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

2009-03-24 05:30刘光牛
中国记者 2009年2期
关键词:新华社科学发展

刘光牛 南 隽

12月15日至16日,2008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世界现代国家通讯社”的主题,重点开设了“形势任务与发展战略”“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开拓创新思路方法”及“青年论坛:我为发展献一策”四个论坛。按照“务实、有效、有用”的原则,立足新华社实践、面向新闻界,着眼于当前传媒业改革发展实际,以推动实现《新华社2008—2015年工作设想》作为具体目标,认真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精神,努力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分析形势任务、探讨战略策略。

年会召开期间,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总编辑何平,副社长崔济哲、周树春等同志出席了部分场次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本届年会的研究成果和新闻学术年会的作用意义、组织方式等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全社工作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一要清醒认识、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传媒业发展态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二要认真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精神,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分析形势任务、探讨战略策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三要努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进行观念创新、业态创新、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四要加强业务研究,强化职业化建设,把一流的、职业化的标准贯穿到新闻报道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提高新华社履行职责的能力御水平。同时,在新闻研究中要大兴求真务实和调查研究之风,深入系统地研究新华社和新闻界在新形势下履行职责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开阔视野,激荡脑力,本届年会邀请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做了题为《数字化时代媒体发展的格局与走向》的讲座,对数字化时代媒体形态的拓展、整合,信息内容的深化,传播方式的演变,内容产业的发展等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案例提供了不少新观点,受到普遍好评。

本届年会受到全社同志广泛关注,共有400多名同志提供了460多篇论文,约500人次参加了四个分论坛的讨论,80多人次做了中心发言。论坛研讨和提交的相关论文均密切联系新闻界及新华社改革发展实践,广泛深入地研究了新闻媒体在新形势下履行职责面临的多项重要课题。研究成果体现了与业界、学界的活跃互动,涉及新闻传播理论、媒介集团发展战略、新媒体业态创新、媒介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在认识形势任务、共享新鲜经验、探讨对策思路等方面形成了诸多共识。

一、把握新形势下的传媒趋势,抓好媒体业态的创新融合。

与会同志积极关注金融危机对传媒业带来的影响,认为其间有一些机遇,如国家对金融安全的重视会空前提高,一些媒体在金融危机中可能出现的困境、购并和兼并机会增加等,应充分把握,在“危”中寻“机”,科学制定方略。一些研究从国家政治决策和产业格局的角度,对金融危机带给新闻信息服务产业的冲击做了分析,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新华社的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当前,需要强化适应时代需求的终端产品,围绕分众化和差异化实施战略整合。完善传者与受众个体的有机互动,提升受众参与度,通过整合文字、图片图表、音视频、金融服务资讯等多种终端产品,围绕分众化和差异化打造融合多媒体的终端载体,以较低成本重构传播渠道直抵终端消费者,提升受众参与度和对新闻信息产品的粘性。目前对于新华社而言,创建一个直接面向受众的“库媒体”是值得探索的道路之一,可利用数字电视网络,通过与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实现电视实时收看新华网。

二、统筹国内国际视野,在新舆论格局下提高引导能力。

与会同志认为,传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新闻观,强化新闻报道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市场化环境中,以视频报道、财经报道等报道样式及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形态为突破口,牢牢抓住新兴增长点,抢占争夺舆论话语权的前沿阵地。通过抓重点报道、抓精品报道、抓智库职能建设,积极探索舆论引导新途径,保持对网络舆情动态和走向的高度关注,研究如何提升媒体在党和政府决策体系中的作用。

当前,进一步提高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也是媒体的重要职责。为此,应完善日常采访对外报道管理机制、推动本地雇员“全球化”、完善对外应急报道机制体制、扩大与海外媒体和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等。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水平,理顺体制机制,使新闻媒体在国家的应急管理中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信息发布职能,公布事实真相,疏导恐慌情绪;二是社会动员职能,形成应急处置的力量支持体系;三是舆论监督职能,确保应急处置政策执行到位。对于新华社等拥有各地驻点记者的媒体机构而言,要使各分社、工作站真正成为驻地省市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需要落实以下几点:一是要将分社纳入省市应急处置指挥体系,成为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成员单位。二是要建立日常信息通报制度。三是要为记者采访提供便利条件。

一、把握新形势下的传媒趋势,抓好媒体业态的创新融合。二、统筹国内国际视野,在新舆论格局下提高引导能力。三、以视频业务为突破点,实现通讯社事业跨越性发展。四、加强职业化建设,打造适应新媒体业务需要的从业人员队伍。五、在新闻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创新步伐。六、加强新闻信息产品营销工作,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特别是新华社等权威媒体,要突破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瓶颈,增强在报道中的“介入能力”,创新报道方式方法,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具体措施如:拓宽信息搜集渠道,借助外力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组建多支快速反应小分队,确保迅速赶到突发事件现场有效开展报道;规范突发事件报道核实机制、辨识机制和写作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加强突发事件报道信息源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一要强化官方通道,畅通民间渠道,有效发挥签约摄影师、通讯员、线人的作用。二要提高记者新闻嗅觉,鼓励记者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信息雷达收集网。三要发挥媒体新闻热线的作用,建立媒体之间的新闻线索联动机制,加强舆情监测水平。

与会同志认为,媒体要履行好职能,除了及时充分地提供资讯,还应以客观全面的“观点”加强舆论引导。加强和改进评论工作是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要注重评论人才的挖掘、管理和培训,建立媒体的评论人才库。二是要加强“观点新闻”报道的规范化运作,在报道中兼听则明,防止偏听偏信、以讹传讹;交代清楚背景,以便记者、编辑和受众判断其观点;客观表述,无论标题、导语和正文,都应强调“是谁的观点”;对重要观点及其发表人应保持跟踪,以及时修正报道;资源共享,在一定范围内对有价值的观点和发表人充分开发利用。

三、以视频业务为突破点,实现通讯社事业跨越性发展。

与会同志提出,在新媒体技术快速

发展的背景下,新华社要在现有条件下做好视频新闻内容,其中的三个重要支撑是:做强视频直播、做精新闻评论、做好社会新闻集成。在此基础上积极适应媒体差异化竞争的需求,努力形成供稿、合办深度报道栏目等业务发展格局,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平台输出多类型新闻信息产品,拓展传播渠道。依托新华网平台建立多媒体载体,积极开展网络视频业务,抢占传媒“合竞时代”的舆论制高点。

另外,在新华社视频业务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探寻产业化路径,创新报道体制机制。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视频业务发展的管理运行体系,依靠资本化、市场化、公司化的手段,构建适合媒体实际情况的资本运营管理制度。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尤其是视频记者的职业化建设。同时还应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新媒体时代的行业标准,从源头上把握住市场。

四、加强职业化建设,打造适应新媒体业务需要的从业人员队伍。

与会同志认为,应加大媒体机构改革力度,做好人事工作,引进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同时注重培训工作,着重培养专家型人才。

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设计与规划应具体体现在岗位设置、准人、岗位培养、考核、继续教育、晋升和退出等多个环节,需要建立起适应不同业务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保障。采集环节应构建起广泛的新闻信息收集网络,要强化国家通讯社的职能,确保与权威部门的联系,以相应的制度保障信息畅通,确保信息源的多样化、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在编辑环节,要确保编辑部、分社总编室和一线记者有及时、良好的沟通,从而形成文字、摄影、视频等报道表现形式的联动。新闻产品的签发环节,对专线设置和固定专栏应当相应设置标准。此外,要建立适应市场化的奖罚机制,奖罚要注重及时性和公正性。为强化对外报道和国际报道,还应改进外国专家的聘用与管理工作,重点开拓聘请高端音视频外籍专家的渠道:完善和规范外国专家聘请机制,探索灵活多样的聘请模式:用人单位要做好专家上岗培训:利用外脑培训人才,不断扩展各语种各类外文干部的专业培训和外语培训;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专家管理考核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依法管理,改进服务。

五、在新闻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创新步伐。

与会同志认为,对于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而言,学习好、宣传好科学发展观是两个根本任务。为此,要运用“科学的新闻观”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指导新时期的新闻实践,科学地传播新闻事实。具体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新闻事实,在新闻工作中遵循科学规律、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新闻事业中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期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新闻媒体要宣传好科学发展观,其自身的发展、科学发展是前提。目前,新闻界正在活跃的新闻实践及理论探索中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积极探索党报党刊(台)与市场的结合,将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耔日常化、制度化。如,不少纸媒在新能传播环境下,追求思想性和深度,提出办有思想与灵魂的报纸,以评论、热点追踪等提供背景、分析、观点,以取长补短,发挥优势。面对当前纸媒成本能压力,也有不少媒体尝试改变报纸形态,或以各种策划提升、扩大品牌影响力,像论坛经济、峰会经济等均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尝试,以品牌优势栏目带媒体,突出特色。这些举措均提高了媒体的竞争力、影响力。

对于新华社社办报刊而言,也应关注、研究、借鉴每个时期各类媒体的新理念、新探索,以交流、开放的心态取长补短,才能适应市场、赢得市场、赢得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和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六、加强新闻信息产品营销工作,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媒介产品的市场营销是其实现影响力的前提,与会同志认为,为拓展新华社产品的营销工作,应科学分解营销任务,科学构建营销服务系统,找准营销工作突破口,努力在市场化运营模式、视频产品营销、终端受众市场等方面实现突破,科学地构建平面、广电、新媒体、新华08、报刊发行等方面的营销服务体系。同时还应关注海外营销服务体系,并完善用户服务和新闻信息产品评价工作。

与会同志认为,新华社媒介产品的广告销售和品牌建设工作应贯穿“大策划、大品牌、大服务”发展战略,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加强与大品牌客户的战略合作,重点开发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客户,提升大客户的数量和质量。另外,还要重点发展广告业、公关业和咨询服务业三个重点业态。

(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猜你喜欢
新华社科学发展
再创新高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视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