我多次找他谈心,从各方面帮助他制定计划。经过努力,他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精神状态良好。在这一段时间中,我还加强了与他家长的联系,及时通报小东在校的表现,也向家长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如注意自己的言行,及时接送孩子,多带孩子去看望他的爷爷,多用商量的口气平等地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更多的宽容,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来自家长方面的改变。家长也给予了高度的配合。住校让小东与家长的相处时间减少了,而集体生活让他有了更多与父母交流的话题,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更好地融入集体。小东各方面的进步让父母感到了宽慰。后来在一次区的作文征文比赛中,小东以一篇《感恩》获得二等奖,受到学校的表彰。
小东的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父母把精力放在生计上,很少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放任自流,等孩子出问题了,父母的手段与方法又粗暴而简单。一些父母平时没有注意自己的形象,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却对孩子的行为指指点点,提出严格的要求。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用心观察,抓住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有效的方法。老师与家长要结合学生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心理行为特点,及时调整教育的思路与对策。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加强沟通,换位思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多种爱好与兴趣,宽严有度;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给孩子正确的人际交往的要领,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品德。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多采用适合学生心理的方法进行疏导,尤其要突出学生被尊重的角色,善于换位思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