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岩石
柳传志重出江湖引发各种评论。是因为联想赔钱?还是杨元庆引咎降级了?我看都不是,联想变局是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升级,也是杨元庆到位了。从柳传志的角度看,如果说当年杨元庆出任董事长是“扶上马”,今天杨元庆出任CEO就是“送一程”。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稀缺资源,企业家这个词的英文和德文的原意就是“承担风险的人”,而一般人性是厌恶风险的。出于对风险的承担,企业家驱动的企业经营总是在挑战市场的边界,这就要跨越国界;挑战产品的边界,这就是技术创新;挑战人性的边界,这就是品牌服务。在这三个边界面前,企业家的使命感其实来自于对风险的挑战,我们说联想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因为其所追求的是超越人的极限。
“高危动作”
1月12日我们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谈联想变局,并购专家陈明健说:柳传志+杨元庆是1+1=2,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却是1+1=11。跨国并购在企业经营中属于“高危动作”,所以首任董事长就像杂技演员一样,背后有一根隐形的保险钢丝。在杨元庆任董事长的时候,柳传志的角色就像那根保险钢丝一样,因为合并双方这两个“1”此时还是分离的,并购失败的风险随时存在。在企业的并购交易中,策划易,执行慢,整合难。策划需要的是机会和胆识,执行关注的是专业和细节,而整合才是“1+1=11”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联想变局即是并购整合的代价,又是合并双方成为11的标志,因为只有联想代表坐稳CEO位置的时候,并购双方才能凝聚为打不散的一家公司。
并购后的整合难在哪里呢?跨国并购后整合成功的标准有三个:一是静态的资产整合,二是动态的业务整合,三是精神的文化整合。静态整合是专业人士的工作,动态整合是管理团队的工作,而文化整合却是战略经营的工作。让两支团队整合为一个军团并能转战四面八方,这才能实现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成为一家真正的跨国公司。否则,就会像海尔的跨国经营一样,只有海尔公司的国际业务,却没有形成海尔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精神文化上必须是超越国家的,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新物种。
顺水推舟
用现代跨国公司的组织理论来分析联想变局,应该说是一个整合成功的案例。如果一开始就是柳传志先生任董事局主席,杨元庆任CEO,几乎可以判定并购必然失败。还是用军队整编作战为例,把兩支部队整编为一个军团,如果用其中一支部队的军官统领全军,那就不是部队整编,而是部队收编,另一支部队的官兵就会成为散兵游勇,既没有血浓于水的团队忠诚,也没有令行禁止的职业习惯,军队的整编就会因此失败。
经过三年的磨合之后,杨元庆先生正式到位直接领军作战了。整编后的联想能否再上一个台阶呢?从并购的角度看,联想并没有赔钱,因为在“1+1=11”之后再退到8~9也是大赚。从经营的角度看,赔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联想电脑在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的份额都在下降,这是对联想团队的挑战。笔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看,既然已经赔了,索性顺水推舟,以亏损换市场份额,此时若急于扭亏而在市场份额上一退再退,反而得不偿失。管理
(本文作者系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同时供职于上海交大海外学院金融所)
责任编辑:纪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