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体制改革

2009-03-27 04:33史建海
管理观察 2009年6期
关键词:实践经验

史建海

摘要:本文指出了中国职业艺术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毕业生数量和有限的社会就业机会形成了供需矛盾,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师资队伍质量很不平衡。认为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成为制约高职教育良性发展的瓶颈,提出了教育的竞争越来越呈现白热化,谁能走出重围,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职业教育的路子,谁就是获胜者的观点,得出了从教育者自身抓起,使职业院校的教师向“双师型”迈进,是当前中国职业教育走出误区的必然选择的结论。

关键词:实践经验 供需矛盾 适应社会需要 适合教师现状

目前,我们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设置了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招生规模也是逐年扩大,所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也能发挥出较好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美有了更高的追求,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院校与社会需求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社会广泛缺少有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院校每年输送的大批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失业”。

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不得不让广大的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深思:“艺术设计教育是适应社会需要,还是让教育适合教师现状”?艺术设计的教育问题近年来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

中国的设计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引导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扩张,时值今日,中国目前开设设计专业的高校(包括高职高专)已达一千所以上,每年招生人数已达几十万人,设计类专业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发展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然而,透析中国设计教育繁荣的背后,多数仓促上马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看重的是庞大的艺考队伍所隐含的经济效益,没有几个院校是真正根据市场及社会的需求而开设专业,加上高等教育自身带有的局限性,使得培养的设计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致使大量的毕业生一出校门就改行,而市场上多数企业还急需专业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产业的需要,已经是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主任马泉,在清华美院2008届毕业生作品展接受《美术周刊》的记者采访时曾谈到:“改革开放30年来,艺术设计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每年激增的艺术设计毕业生数量和有限的社会就业机会形成了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全国各艺术设计院校还在不断扩大招生,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师资队伍质量很不平衡。”

二、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成为制约高职教育良性发展的瓶颈

中国的高职教育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也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规模的扩张并不意味着能够真正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却成了“营养不良”的代名词。一方面企业需要有技术、操作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并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以前的人才培养方式,有的甚至翻版本科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没有准确的职业岗位定位,尤其在师资方面,普遍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成为制约高职教育良性发展的瓶颈。

有人对中国高职高专的师资结构作过调研,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14.8%,①多数专业教师缺少应有的社会实践。可悲的是,教师自身对这样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大部分缺少危机意识,对于存在的问题好像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甚至“当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钟”,从不关心所教的知识是否实用,是否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基本需求。

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新开了社会上最热门的专业,比如:国家大力扶持的动漫专业,朝气蓬勃的会展专业等等,事实上各院校上这些专业之前、几乎没有一个是先具备了办学条件的师资以后开设的,师资缺乏严重地影响了专业的良性发展,凤毛麟角的几个所谓内行老师,实践经验更是少得可怜。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工作,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在更短的时间内成长”。②设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或科研型人才,客观上要求专业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与职业技能挂钩的高等职业教育,更需要专业教师首先具备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才能把当前最实用的专业技能带到课堂上来,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社会上用得上的专业技能。

三、艺术设计教育是适应社会需要,还是让教育适合教师现状?

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有句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能否“知人”和“自知”,艺术设计教育是适应社会需要、勇敢地改革,还是让教育适合教师,安于现状?这是摆在每个有志于做好中国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很难迈进的门槛,主管部门建立了一套比较严格的制度来规范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要求教师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两年试用合格后才能正式成为专业教师,为此德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绩,成为全世界学习借鉴的典范。

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艺术设计教育更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院校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尤其在中国这个人事制度比较特殊的国度,教育界的腐败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职业显然可以成为一个可以高枕无忧的职业,许多有社会背景的教师甚至可以使得教育适合自身的现状,有的学校可以因教师设立课程,兼顾教师的现状更改教学计划,教育的体制改革、课程改革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面对快速发展国民经济,面对全社会亟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呼声,教育的格局也在不断变革,职业教育的前景已经无法守株待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教育的竞争越来越呈现白热化,谁能走出重围,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职业教育的路子,谁就是获胜者。职业教育要想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赢得教育质量的声誉,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紧跟行业需要,这是职业教育的使命。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③可见,要想解决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教育者自身抓起,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使职业院校的教师向“双师型”迈进,是当前中国职业教育走出误区的必然选择。“大力培养和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是职业院校适应需要、满足要求的努力目标,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要自觉地向这个目标进取。”④◆

注释:

①引用《国内高职高专师资队伍情况调查报告》,作者刘铁雷,2001年6月

②张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13页

③陈宜民:《中国古代格言大观》,重庆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 第330页

④高育奇《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网络文章,2008年6月发表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实践经验
迪庆州推进涉藏地区和谐繁荣发展实践经验研究
中国共产党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演进与实践经验
历史成就与实践经验:脱贫攻坚的甘肃样本
Can the wet suction technique change th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for diagnosing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type 1? A prospective single-arm study
核电站一回路水压试验实践经验
戏曲实践经验及理论之融合研讨会综述
法国养老服务认证工作的实践经验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国外个人数字存档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
浅谈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几点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