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离骚》的情感

2009-03-25 07:20杜太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离骚特色情感

杜太平

[摘要] 《离骚》是一篇卓绝古今、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全诗围绕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谋篇布局。本文从脉络结构、意象选择、抒情手段等方面探讨全诗的情感特征。

[关键词] 离骚 情感 特色

《离骚》自始至终奔涌着火山爆发般的激情。诗中表现了主人公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及做出的巨大牺牲,表现了主人公与环境的尖锐冲突以及他内心的剧烈冲突。全诗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具有崇高的美学风格。

一、情感源自“怨”

司马迁说过:“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怨”是屈原创作《离骚》的感情动力,也是《离骚》丰富的情感内容的核心。郭沫若称《离骚》为“以烦恼为主题的一部回旋曲。”《离骚》是诗人蕴含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忧伤怨愤之歌,忠怨之情和爱国精神是其主线。“怨”字凝结了《离骚》永恒的、普遍的魅力。

二、情感脉络结构

《离骚》所表现的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湍流,它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现实过程的叙述与心灵历程的再现水乳交融,处处表现出现实生活的矛盾和诗人情感的辩证活动,从而构成一个庞大而有序的逻辑结构。全诗隐伏着两条基本线索:一为现实的矛盾斗争的过程;二为心灵的辩证运动的历程。前者为副线,后者为主线。

现实过程几乎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出身、少年时代的学习、修养和抱负以及后来所遇到的各种挫折,最后选定以死向现实抗议的结局。心灵的历程再现了诗人复杂的感情冲突,经历了几个情感的波折,最后形成感情的瀑布和旋涡。即:满怀热情——失望痛苦——彷徨往复——绝望决裂。在现实过程的叙述中,诗人的“自我”面对着三种基本的矛盾冲突:第一,是“致君尧舜”的努力与昏聩楚王的“不察”和排斥的矛盾;第二,是正道直行与党人的谗佞的对立;第三,是独立不迁与众芳变质的对立。

在心灵历程的表现中,诗人的“自我”也面对着三种基本的矛盾冲突:第一,是忠君与罪君的内心冲突;第二,是矢志与随俗的内心冲突;第三,是恋国与去国的内心冲突。这两类矛盾冲突的线索交织一起,相辅相成,形成全诗的感情中线。沿着这条情感中线,各种现实矛盾和内心冲突渐次展开,诗人的“自我形象”也逐渐显露和完成。

三、意象选择表现情感

《离骚》的意象是绚烂多姿、极其丰富的,包含着三大意象群:第一,是人事的意象群,第二,是花草禽鸟的意象群,第三,是神仙传说的意象群。而每一个意象群都可以分为互相对立的两组。这三个意象群的矛盾性,暗示着诗人的情感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离骚》的人事意象群构成现实世界,它是诗人生命痛苦的土壤。花草禽鸟的意象群构成象征的世界,它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神仙传说的意象群构成超现实的世界,它是诗人企图超世拔俗、迈向真、善、美境界的幻象。总之,《离骚》的意象都是诗人苦难灵魂的客观化。来源于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感受。

四、抒情手段

第一,《离骚》的情感表现采用了统一的哭诉的语调。诗人好像是面对着亲人、朋友和知音,面对着公正无私的宇宙诉说着他的不幸、痛苦、忧怨和不平。这种哭诉求援的语调贯穿诗的始终,未曾中断或转移。大大增强情绪的感染力。

第二,抒情中间夹杂着行动和对话的描写,使抒情过程形成情节性的变化。全诗在抒情的过程中,描写了一次对话,即女须的责备与诗人向舜帝的陈诉。两次问卜:第一次“命灵氛为余占卜”,灵氛劝他远行;第二次是向巫咸问卜“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巫咸也劝其去国寻求同道以施展抱负。同时描写了诗人的三次飞行。是诗人潜意识中逃逸意向的表现,也就是诗人内心矛盾的反映。诗人通过外在的、有形的情节性描写表现出来,使全诗的情感内容念蓄蕴藉,富有情味。

第三,《离骚》的抒情还具有内在的情感结构。其特点是汹涌澎湃而又回旋往复,围绕着忠贞与谗佞的现实冲突;围绕着离开故国另求贤主的意向与怀恋故都的爱国情热的矛盾冲突展开。情感矛盾逐步加剧。最后情感冲突达到高潮时,形成情感的瀑布,把诗人抛入绝望和死亡的深渊。情感的发展是以希望开始,以失望告终。希望与失望交替往复,使读者感到既波澜壮阔而又深邃莫测。诗人总是在反复诉说着、分辩着、表白着,生动表现出愁肠百结、欲言难尽的痛苦心态,给人以强烈的情感撞击。

第四,《离骚》的情感表现深刻。抒情主人公一方面在埋怨“荃不察余之中情”,另一方面却又忍不住要劝谏,并指天誓日地表白“夫唯灵修之故也”;一方面他明明看到祖国毫无前途,发出“何怀乎故都”的感慨,但另一方面,他却死也不肯离开祖国。总之,几乎在每一小段,甚至每一小节中,都包含着两种感情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无始无终,到最后仍然得不到解决,所以,用自杀来摆脱这一矛盾。

在诗人情感的辩证运动的过程中,诗人的“美政”目标的实现性逐渐减弱,而“国无人莫我知”的寂寞感、失望情绪以及“从彭咸之所居”的死亡观念逐渐增强,因而抒情主人公以身殉国是必然的。

五、以自我形象抒发其抒情形象

《离骚》的不朽,更重要的在于《离骚》所蕴藏的人性美、人情美。各种艺术美的因素,都导向一个目标,即塑造《离骚》的自我形象。

从思想性质看,《离骚》所塑造的诗人的自我形象是一个以“美政”为目标的有抱负、有作为的爱国政治家的形象。

从人格特征来看,《离骚》所塑造的诗人的自我形象是封建时代一个节操高尚的士人形象。他品行高洁,具有超世拔俗的素质,能正道直行;对楚国的君王怀着一片赤心,为国家竭忠尽智;为实现理想而四处奔波,虽罹患而百折不挠。表现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精神。《离骚》自我形象的最主要的人格特征,可以用“诚”、“气”、“节”三个字来概括。“诚”就是真诚、忠贞,不计个人得失,不顾遭遇悲惨,置生死于度外;“气”就是进取、追求,有着强烈的、不可遏止的对于理想的求索精神;“节”就是独立、坚定爱国节操,决不向恶势力屈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妥协投降,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

从情感基调看。《离骚》所塑造的自我形象是一个苦恋着祖国的时代弃儿的形象。一是忠贞遭弃、壮志难酬的痛苦;二是上下求索、彷徨歧路的迷惘;三是报国无门、但仍忠于祖国,宁死也不离开故土的苦恋。他是一个痛苦的时代弃儿,全诗彻头彻尾贯穿着深沉而又强烈的历史性悲剧情调。

《离骚》的哀怨之中包含着壮烈。且不说它的规模、境界和气势十分壮阔,给诗中的哀怨之情形成一个吞纳宇宙的构架,而且处处流贯着一种“浩然之气”,一种为真理、为理想而斗争的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胸襟情怀,一种为真理而献身的壮烈的激情。因此,它不仅给人以哀怨悱恻的美,而且给人崇高的悲剧美。

猜你喜欢
离骚特色情感
特色种植促增收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中医的特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完美的特色党建
《离骚》中的象喻手法及创作范式
情感移植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