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晓平
[摘要] 知识并非源于观察,也非源于理论,而是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及其解决。其实,不论是对于数学科学,还是对学校数学教育来说,问题都是心脏,问题是数学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
[关键词] 数学 问题意识 研究
人类社会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扑面而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人才素质标准,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同时,各国竞相加快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步伐,强化知识的生活应用价值,重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整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此背景下,强调数学问题意识、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已成为数学教育界的共识。
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曾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生来就好奇,就具有探求世界奥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始冲动,而这种原始冲动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升华为人的自觉行动性。如果个人在数学学习中通过主动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解决,那么个人的勇气就得到鼓舞,意志得到磨练,智慧得到展现,价值得到体现,品质得到升华,创新精神得到弘扬,从而得到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但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在课堂把提问的权利授予了教师,教师几乎成了课堂全部问题的提出者,学生只需回答教师的提问。在数学课堂或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问-学生再答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虽然学生根据提问内容可进行读书、学习,但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限定在教师提问的框内,学生是为了教师的提问而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位置己经被颠倒,习惯于在别人指定的思路上亦步亦趋。课堂中对于学生的提问关注较少,没有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活动,交往的主体—极是教师—极是学生,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因此,学生也同教师一样,享有提问的权利,是课堂提问的主体,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应该具有优先提问的权利。这样学生就可以摆脱教师首先提问带来的束缚,而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符合自己实际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才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1.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有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问题源于情境,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在教学中通过精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最好方式。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始于注意,所以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首先问题或问题情境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具有持续时间短、易变化的特点,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可以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故事讲述、实物模型、图片、幻灯投影、电脑显示、实验演示、表演操作等,都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此外,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化静为动的变化、强大的视听觉冲击都可极大地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
2.让学生意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科学史上的一些具体实例问题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颗的重要性。以前人们的成功实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总之,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发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去注意世界、观察世界,以探究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实际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提出数学问题与解决数学问题是携手并进、形影相伴、相互引发的,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已解决的问题又可能成为提出新问题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从深一层次上去提出新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人交流、合作,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思考的就不要暗示;是学生能自己得出的绝不代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出一个推心置腹的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开展无拘无束的交谈。”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立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内隐性数学问题意识教师应改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消除“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求新求异,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待对书本有质疑、向老师发问的学生教师要表扬和鼓励,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而不是认为学生没有好好听讲,对学生不屑、不耐烦甚至训斥,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提问数学问题的班风,这种良好的班风是指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要尊重和向提出数学问题的学生学习,学生要以提出问题为荣。学生要带着问题来数学课堂,带着问题离开数学课堂。在这样的良好班风下,学生不会因自己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而被讥笑,学生们能争着提出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