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萍
[摘要] 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基本价值取向。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应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善于挖掘教材中、教材外蕴涵的创新素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新世纪人才的成长,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及该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与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根源在于:一是语文教育的现状。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操纵下,语文学科也失去了自我。不仅学生成了考试机器,老师也如此。教师的精力全部集中在对新旧试题的研究上,根本无暇思考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意识的问题。二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江泽民主席曾指出:"科学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若依然我行我素,固步自封,前途终将一片黑暗。鉴于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进行探索与尝试。
一、转变观念,创建和谐课堂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思维;教师不应只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他还必须是知识的引导者,教学的组织者。创设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给予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宽松、融洽、愉快、自由,使学生能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索。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去探索的心理取向,是创新教育的源泉。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而提问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时刻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我们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地甚至错误的答案,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也要积极肯定;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也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切忌冷嘲热讽。
总之,要让全体学生在你的课上感觉到有希望,有信心、爱上你的课、上好你的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也就自然产生了。
二、改进教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训练、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变就范式教学为创新式教学。前一种教学方式不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而创新式教学则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我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是探索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后,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按知识的重演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暴露,在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过程,从而能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维,他们在寻求答案获取新知的过程中,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三、创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千篇一律,久而久之,教师头疼,学生生厌,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难有所提高。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首先,教材上的文章不是神圣的经典,仅仅是读写的范例,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应该是为我们阅读其他文章,提高语文交际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有力保障。我认为,没有必要把一篇范文支解得那么繁锁、细碎,以至于文不象文。语文教材既然是范文,那么我们就要敢于抓其有特色的一点,进行重点学习。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这是创新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博众取彩,涵摄百家,才能创新。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最后,语文创新教育还要注重开创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语文具有人性、人文、人情的特点,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课堂内外、家庭社会,时时处处都是学习语文的机会和地方,时时处处都能培养语文的读、写、听、说能力。新思维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主体个性和创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应当鼓励和指导学生并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以达到开卷有益的目的,所谓“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灵敏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如此,学生就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表达的乐趣和创造的乐趣,语文也再不是“语瘟”课、“睡觉”课。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的实施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育应当高扬人性,遵循人道的原则。这既是理性的,又是充满人类情感的;既依据学生的生理规律,又满足其心理需求;既促进当前的语文学习,又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既满足个体需求,更是通过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教育更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角色,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设计自己的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而教师应该是一个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进步的推动者。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教材外蕴涵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