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需要“道德超人”吗

2009-03-27 04:34
杂文选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私心积蓄超人

张 勇

2008年12月1日下午,南京“义丐”徐超接受新加坡富商邀请,乘机赶赴四川参加希望小学落成仪式。他的怀里紧紧地抱着一个破旧的蓝布包,里面是几大塑料袋的硬币和一叠一元旧钞票,一共四百六十元。这是徐超几个月来讨饭讨来的,他要捐给四川江油希望小学的孩子。此前,他曾三次为灾区捐出自己乞讨的全部收入。(2008年12月2日《现代快报》)

当“义丐”徐超颤抖着捧出一堆零钱时,感动之堤立刻溃决了,

媒体被感动了,南京记者全程跟机陪同,四川记者群集机场恭候。公众被感动了,人们对“义丐”佩服得五体投地,也痛感自身的渺小。评论家被感动了,在溢美“义丐”之时,不忘借机挖苦一下吝啬的中国富豪们。

然而,在这片感动的潮水之中。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去思考,可能会有一个异样的发现。

徐超的人生很两极,其身上交织着贫寒与尊贵。在生活上,他处在社会底层,背井离乡来到南京乞讨,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在道德上,他却高高在上,其善行感动中国,堪称道德之楷模。

可以说,假如没有出名私心的话。徐超就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典型。要知道,一个乞丐用尊严换来数百元的积蓄,是多么的不易。而这笔钱对于改善他惨淡的生活,又是多么的重要——哪怕是多吃一顿饱饭,多穿一件好衣,多睡一个好觉。然而,这一切都化作了捐款,去帮助那些尽管困难,但生活比他还好的孩子们。当然,这就是境界,我们所推崇的境界。

人能境界至此,确很伟大光鲜。

但在这光鲜的背后,也透着几丝酸楚。须知,区区几百元,对于一般人来说无大影响,但放在徐超的身上,却是伤筋动骨。他处在生存的最底端,其生活状况能略微改善的机会,全部寄托在那点积蓄之上。而在三番五次地捐光积蓄之后,徐超身上残存的那一点点“私”,也被全部抽离出来。

我们不否认,这个社会有完全无私的“道德超人”,但其数量恐怕像熊猫一样稀少。更多的人,是具有较高的道德感,却也有“私心”的凡人。他们会在地震时力所能及地捐款,但不会花光全部身家,不会使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些人的高尚程度可能不如徐超,但他们是社会的主流。

无疑,徐超已经成为一个大公无私的“道德超人”。印象之中,一个人一旦站上道德至高点,似乎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长久地呆在上面。所以最大的可能,在各种光环和赞美之下,徐超还会继续捐下去,媒体照例也要继续报道下去……

对于这样的典型和宣传,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历过最讲“大公无私”的年代,然而激动过后,我们却奇怪地发现:“私”的越来越少,并未换来“公”的越来越好。何故?只因“私”是人之本性,以“私”促“公”是社会进步之动力。若要硬将“私”与“公”完全对立起来,不是此消彼涨,而是一起陨落。此可谓“私”之不存。“公”将焉附?

所以,当我们发现徐超时如获至宝,鼓励他不断地捐款,并用他来敲打那些吝啬的富豪,似乎是陷入了一个误区。也许,当你努力想使山里的熊猫变得更多时,更大的可能是身上绘着黑白花纹的熊多了起来……

原载2008年12月3日《沈阳晚报》

猜你喜欢
私心积蓄超人
自然之源
我的爱
我的爸爸是“超人”
超人+狗头
大公无私
文化三维
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