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伟:一位求真务实、放眼世界的学者

2009-03-27 08:17
糖尿病新世界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授医生糖尿病

王 敏

2008年12月的一天,记者终于见到了百忙之中的李光伟教授。在记者的想象中,李教授要么是一位严肃刻板、潜心钻研的老学究,要么是一位年逾花甲、慈祥和蔼的老人家……而当推开他办公室门的一刹那,记者完全改变了看法,深深地被他年轻的心态、潇洒的气度、淡泊的胸怀所吸引,听着他讲述自己的经历,漫漫求学之路、对待患者的态度、对糖尿病事业的创新与执着……这一切的一切,让记者忘记了提问,忘记了记录,只随同李光伟教授一起,回忆那些不同寻常而又让人记忆深刻的岁月。

医学世家,立志做个好医生

1945年李光伟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祖父是位走街串巷的“铃医”,父亲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由于对医学知识的偏爱,大学毕业后刻苦钻研医术,终于后来有了自己的诊所。正是由于父亲对医学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自己未能上医科大学的遗憾,他教育李光伟将来一定要做一名好医生。在家庭的熏陶和父亲的教诲下,初中时代的李光伟就能背诵《汤头歌》、《药性赋》等医学古籍,而治病救人的信念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渐渐萌发。

义无反顾,与糖尿病争高下

在李光伟的努力下,他考取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八年制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之后如愿以偿地走上了医疗岗位,这时他身边发生的两件事深深触动了他,一种巨大的责任感让他毅然走上了攻克糖尿病顽疾的漫长之路。

一天,一位来自农村的父亲带着13岁的女儿专程来北京看病,经确诊为1型糖尿病,医生劝他们用胰岛素治疗,这位父亲坚决不同意。三年之后李光伟再次见到女孩时,她是拉着父亲手中的一根木棍走进诊室的——孩子的双眼已经彻底失明了,而那位父亲更是充满悔恨、泣不成声……

还有一位老司机,身患糖尿病一直不重视,直到有一天不小心左脚受伤后才去看病。但是已经太晚了,他的左脚大部分溃烂发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了截肢手术!可怜的是丢了一只脚也没能保住性命,他在截肢后三个月又因为发生心肌梗死而离开了人世!

这一老一少两人的命运,深深地刺痛了李光伟的心:如果当初他们能接受正确的治疗,他们的生命就不会这么脆弱。从此他下定决心要与糖尿病作斗争。这一斗,就是三十年……

求真务实,更具创新精神

在“胰岛素抵抗理论”主导学术界的时代,糖尿病医生一般都选择先用口服抗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不好再考虑使用胰岛素。一般来说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但是不是只有这样才正确?

1997年李光伟看到国外一份报告后就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也大胆地产生了一个设想:如果早期纠正了高血糖的毒性,会不会开辟一个全新的糖尿病治疗新局面?李光伟大胆地设想,如果能够恢复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那么2型糖尿病患者有可能在其后几年内不吃药、不打针,仅靠良好的生活方式就可长期维持血糖正常。而当时这种观点在国内外并不是主流。于是他开始用研究来证实这种理论是否站得住脚,不久之后他和国内其他学者同期进行的试验都证明这种新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古往今来,任何新观点要被大家很快接受是不易的,人们常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吃螃蟹”的人。李光伟也在数年内面临来自各方面的议论,但他没有放弃。每当他又苦又累的时候,想起他的病人会几年不吃药而血糖正常,他就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李光伟及同期的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也正在为联合全国十几家医学中心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而积极奔走。

放眼世界,毅然走出国门

由于缺乏交流,国外医学界对中国医生的临床和科研水平的了解远远不够。要提高中国糖尿病的研究水平,最好的途径就是主动参与,让中国成为国际糖尿病研究大家庭的一员,并向世界及时展现我们的成绩和进步。

但要走出国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英语就是一个不低的门槛。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李光伟已经可以充满自信地用英语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演讲,他所从事的“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20年长期研究”的论文也已经于今年5月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他成为能够告诉全世界“中国糖耐量递减人群20年演变”的第一人,而他们研究组的这项成果也已经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了巨大的荣誉。

在取得成绩面前,李光伟念念不忘老一辈医学家,他深情地说,“如果当年没有北京协和医院的史轶繁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的潘孝仁教授的教诲和全国其他老专家的鼓励和帮助,就不会有今天的李光伟!”

医疗插曲,无奈下收“红包”

除了繁忙的研究外,治病救人是李光伟最大的享受。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他总是习惯记下他们的电话号码,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们。他会在新的治疗周内问候这些老人,关心他们的病情有无意外的变化。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行医准则是支撑他前进的动力。几年前,一位多年来就诊于李光伟的90岁老人在他悉心地照料下病情控制得很好,她多次送红包、送礼物都被李光伟婉言谢绝了。但是医生的关怀,老人家一直记在心里,于是在自己临终前,准备了一个红包一定让孙儿替她了却这桩心愿。在老人去世后不久,孙儿带着老人的遗嘱找到李光伟。在“逝者为大”的万般无奈下,李光伟诚惶诚恐地收下了这份沉重而珍贵的礼物。

日后每当李光伟想起这件事,都能感受到巨大的震撼!这让他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崇高的,也更加坚定了他最初的理想: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好医生!

写完这篇采访稿的时候,记者还意犹未尽。这些文字并不能全面地描述李光伟教授,他的执着坚毅、他的高尚医德、严谨作风、创新精神……由于只有短短一个小时的交流,由于还有许多病人在等待李光伟教授,而他又是一个非常谦和低调的人,本文只能言尽于此,但李教授带给记者心灵的震动还久久不能平静……

专家简介

李光伟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心血管防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国家药监局药物评审委员,国家科技奖、中华医学奖评审专家等职。1995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998年获吴阶平医学研究奖,2000年入选国务院有贡献专家,2006年获施维雅-胰岛素分泌研究成就奖,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猜你喜欢
教授医生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最美医生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刘排教授简介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