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祥
[摘要] 随着许多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困生走进我们的课堂。所谓学困生即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差的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学困生中很多人都有一些突出的缺点。因此,对于他们,要采取适当的、合理的方法进行教育。
[关键词] 学困生 心理表现 施教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许多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困生走进我们的课堂。所谓学困生即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差的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学困生中很多人都有一些突出的缺点。因此,对于他们,要采取适当的、合理的方法进行教育。
二、学困生的心理表现
1.自卑
这是大多数学困生都存在的一个心理表现。他们感到自己学习成绩差,“矮人三分”。因此整天不爱讲话,闷闷不乐,不合群,形成比较孤僻的性格。
2.消沉
消沉也称为“习得的无助感”。这类学困生与自卑感的学困生不同的是,自卑的学困生,虽然心理上自卑,但他们学习挺用功,而消沉的学生通常是心灰意冷,不再对自己的目标抱任何希望,对自己的成绩是伤心失望,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负面情绪上,长吁短叹,得过且过。
3.愤怒
这类学生应该说是学困生中最为头疼的一类学生,他们把自己的失败的原因归于老师、家长或周围的同学,感到气愤或愤怒。
4.内疚
这种心理女生表现尤其明显,这类学困生往往属于比较体贴家长或老师的,他们平时学习也比较勤奋,每次也争取能考出让家长、老师满意的成绩,但总是事与愿违。因此,他们就觉得无颜见家长、老师,感到内疚、羞愧,甚至流泪,每次考完试后,这种心理上的内疚感能持续很久,这样又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
5.羡慕
这类学困生与“愤怒型”的相反,他们不认为自己学不好是外界原因,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或自己头脑太笨等,他们对周围人没有敌意,有的是羡慕。
三、学困生的心理调适
1.关爱,与他们做朋友
与优生相比学困生更需要“关爱”。我们在教学中要打破“师道尊严”,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他们做朋友,学会尊重、热爱、欣赏、宽容学生。一个学生,特别是一个学困生,他们本身心理上就自卑,如果感到自己处在被教师特别喜欢的地位,不仅会有幸福感,自尊感,而且会更加信赖,愿意接受来自于教师的一切教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向他们投去关爱的目光,课后从生活上、学习上多帮助他们,与他们做朋友,让他们没有被歧视和遗忘的感觉,从而唤起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2.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所谓的学困生,其实他们的智力并不落后,他们也有许多优点和特长。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长,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告诉他们并非每个人成才的路都是一样的,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走自己的路。
3.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作为教师,应该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障碍,让他尽快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
4.提问,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大多数学困生上课时都不太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及时完成,若教师上课时不经常提问,课后不多督促,他们就更没有责任感、紧迫感。因此,上课也要提问学困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当学困生获得期望信息后,会产生鼓励的效应,于是更加信赖老师,积极起来,并给老师以反馈。老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感到他们更加顺眼与可爱,更是会把自己的感情与期望投注到学生身上,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罗森塔尔借用典故将这一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望效应”)。我们可以将这一效应广泛地运用与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该调整好自身心态,才能对学生倾注热情。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灰心,不能将学生看扁了而任其发展,而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我们应以较强的毅力使自己保持耐心,细心地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并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使他们取得进步。“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这样,就会让学困生不是感到自己暂时的落后是“一种不幸”,是“低人一等”,而是从自己在老师帮助、鼓励下所取得的进步中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从自己长于别人的地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对学困生实施教育过程中,对于他们的缺点要批评,但不宜太多,要“多表扬、多鼓励”。如果经常批评、责备学困生,无异会把他们心中刚发芽向上的意志除掉,打消了他们上进的积极性,相反,如果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会使他们知道老师很重视他们及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将会使他们心底蕴藏着一种自我肯定的强烈需要诱发出来,增强信心,拼命努力,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学生的可爱,才能激发心中对他们的爱心和热情,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也才能对他们付出爱心和热情。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认定学生的现状无法改变,并且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对学生的不满或失望表现在行为和言语中,那么,当学生接受到老师反馈过来的信息后,感觉到老师的不信任,再加上本身已有的自卑,就会更加丧失信心“破罐子破摔”,更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更难取得教学效果。
所以,在情感方面,要以“爱”为前提,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但在教育中又往往过分夸大学困生的弱点和缺点,产生一种厌弃心理,并或多或少失去了教育信心,因而使他们更加自暴自弃,以致错误缺点愈来愈严重。应该像苏霍姆休斯基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对待学困生要用慈母一般的心肠体贴他们,用火一般的真情感化他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困生的禀性、兴趣、爱好、特长和长处,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微小进步,要倍加珍惜,使那些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这样,就会让学困生不是感到自己暂时的落后是“一种不幸”,是“低人一等”,而是从自己在老师帮助、鼓励下所取得的进步中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从自己长于别人的地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对学困生实施教育过程中,对于他们的缺点要批评,但不宜太多,要“多表扬、多鼓励”。如果经常批评、责备学困生,无异会把他们心中刚发芽向上的意志除掉,打消了他们上进的积极性,相反,如果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会使他们知道老师很重视他们及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将会使他们心底蕴藏着一种自我肯定的强烈需要诱发出来,增强信心,拼命努力,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来。
总之,在教学中,遇到各种各样学困生都是难免的,我们要针对他们心理,有针对性进行调适。从思想上否认学困生学不好,从行动上去关注他们,努力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期待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许多后进生的转变大多开始于教师的“动之以情”,这正说明了教师感染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的进步,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是我们教学的成功,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进步,而不仅仅是考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