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与朱德的深情交往

2009-03-25 07:12华灵强吴宏伦
党史纵横 2009年2期
关键词:阎锡山朱德山西

华灵强 吴宏伦

1937年9月底,已是八路军总指挥的朱德和副总指挥彭德怀率部北上抗日到达山西前线后,曾兴奋地电告毛泽东:“阎决组织新军队几个团,以牺牲同盟为基本,以决死队为骨干,其中主要干部系同志。决死队有政治委员制,权力很大。决死队政纲减租减息、减税减价,已开始撤换旧县长,实现民主。”随后,他命令专人对新军“主要干部”薄一波进行了“调研”。

“突然相逢”,薄一波想自我介绍,朱德连说“不用说了,我知道,我知道”

薄一波原名薄书存,1908年2月出生在山西定襄蒋村,曾就读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山西从事党务工作。1927年6月阎锡山在山西公开反共,下令通缉薄一波等共产党人,薄一波被迫转入地下,在北平、天津、唐山等地从事兵运工作,参与组织和领导了唐山兵变和平汉线北段兵变等斗争。1931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薄一波在北平被捕,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1936年9月,经党组织营救,薄一波出狱,回到山西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他不公开党员身份,而以抗日救亡活动家的名义开展工作,同阎锡山形成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关系。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开始,薄一波在党内的职务是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公开身份是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的负责人、山西第三行政区主任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牺盟会和决死队,都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产物,它们名义上是当时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领导的团体和部队,实际上是由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组建的,是中共领导的革命群众团体和革命武装。当时,阎锡山准备以牺盟会和决死队为根基,组建山西新军(后来发展成一支拥有正式番号计40个团的队伍)。就是这时,通过薄一波经中共北方局呈给党中央的秘密报告,朱德对他在山西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1937年9、10月间,薄一波带领决死队第一纵队第一总队,打算赴晋东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从五台去盂县的路上,他意外地遇到了朱德。这时,朱德正率领部队到晋北抗日前线五台地区,准备开辟抗日根据地。“突然的相逢,使我喜出望外。多少年来,在我心目中,朱德同志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令人敬畏的英雄。见面之后,我很惊奇,他竟是一位老农式的人物,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真是‘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家翁。”薄一波后来回忆。

一见面,薄一波就自我介绍:“我叫薄一波,是共产党员……”

“不用说了,我知道,我知道。”朱德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亲切地说。确实,在致电毛泽东后,朱德专门找人“调研”了薄一波在山西工作的情况。

可这时的薄一波十分兴奋,还是继续说下去:“我虽然带领一支部队,却不会打仗。我们在山西组织了一支新军。我带领的是山西青年决死队第一纵队第一总队,相当于一个团。我们准备在晋东北五台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

朱德耐心地听完薄一波的话后,很明确地说:“你不要在这里,马上离开五台地区。这个地区是战略要地,形势很好,北上可以威胁北平,南下可以直趋太原,是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地方。八路军准备在这个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你们不要在这里了。”

朱德讲起话来果断、明了,灼见卓识,胸有成竹。薄一波聚精会神地听着,心中暗道:“真是名不虚传!”

朱德继续说:“你在山西,不坏啊!我从延安出来时,毛主席和我谈论过,我们要把军队插到敌后去,创建抗日根据地。毛主席说,现在我们跟日本打的是持久战,和下围棋一样,先要在敌后沦陷区做几个活眼,八路军准备在华北各沦陷区都做出活眼,以便在敌后同敌人长期周旋。现在,我们首先要占据晋察冀、晋西北、晋东南这三个战略要地。”

听到朱德对自己的工作给了“不坏”的评价,薄一波十分欣喜,对朱德的活字字刻入脑海。

随后,朱德用命令的口气对薄一波说:“现在给你一个任务,马上率部南下,到晋东南太行山区去,要占据那个地区,不准其他人进入。我们已经得到情报,国民党已委任托派、汉奸张慕陶为上党地区专员、游击司令,他要占据那块地方。你要立即设法得到阎锡山的许可,把决死队开到晋东南去,把张慕陶撵走!你能不能办到?”

“能办到!”薄一波毫不犹豫地回答。接着,他又向朱德汇报说:“我们的部队政治质量较高,有许多人是白区的共产党员,但是军事上不保险,不一定会打仗。部队里有不少是旧军官,只有少数军官是我们的人。能否给我们派一些军事干部来?”朱德爽快地答应:“行!要多少,给多少。”后来,他陆续给薄一波部派来不少军事干部。“这是我们党和朱总司令对决死队的最大关心。”薄一波后来说。

由于山西新军打着阎锡山的“幌子”,薄一波又去见了阎锡山,对他说自己所部想到晋东南去,因为那里地理形势好。

阎锡山当然不了解薄一波的用意,连声说:“对!对!”随后,这位被蒙在鼓里的山西土皇帝,还附庸风雅地谈了一番历史,说自古都说山西是形胜之地、表里山河!实际上,上党(古郡,今长治一带)才真正是表里山河,历代都把那里看作是兵家必争之地,得了上党,跨过黄河就是洛阳,就可以得天下。

薄一波建议“脱帽”,朱德苦口婆心做工作:朱德邀请友军观战响堂铺,薄一波盛赞不已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弃地溃散。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从此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根据党中央指示,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坐镇太行山区,指挥华北地区各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当年12月,他在山西和顺县石拐镇八路军总部召开会议,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参谋长和已率部转移到正太铁路以南的115师师长林彪、129师师长刘伯承以及薄一波等参加了会议,这就是著名的“石拐会议”。会议讨论了太原失陷后的形势及八路军军事力量如何配备的问题。

这时,决死队第一总队来到太行山区后,已由一个团扩充到3个团,加上两个游击团,就有5个团的兵力了。于是薄一波提出:山西第三行政区和山西新军是否可以“脱帽”——去掉“山西”(即阎锡山)这顶帽子?

朱德听了,十分明确地说:“不行!我们同阎锡山搞抗日统一战线,讲得很清楚,要帮助他抗日。现在统一战线建立了,我们不能随便把他一脚踢开。共产党是讲道义的,对于阎锡山,弃之则不义。”

但薄一波总觉得在党和八路军的旗帜下工作,可能更有成效。

朱德就继续耐心地说服:“现在,你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嘛!军队也受八路军的指挥,只不过戴阎锡山这顶帽子而已,也还有许多便利之处咧!”最终,薄一波心悦诚服。

1938年2月17日,朱德赶赴山西临

汾附近的土门镇,同国民党第二战区负责人阎锡山、卫立煌等会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史称“土门会议”)。会议期间,朱德见阎锡山情绪低落,知道他是因为丧师失地,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就鼓励他说:你不要以为你的军队垮了,就没有办法了。我们是持久抗战,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要以为你那旧军垮了怎么样,旧军还有底子,同时要赶快组织新军。一番话,即使阎锡山精神一振,也提高了薄一波和山西新军在阎锡山心目中的地位。

在“土门会议”前,阎锡山、卫立煌已经决定将第二战区的部队划分为西路军、南路军和东路军。西路军主要是集结在晋西的晋绥军,由阎锡山指挥;南路军主要是集结在晋南的中央军,由卫立煌指挥;东路军分布最广,包括在敌后活动的八路军和滞留在晋东南敌占区的国民党军队,准备由朱德指挥。“土门会议”决定,由阎、卫拨出7个半师(主要是滞留在晋东的军队)归朱、彭指挥。因此,东路军除八路军和决死队第一纵队等部外,还辖有国民党军好几万人。由于晋东局势紧急,阎、卫又坚持要朱德就任东路军总指挥一职,朱德决定临危受命,出任东路军总指挥。这期间,薄一波对朱德益发景仰。

1938年2月间,面对日军对临汾的疯狂进攻,朱德“为了争取时间,使当时山西省会临汾数十万军民安全转移,亲率了仅有的两个连与敌人打了三天之久”。随后,朱德又指挥东路军向东北方向转进,打破了日军打算将中国军队逼到黄河边上加以歼灭的企图。对这段经历,朱德曾有过生动的描述:“他(指日军)以为可以用大的力量来压,将我们压到黄河转弯的地方,那个小角角里面去,你还往哪儿跑?不是下河吃水还干什么?这个办法倒很聪明,但是我们也聪明。那时候,我们八路军已经不单是指挥自己的队伍,同时也指挥着一部分国军。我们就全部向东北打出来,让你去打向黄河边上。结果他打到了黄河边上,朝四处望望,—个人也看不见。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已经失败了。”

1938年3月24日至28日,在山西沁县城东南约十五里的小东岭,朱德召开了东路军将领会议,国民党军将领曾万钟、李家钰、朱怀冰、赵寿山等30多人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史称“小东岭会议”。沁县是决死队第一纵队部的驻地,因此薄一波也参加了会议。朱德在会上着重分析了抗战形势及敌后游击战和运动战问题,还讲了政治工作、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等问题。5天的会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会前,友军将领因临汾等重要城镇相继失陷,阎锡山等又逃往黄河西岸,所以对坚持敌后抗战缺乏信心。参会的薄一波由衷感觉:“通过这次会议,对坚定敌后抗战信心、稳定友军情绪,起了很大作用。”

日军侵占临汾后,从河北邯郸到山西长治再到临汾的这条大道成了日军的重要交通线。“小东岭会议”快要结束时,八路军129师计划在这条重要交通线上的河北涉县和山西东阳关之间的响堂铺,打一次伏击战。响堂铺的地形条件好,一侧是悬崖峭壁,不易攀登,一侧是起伏高地,便于隐蔽和出击,是邯长公路上理想的打伏击战的地方。朱德批准了129师的作战计划,由副师长徐向前担任这次战斗的前线总指挥。为了加深友军将领对八路军游击战术的认识,朱德邀请与会者到战场附近的高地上,实地参观这次战斗。3月31日上午,当日军第14师团所属的两个汽车中队进入伏击圈后,战斗立刻打响,在随后两个小时内干脆利索地全部解决。这次战斗,把日军两个汽车中队约180辆汽车全部焚毁,护车队的日军官兵170多人大部分被击毙,缴获迫击炮4门、各种枪几百支。对于朱德邀请友军将领观战之举,薄一波钦佩不已:“通过这次观战,增强了友军将领对游击战的认识和抗战的信心;而组织这种观战,非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是办不到的。”

薄一波指挥韩洪战役失利,朱德开出药方:“看起来决死队打仗还不行。要开个训练班,加强作战方面的训练。”

因为在“石拐会议”上,薄一波曾向朱德说:“我没有打过仗。”于是,朱德决定派毕占云去决死队第一纵队当参谋长。当时在会上,左权将军还谈到打日寇必须集中几倍于敌人的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敌人一个联队相当于一个团,大约2000人。他们装备好,我们可以三个团打他们一个团。”薄一波听了很受启发,心中暗想:“三个打一个,回去后可以找机会试一下了。”1938年7、8月间,正是麦收季节,日军的一个联队从太原以南的子洪口南下,向决死队展开进攻。薄一波认为:机会到了,可以打一仗。虽然参谋长毕占云不很同意,但薄一波还是坚持要打。于是,他派了3个团迎敌:一个团从正面阻止敌人前进,两个团从两侧打。因为缺乏实战经验,结果没有打赢。这就是决死队第一次同敌人作战的、有名的韩洪战役。战后,薄一波、毕占云总结经验:三个打一个,这个战术思想是正确的;不过,也要看本身力量的实质。如果是八路军主力129师去打,是可以打赢的;现在是一支没打过仗的部队去打,就不一定有把握了。但薄一波同时认为有失有得:“仗虽然没有打赢,部队却打得很英勇,同阎锡山的旧军不一样,不是一打就跑。决死队这次受到了一次实战炮火的考验和锻炼,开始变成一支真正的战斗部队。”

决死队这次仗虽没打好,但还是得到了朱德的极大鼓励。在总部的一次会议上朱德总结了经验:“打仗不能怕打败仗,不能怕牺牲。能战斗的部队,都是在不断的战斗中锻炼出来的,都是由不会打仗学会打仗的。决死队的成分都是青年学生,要改变部队的成分,抽出知识分子,补上农民。”“看起来决死队打仗还不行。要开个训练班,加强作战方面的训练。”

1939年春,根据朱德建议,薄一波等在山西沁县的西林开办了一个训练班,决死队连排以上干部和大批优秀政工人员都参加了训练。训练班的军事课程有游击战术、步兵战斗条令等,政治课程有抗日统一战线和党的抗日根据地政策等。八路军总部的负责同志几乎都担任讲课,朱德每周一、三、五来给大家讲游击战术;左权每周二、四、六来给大家讲步兵战斗条令。后来,彭德怀也来作报告,讲党的政策。从八路军总部驻地王家峪到西林训练班有几十里路,当时已经五十多岁的朱德和年青人一样,每次都是骑马前来给大家讲课。训练班就设在树林子里,没有正式的课堂。讲课的首长不辞劳苦,因陋就简,使听课的同志十分感动。训练班每期3个月,一共办了3期。学员们不仅学会了打仗的本领,而且也从这些领导同志身上学习了可贵的革命精神。薄一波把这次训练称做“西林整军”,它对于决死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经过这次训练,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显著提高。训练结束后,部队换掉了一批排、连、营旧军官,整个部队气象一新,斗志昂扬。

整训后的决死队,在1939年冬天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这年3月,阎锡山在陕西宜川秋林镇召开布置投降反共的“秋林会议”。当时,阎锡山认为牺盟会和

决死队这两个组织都落入了共产党之手,暗叫“上当”。同年12月,他配合蒋介石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发起“十二月政变”,动员6个军的兵力,首先进攻驻在晋西的决死队第二纵队,接着向新军各部队展开全面进攻。

在“秋林会议”上,薄一波等人就已经察觉到阎锡山有利用旧军消灭新军的图谋。当时,朱德和中共北方局也及时给他们发出指示:一、提高警惕,时刻准备反击顽固派的进攻;二、确掌部队,不可靠的旧军官坚决撤掉,代之以共产党员;三、确掌抗日政权,各县牺盟武装都要靠近抗日县政府,抗日县政府都要掌握一支武装。彭德怀还亲自赶到决死队,作了题为《随时准备击退顽固派的进攻》的报告。

因此,阎锡山刚一动手,薄一波就根据朱德的指示,立刻命令决死队的4个纵队、政治保卫队的3个旅和工人武装自卫旅奋起反击。经过半个月的激烈战斗,彻底粉碎了旧军的进攻。新军除决死队第三纵队损失一部分外,其余部队分别在晋绥根据地和晋冀鲁豫根据地会师。

“十二月政变”后,在八路军总部和129师的指导下,决死队第一、第三纵队正式编入129师的战斗序列,决死队第二、第四纵队则纳入120师的战斗序列。

1940年1月中旬,蒋介石命令八路军撤至白(圭)、晋(城)路以东,邯(郸)长(治)路以北,随即调动国民党军队向太岳、太南地区推进,企图把八路军排挤出这两个地区。朱德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同时指示陈赓率第386旅主力及总部特务团移驻大岳区,同决死队第三纵队会合,陈兵临屯公路一线,和薄一波统一指挥这个地区的八路军和决死队,保卫太岳根据地,一举挫败了蒋介石的图谋。

攻克临汾,朱德称赞:“薄一波是个听得进意见的好同志!”

1941年7月,统一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边区政府辖有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4个行政区,由杨秀峰任主席、薄一波任副主席。从此,薄一波的声望日益提高。

从1942年11月开始,薄一波(时任八路军太岳纵队政委)和陈赓(时任八路军太岳纵队司令员)等共同领导了历时两年半的沁源围困战,粉碎了日寇妄图摧毁太岳根据地的阴谋,将敌赶出了沁源,被当时的延安《解放日报》称为“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这时,朱德对薄一波的军政才能更加放心,薄一波参与创建的决死队也成为八路军中一支劲旅。诚如薄一波所言:“这支青年抗日决死队终于成长为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战斗部队,其后随刘邓大军渡河南下,屡建战功,其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了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和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等的关怀和帮助。对于这种关怀和帮助,人民将永志不忘。”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担任人民军队总司令的朱德协助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全国。期间,薄一波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代理书记(书记邓小平)、中共华北局第一书记(原书记刘少奇)、华北军区政委(司令员聂荣臻)等职,主要主持后方工作。

1948年3月,徐向前指挥部队发动临汾战役。当时,整个晋南只有临汾一座孤城仍为国民党军所盘踞,守军2万5千人,装备精良,城防坚固,被阎锡山称为“打不破的铜墙铁壁”。攻城之初,一度屡攻不下。朱德认为,为了解决内线敌占城市,需要培养、锻炼出专门的攻坚部队。同时,培养攻坚兵团又是争取战略反攻胜利,解放全中国的关键一环,要想方设法拿下临汾,为全国提供对大城市发动攻坚战的经验。4月12日,朱德和刘少奇联名致电徐向前、薄一波(时任华北局第二书记兼华北军区政委):攻打临汾可采用攻打石家庄的经验,首先是“炮炸协同,击开突破”,也就是以大量重迫击炮、榴弹炮和野炮,集中打一点,并利用挖好的坑道,用一千公斤到五千公斤黄色炸药进行爆破,必能炸开突破口。大量炸药爆炸后,国民党守兵在十数分钟内,都聋哑难以行动。趁这时以步兵冲进,再使用大量手榴弹及少量炸药,就可占稳突破口,再向两面发展。徐、薄接信后照办,但因各种原因直到5月初临汾还未拿下。

同是5月初,在代表中共中央赴河南濮阳地区对华东野战军进行慰问并指导工作的路上,朱德从与陈毅、粟裕的谈话中了解到,有些领导干部中有一种“暂时放弃临汾,回师东向,集中力量保卫石家庄”的议论,而指挥临汾战役的徐向前“尚有决心打开”。于是立刻写信给薄一波等:“我很顾虑你们怕伤亡,又打不开,不如不打。这样决心,那就前功尽弃,敌人守城更有信心,我们攻坚的信心又会失掉,部队也学不会攻坚。如此损失更大,又毫无代价。请你们考虑,如向前有决心,应支持他一切,如炮弹炸药手榴弹之类,源源供给向前,撑他的腰。”“我意临汾在敌人无增援的条件下,一定可能打开;又在敌人增援不多而我又能打援队,而援队被消灭或打退之后,也一定可打下临汾城。不过是时间早迟而已,决不是城中守兵能长期维持打不下去的。”薄一波接信后立刻照办,并将信的指示精神传达给前线指战员。战事正如朱德所料,经过历时72天的战斗,临汾终于在5月17日解放。指挥这次战役的徐向前后来回忆说:“朱总司令的果决、信任和支持,给我们很大鼓舞。部队顽强战斗,终于攻克这座堡垒城市,锻炼成为攻坚的铁拳头。”朱德则说:“薄一波是个听得进意见的好同志!”

“朱德同志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直主张稳步前进。对如何解决加快改造带来的问题,也曾多次发表过意见。”

朱德不仅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位组织群众、发展生产的卓越领导者。

1947年,朱德率领中央工作团来到河北平山县,住在西柏坡。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的薄一波,先后几次去他那里。“有一次,我向他汇报后方动员工作和后勤工作,谈到了动员多少人参军,给部队造了多少炮弹,织了多少布,等等。”朱德听了很高兴,对薄一波说:“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练兵、生产、教育。土改后,要大搞生产,要办工厂,各种工厂都要办。”也是这个时期,朱德在冀中的一次干部大会上讲:“土改以后要发展生产,发展农业、棉花、水利、植树、副业、运输,等等。”回忆往事,薄一波说:“朱德同志不仅善于搞生产,而且善于治‘家。他一向主张军队中要精减后方人员,吃公粮的人员要减少,要多办工厂、生产合作社。”有一次,他们二人正谈话的时候,周恩来来了。在听了朱德、薄一波的议论之后,周恩来立刻做出总结:“解放区只有农业和手工业,能养多少脱产干部呢?一百人养一个人,还宽裕;要是养两个人,日子还可以过;养三个人,就不行了。一定要精减工作人员,不然的话,吃的穿的都不够。我们进了城,也要宣传精兵简政。”朱德接上说:“我们就是要搞生产,大搞生产!”事后,朱德对薄一波说:“恩来同志是我们的当家人,有他,我们就有办法了。”对于朱德的谦逊,薄一

波非常折服:“身为‘总司令,肯定恩来同志是‘当家人,没有过人的雅量是做不到的!”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历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要职,开始更多地关注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薄一波也到了北京,历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成为我党在经济战线的重要领导人。朱德经常找薄一波晤谈,两人说的多是经济发展问题。“解放后进了城,我在经济部门工作,每周朱德同志都把我叫到他那里去一次,汇报各种生产情况。朱德同志进城后,日夜考虑如何把生产搞上去,把日子过好,把国家搞好。他过去十分关心解放区的大生产,现在十分关心整个国家的大生产。他常对我说,现在中国人口多,要把每个人都动员起来,使他们都有工作做,好好搞生产。他还说,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是我们的财富。朱德同志也十分关心就业问题。他主张要打‘倒算盘。意思是说,任何人都要吃饭,有活儿干的要吃饭,没活儿干的也要吃饭,因此,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广开就业门路。只要有点活儿干,哪怕一天只挣几毛钱也好,总可以对生活有所补助,总比一个钱不挣还要白吃饭、还要国家补助好,这样总可以减少国家一些负担。要是没有活儿干,挣不到钱,填不满肚子,就不得了。从朱德同志的这些话里可以想到,他时时都在关心国家的发展,关心人民的生活。这对我们做经济工作的人启发很大,教育也很大。”“朱德同志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直主张稳步前进。对如何解决加快改造带来的问题,也曾多次发表过意见。”1957年1月5日,朱德对薄一波说:工业一定要下放,否则,地方上什么都找中央不得了。地方财政一定要划分出来,否则,地方上年年当“长工”,积极性起不来。放下去造不了反。朱德还从国际形势已进一步趋向缓和这个判断出发,更加强调军事工业要同民用工业生产结合起来:“我看短期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因此,相当数量的军工厂,可以改为和平工业,军队也要大大裁减。军工厂如不改为和平生产,要犯错误。”为切实把握经济发展形势,朱德更多地到全国各地进行实际考察。这年的1月至3月,朱德先后到湖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陕西等省、自治区,对经济建设中的问题进行调研。而这时的他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

1966年9月3日,在“文革”的汹涌狂潮中,薄一波被戴上“走资派”的帽子“揪”了出来,后又被打成“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成员,从此失去了自由,再也未能见到朱德。

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01分。90岁的朱德心脏停止了跳动。7月7日,薄一波在《人民日报》头版看到了大幅的朱德遗像,他顿时泪如泉涌……他曾经沉痛地写道:“在那悲痛的日子里,风狂雨骤,鬼蜮横行,我连瞻仰遗容的机会都没有,真是终生的憾事……”

猜你喜欢
阎锡山朱德山西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不必要花的钱
卖梦店
Right to Roam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这条规矩阎锡山坚守了38年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匪首”阎锡山
“匪首”阎锡山
“匪首”阎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