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靖
泰罗制,这个创于百年前、强调效率和规范的管理体系,恰是中国企业最缺乏的。
一定会有人不屑:泰罗制?“老古董”了!现在都知识经济了,它还有用吗?
首创“知识工人”理念的“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回答:泰罗的思想“用在哪里都适用”!
其实,泰罗制从没有远离过企业,“道不远人”。从泰罗创立“科学管理”体系后,它就一直在不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化”:
在企业界,美国福特,通过对泰罗思想的实践和完善,形成了流水线大工业生产,改变了全人类的生产与生存方式;随后,战争废墟上的日本,又进一步开创了对生产持续改进、彻底杜绝浪费的丰田精益生产,超越了福特模式,打造了日本汽车至今无出其右的优势……成功的大企业,都把泰罗制这个“基本功”练到了极致!
在思想界,从195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到1990年代兴起的“六西格玛管理”,也都有深深的泰罗印迹。
只有通过泰罗倡导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改造,才能为企业架设出一道快速而长久的“高速公路”。这就是泰罗制之所以历经百年,依然影响深远的价值所在。
而中国,作为一个没有工业化全面洗礼的后发国家,在大谈“人本”与“战略”时,其实普遍欠缺泰罗所倡导的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作为支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甚至如果没有特殊“资源”支撑,连“大”都很难做到的原因。
基于此,《中外管理》策划本专题,期望中国企业回归到泰罗制这个现代管理的原点,将其真正植入自己的基因。
但我们的目的,不止于此。
泰罗制在100年里一直不断发展演变,在未来仍将与时俱进。中国企业,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服务经济大潮中兴起的新贵,比如:服务行业、培训行业,或白领阶层,在自己貌似与车间无关时,嫁接泰罗制、创新泰罗制,不仅是可能,而且是必需,否则您的企业难免沦为一现昙花。
如今,又逢经济寒冬。
人们常说:旺季做经营,淡季抓管理。此时订单少了,诱惑少了,浮躁少了,不妨沉下心来,将“泰罗制”创新性地引入你的企业,引入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心无旁骛、持之以恒,以实现悄然无声地脱胎换骨。这样,当初春到来时,您的企业才能厚积薄发,率先一飞冲天,飞得更高、更远、更久!
这不是浪漫虚无的“预期”,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您不妨随着我们的视角,走入中国第一餐饮连锁品牌“真功夫”的厨房,走入全球第一汽车制造商“豐田”的办公室,走入中国知名培训机构“影响力”的课堂……行动,会给您启发。管理
(李 靖、杨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