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穷学》与《富学》

2009-03-24 04:31毛志成
中关村 2009年3期
关键词:富人穷人学问

毛志成

穷是相对的,富是相对的。这是社会上第一等的知识,第一流的学问。

穷人有绝对穷人和相对穷人之分。绝对穷人在世界上绝迹,若是暂定为百年,而相对穷人的消失则可能是千年、万年,甚至万年不止。故而仍需要有人写出有关此种学问的书,即《穷学》。

相反,世界上只有相对富人而无绝对富人,任何顶尖级的富人都会因时因事而异,可变性很大的。更何况“富有”是个很广义的概念,一个人在某方面是富有的而在其他方面却未必富有,典型的例子就是健康和寿命都是难测的。一个豪富之人不仅健康,而且能在寿命的长度上争到世界第一,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因此也需要有人写出与富有相关的书,即《富学》。

什么是绝对的穷人?答案是:穷到连改善自己命运的任何能力和希望都没有的人。这样的人千百年来曾经很多,特别是在等级统治、阶级压迫的社会中比比皆是。社会上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造反、起义、革命,一时间某些绝对穷人喘了喘气儿,或翻了身,有的还由穷人跃升为富人,但依然没有使绝对穷人的群体归于绝迹,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仍需时日。

今天是中国几千年来最美好的时代,绝对穷人虽然没有近于零,但毕竟少之又少,至少是日少,而更多的是相对穷人。

什么是相对穷人?这里头有三个判断标准:一,他和富人相比是穷人;二,他和那些比他稍有优越感的人相比仍显得穷;三,即使他衣食无忧,甚至已经有了富有的意味,但和另外的大富大贵之人相比,仍显得穷贱。这样的相对穷人,一千年以后会有,一万年以后也会有。否则,那就不叫社会!

富人也如此。富人只是处在相对富有的状态中,而不会达到绝对富有,这样的现象一千年后如此,一万年后也如此。

穷是相对的,富是相对的。如何认识这个相对?如何对待这个相对?如何处理这个相对?这才是社会上第一等的知识,第一流的学问。我们说的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系数之一就是相对穷人与相对富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他们内部的和谐。

真正的和谐,不是指“死和谐”而是指“活和谐”,不是老秩序的加固而是新秩序的创建。也就是说,使穷和富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若是穷和富都带有极强的因袭性,穷人的子孙永远穷,富人的子孙永远富,这才是社会的致命性悲哀。

变动是和谐的第一生命!比这更重要的认识是:变动有恶性变动与良性变动之分,我们尊重的变动只能是良性变动而不能是恶性变动。

什么是恶性变动?以穷人而论,恶性变动的标志至少有三:一,具有无前提、无理性而又情绪化十足的仇富心理,幻想重复古代式的“杀富济贫”;二,不去做正当的致富之举,而只是去做一朝发财的幻梦;三,将非法行为、丑恶手段当成暴富途径。对这样的人,应当写出一本《穷学》让他读读,让他懂得贫穷本身没有任何道德属性,没有任何美感。而穷人的道德、美感,只在于用正当的手段由穷变富。一个人可以一时穷,如何不沦为一世穷、世世穷?根本的根本在于将自己的行为恪守在“正当”的基础上,使之在命运上发生良性变动。

《富学》主要讲的,也是如何区分恶性变动与良性变动。恶性变动的意思无非是:致富的手段本身就有不仁之意,如权钱交易、非法敛财、野蛮经营之类。富了之后尤其不仁,越发以无忌侵夺、肆意霸占、奢侈享乐为惯性。而良性变动则不然,富而必仁,富而尤仁!最后呢,仁而更富。

无论穷与富,也都有个愚穷、愚富的问题。愚穷的标志之一是蒙昧无知且又将主观上的弱智推诿给种种客观原因。愚富的标志之一是暴发户心态十足,追求和陶醉于短期行为,或追求及早发财、及早享乐、及早依势逞威。其实,这与及早完蛋又离得最近。

无论是《穷学》还是《富学》,都应当以“仁学”垫底,唯此才能和谐,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学者)

猜你喜欢
富人穷人学问
比多少的学问
“一”的学问
“富人治村”: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像富人一样去思考——读《富人是如何思考的》
渐富人群
针针见血骂哭穷人
蔡昉:富足的“穷人经济学家”
富人与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