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彦
摘要:艺术家是否可以实现社会责任与个人表现欲望的统一取决于艺术家本人的观念或心灵。只是一个程度或角度的问题;即便是艺术家纯粹“自言自语”表达自我情感的艺术作品也一样有它所存在的价值以及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这些都是艺术家因表现欲望而创作,又在有意或无意间实现社会责任与表现欲望的和谐统一的表现。
关键词:艺术家社会责任表现欲望
中图分类号:J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4-0036-01
表现欲望是艺术家由日常强烈的情绪波动转换为艺术创作的冲动,来源于生活中的暗示、启迪和压抑。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此处所指的“社会责任”的定义或界限。我以为艺术家是可以在创作过程中不经意地实现社会责任与个人表现欲望的和谐统一的。比如艺术家通过个人表现欲望实现,满足群体表现欲。这也是艺术家实现社会责任表现的一个方面。
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体验到的社会生活赋予其的要求,然后将它们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使命意识”不可货缺,伟大的艺术家都具有。使命意识也就是指艺术家应该承担的一定的社会责任吧。艺术家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一群人。他们由感而发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是对这个社会的反应和体现,不仅代表了他个人,也代表了一个人群。是艺术家就会有表现的欲望,他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他的所感所想,这些作品也必然与他的生活经历等相关,于是这些作品又间接地反应了他所代表的人群的生活,由此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不论是对艺术家本人还是欣赏者来说,都是一个被人接受和理解的过程。
比如被喻为“动画诗人”的宫崎骏的作品即是如此,马可·穆勒说:“宫崎骏描绘的幻想世界让人目眩神迷,每次看他的电影,让人感叹之余,也让我们这些成年人的赤子之心再次觉醒。”我觉得我们最初被宫崎骏的动画感动都是源于那一种对自己久违的童年的种种想法的怀念,那是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人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会对身边的一切,不论好与坏都渐渐习惯乃至麻木,然后慢慢遗忘童年时的想法与天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疲惫,渐渐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和事都可以模棱两可或无解,但是童话是个善恶分明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美好必会取代邪恶的国度。因此,童话是块净土,从未淡出人类的生命。当漫长的岁月过去,童话则安然地停靠在世界海岸线的遥远处,在日出之时以温柔之光爱抚众多疲倦的灵魂。谁又能说这种爱抚还有我们的感动不是这些艺术家社会责任的体现。
文学作品相较于绘画作品更直接、更强烈地表达使命感。比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它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鲁迅对民族的爱是深沉的,对它的恨也是咬牙切齿的,他对这个民族的人民大众亦是一种爱恨交错的复杂情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的作品向后世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里的人们的各种复杂情感以及生存状况。又比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文物是现代人们研究那些离我们太遥远的年代种种的重要凭证,它们上面的蛛丝马迹都可能是我们对历史重大认识的线索。同理,古画不也是如此?比如周防的《簪花仕女图》,且不论在绘画技法上的高超技术对工笔画发展研究外,还有我们可以在上面得到的众多信息:唐代的服饰样式特点、贵妇的头饰以及生活状态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重要材料,但是这些未必是周昉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想得到的。还有宋代非常有名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总之,《清明上河图》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的。这应该也算是艺术家在不经意间实现的社会责任吧。
另外,“艺术家的自言自语”也是允许存在的,它来自艺术家自觉的反思。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艺术家的自言自语”呢?我是这样理解的,应该是艺术家纯粹自我感情的一种表现吧。那么被称作“无使命意识”的中国山水画算不算是“自言自语”呢?
山水画没有使命意识,标志着画家远离政治成为可能的。山水画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因为花鸟画的象征意味,人物画的敏感,这些都与社会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于是士人以隐逸为逃避社会政治的手段,寄情于山水之间。对社会挫折的消极适应是他们游览山水的直接心理动力,想象与抽象是游览山水过程中的主要心理活动。山水画如此产生本身即是代表了这个人群在那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的思想状况,是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所致。
总的说来,艺术家首先也是一个身处在这个社会的普通个体,所以他的生活也不可能脱离人类社会或他所处的时代。所以他的所感所想以及他的作品必然也是如此。所以我认为艺术家也许不会也不需要刻意和时刻地记得自己应担负怎样的社会责任去进行艺术创作,而是会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完成个人表现欲望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