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展
小学语文试卷有一试题,是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作《渭城曲》)中“渭城”指现在何地?陕西政区地图说,在今咸阳市辖区有渭城镇,位于西安市西北、咸阳市东北方向。此“渭城”是否就是王维诗中的“渭城”呢?倪木兴注《王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于《观猎》诗篇中注:“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时改称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此说解释了“渭城”名称由先秦至唐的沿革,但对于今天的具体位置并没有说得很清楚。王怀友注《王维诗选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于《送元二使安西》诗下的注,基本上与倪木兴说相同,只将“今长安”换成了“今西安”。
“渭城”作为地名,在《全唐诗》中多次出现,它的旧址到底在何处呢?倪木兴、王怀友、陈铁民、张清华、陈贻焮注王维诗都将其范围大致圈定在渭水之北。现在的渭城镇及咸阳主要城区都在渭河以北,与之不悖。邓安生等译《王维诗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版)进一步指出:“渭城:本为秦都成阳城,汉时因其南临渭水,改名渭城,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里。”陈铁民《王维诗注》(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中亦说:“(渭城)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此处借指长安。”“(渭城)至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地,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其余如张清华、陈贻焮也都认为渭城泛指或借指京都长安。
作为实指的“渭城”,应该是出入京都的交通要道。《新唐书,外戚列传》载:“太后崩,诏(李)翛为桥道置顿使,啬官费,物物裁损为可喜者。梓宫至灞桥,从官多不得食。始议更造渭城门,计钱三万,翛以为劳,不昕”。当时由长安东行必经由渭城至灞桥而东。
唐诗中“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残猎渭城东,萧萧西北风”(张祜),都似乎可以证明渭城并非唐时的主城,而应是城郊之地。从温庭筠(或周贺)《送李亿东归》的“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也可以看出渭城是与京城(紫禁)相通连而并非一地。京城繁华之地决不可能“草色迷人”,而只有京郊或许才可称有芳草野树,故温庭筠《偶题》才云:“微风和暖日鲜明,草色迷人向渭城。”谭用之《渭城春晚》:“秦树朦胧春色微,香风烟暖树依依。边城夜静月初上,芳草路长人未归。折柳且堪吟晚槛,弄花何处醉残晖。钓乡千里断消息,满目碧云空自飞。”这明显可见渭城属“边城”,为秦旧城,故云“秦树朦胧春色微”。渭城同时也应为唐时迎来送往之所,故有“芳草路长人未归”和“折柳”“弄花”句。另如韩翃《送李明府赴滑州》:“渭城寒食罢,送客归远道。”
在唐代王维及李白之世,渭城似也是京城文人闲来近郊游赏所在。岑参《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云:“回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李白《送别》云:“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崔颢《渭城少年行》:“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这里都写到了文人在京郊的生活行迹。由此推衍开来,“渭城”确有泛指长安故都之意,如韦庄《淠阳间》:“雁带斜阳人渭城”,当指长安故都(地)。
渭城作为北出京城的郊地,由此往来则既可达于西北,亦可通于东吴。此地有唐代常设的驿站,大多数远行出京或入京者都在此迎来送往。杨凝《夜泊渭津》云:“漂漂东去客,一宿渭城边。”正因为如此,“渭城”在唐诗中也渐成送别之所的指代。故而“渭城”有时也是离别之曲的代称,如王维《渭城曲》(即《送元二使安西》)。崔仲容《赠歌姬》:“渭城朝雨休重唱,满眼阳关客未归”;白居易《和梦得冬日晨兴》:“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刘禹锡《与歌者何戡》:“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等,都明显将“渭城”视为离别之曲。
应该说,《全唐诗》于王维之前并未收录有“渭城曲”的,而王维之《渭城曲》,大概因送元二使安西时,感慨而歌,故曰“曲”。由是,后世歌此类送行之曲,或日“渭城曲”,或El“阳关三叠”、“阳关曲”。艾克利等注译《唐诗三百首今译》说王维《渭城曲》在“唐代即被谱曲传唱,收入乐府,作为送别之曲,名为《阳关三叠》”(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至于后人所吟诵的“渭城朝雨”曲(如崔仲容《赠歌姬》所吟),应该就是被广泛流唱的王维《渭城曲》(或作《送元二使安西》)了。“渭城”由地点指实,到离别意象的境域意义,再衍而为送别之曲,其间大概便经历了由王维之世到晚唐五代这样一个演进过程。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