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爱华
郭俊超北京协和医院副教授,以探索胰腺癌发病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2007年分别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200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近年来,全球胰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在20年内增加了4倍。胰腺癌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
记者:为什么说胰腺癌是“癌中之王”?
郭俊超:一是胰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由于胰腺癌早期无明显和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缺乏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也就是说,胰腺癌发病比较隐匿,当病人出现症状,如腹部隐痛、黄疸,体重下降而就诊时,患者多为晚期了。最近的大量研究表明,胰腺癌的发生可能与吸烟,饮酒、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因素有关。而且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多年来国内外在诊断方面均无突破。二是手术成功率低,手术与否对于生存率无太大改善。
记者:通过10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潜心研究,您在科研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郭俊超:我师从于我国著名胰腺外科专家、北京协和医院胰腺癌课题组带头人赵玉沛教授,除完成常规临床工作外,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一是建立了胰腺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的动物模型,全程演示了在人体内无法重复的胰腺癌形成过程,在国际上首次观察了胰腺癌细胞早期形态学变化过程,为研究胰腺癌细胞发生机制提供了技术平台。二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胰腺癌细胞起源的新观点。即首次证实胰腺腺泡细胞,胰岛细胞和导管细胞共同参与了胰腺导管腺癌的起源。三是发现了4个与胰腺癌发生关系密切的分子标记物。这些标记物均为首次在胰腺癌中报道。四是初步揭示了胰腺癌细胞发生及演进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的变化趋势。五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胰腺癌化疗耐药研究。
记者:胰腺癌的高发人群有哪些?如何防范胰腺癌?
郭俊超:从目前来看,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年龄超过40岁的中老年男性;排除肝,胆、胃肠等疾病,伴有非特异性腹痛、腹胀的患者;短期内出现不明原因消瘦,食欲下降者;有癌症家族史,吸烟酗酒史者:急、慢性胰腺炎者;无肥胖并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等。防癌比治癌更重要,要从生活、饮食习惯着手预防胰腺癌,要戒烟,戒酒,忌长期大量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品,并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
记者:请您谈一谈新星计划项目的研究课题是什么?
郭俊超:2004年我依托于赵玉沛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化疗药物诱导人胰腺癌细胞株耐药作用的发生机理”进入北京市科委的新星计划,在此非常感谢该项目的各位老师,通过此计划开阔了视野,增加了交流,提高了个人素质。经过三年的培养,最后综合考评成绩优秀,并颁发了相关证书。
记者:清您谈谈北京协和医院在胰腺癌治疗方面的情况?
郭俊超: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胰腺外科中心是我国成立最早的胰腺疾病中心之一。近30年来,在几代协和外科人的不懈努力下,医院在胰腺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2002年3月正式成立了“北京协和医院胰腺外科中心”,在我国著名胰腺外科专家赵玉沛教授的领导下,在胰腺癌发生、胰腺癌化疗,化疗耐药、胰腺放射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的研究;我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胰腺癌患者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