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喜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逐步升级,一个现象引起更多人注意。对于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西方媒体一改常态表现得相当平静,观点性报道少,更多是对金融危机进程和各国救市行动作事实性报道。比起2008上半年对“拉萨3·14事件”“越南股市风波”“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倾向鲜明、声势猛烈的报道,对于发端于家门口的金融海啸,西方媒体却“心平气和”,过于“理性”。
西方媒体“避实就虚”
对于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影响面更广、破坏性更深的金融动荡,媒体应该树立责任意识,客观报道事实,理性剖析危机的背景与实质,广泛讨论解决办法和金融修复重建策略。但据观察,西方媒体在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近两年时间里,没有把镜头对准危机发源地美国和最大重灾区欧洲,而是把灾难性报道突出在亚洲。
2008年10月10日,韩国《中央日报》以《揭露导致韩国市场震动的外媒歪曲报道真相》为题报道称,一部分外国媒体在报道韩国金融市场状况时歪曲事实或夸大其词,甚至还有很多报道根本没有正确分析资料就恣意评论。报道还说,在韩国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之际,外国媒体的虚假报道会对韩国经济带来致命打击。
韩国政府表示,要积极应对外国媒体的虚假报道,要求有关媒体对一部分报道做出解释并进行订正,必要时还要求登载驳斥相关文章。
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8年10月9日刊登了一篇名为《韩国的各家银行,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报道,韩国金融委员会对此提供了详细资料进行反驳。在韩国财政部坚决抗议下,“道琼斯”表示“韩文翻译有误”,承认报道失实。
与此同时,英国《金融时报》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也引起关注。韩国财政部一位官员指出:“我们应该积极应对那些对韩国经济情况做出的虚假报道,防止歪曲韩国的消息四处扩散。”
同样在亚洲,2008年六七月间,越南股市大幅下挫,多家西方媒体不约而同发出警告——“亚洲面临第二轮金融危机”。西方媒体判断,越南将把整个亚洲拖入第二轮金融危机,并危及中国。中国社科院等机构专家否认了这种说法,并表示,如果发生金融危机,中国将成为“救助者”。
美国彭博社2008年10月4日在题为《亚洲奇迹再次面临危险》的文章中开篇就说:“无论你问谁,中国现在都是要么处于经济衰退的边缘,要么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有人担心这个亚洲第二大经济体同时面临这两个危险。”该文章称,中国的形势反映了亚洲正经历着1997年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从首尔到雅加达,从北京到新德里,官员们都在疲于应付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
美国一商务博客网站2008年10月3日发表了题为《亚洲正在走向1997年那样的另一场危机吗》的文章。英国《卫报》2008年10月2日也刊文说,“亚洲面临着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具考验的时刻。”
“倾向性”背后的真相
西方媒体很清楚一个事实,金融危机根源在于美元霸权,其发生地就在美国的华尔街。西方很想对世界回避这一点,他们的媒体也自然顾左右而言它,想把大家的视线引向亚洲。
西方媒体的行为似乎在追求和推动一种认识,即金融危机的发源地虽然在华尔街,但亚洲将把全球引向灾难。
此外,伴随着对亚洲有关国家灾难性的报道,2008年下半年以来,西方媒体又逐渐突出一点,即中国应该挺身而出救世界于水火。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应该与各经济体共同面对这场灾难,但西方媒体频率过高、情绪化的说辞,难免让人去想像背后的动机。
许多分析认为,欧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必将传导到中国经济,对中国产品出口造成严重冲击。我们不否认这些判断具有合理性,但还需要明白一点:历史表明,媒体舆论往往是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行为铺垫的。国家间竞争的客观存在,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以及长期以来以掠夺财富和转嫁危机为主导的思维模式,所反映出的其媒体为本国利益服务的本质。
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戒备心理,在他们眼里,中国可能落井下石。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国债,属于高度国家机密的外汇储备结构,这些都无异于恐怖的核威慑力量。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牵动投资者的目光,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也都可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严重影响。保持稳定且拥有大量现金的中国,在这个特定时期有强大的市场指向作用。所以,制造舆论提醒中国,不要采取不负责任的行为以免伤及自身,是西方政客给中国打的预防针。
另外,此次金融危机,对西方经济学权威性是一个不小的动摇。但西方经济学界,包括西方社会,在情感上不愿承认这一点。他们试图通过舆论去淡化这种现实,捍卫西方经济学的地位。西方媒体频频呼吁中国救市的又一心理动机是,强拉中国救市使危机尽快过去,救欧美经济,救西方经济,救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作为全球领跑者的地位与自尊。
确立新闻主动性
总体而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媒体,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都显得较为被动。更多是对危机发展过程的报道,很少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更高层意义上去揭示其历史内涵。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对金融危机进行关注和相关议题设置:
一是揭示金融危机真正根源。近年来,世界上演了一场空前的金融混乱,先是美国出现次贷危机,接着是美元贬值、石油和黄金涨价、股市暴跌和全球流动性泛滥,以及全球通胀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越南)陷入金融危机,中国金融领域也遭遇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汇率升值和股市危机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与这场全球金融混乱相伴而行的是学术界的思想混乱,各种观点纷至沓来,致使普通老百姓一头雾水。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要为公众拨开重重迷雾,揭示金融混乱的源头就是美元一币独大,美联储滥发美元纸币,这场全球金融乱局的实质就是美元危机。
二是客观报道全球金融危机发展的趋势。世界银行一份报告表明,信贷紧缩导致的经济衰退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一个未知领域,因而难以估计衰退深度和持续时间。这种未知性将会引发社会对金融危机破坏性的混乱猜测,容易导致信心危机,甚至社会危机。
所以,掌握着舆论大权的媒体需要利用采访、举办论坛、社会调查等形式,理性考量金融危机发展的趋势,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给社会一个合理的预期。
三是积极讨论新的世界金融体系的构建。首先,总体上来看,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要求主要在于降低汇率波动、增强自身清偿力、强调危机损失的全球分摊等。观察人士表示,自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人类的货币体系一直在“无制度”运行。目前以美元代行世界货币,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领域拥有强大的发言权。这的确于发展中国家不利,于防范货币危机不利,但迄今全球范围内既未探索出,也没有充分预见到更为公正和稳健的新货币体系。
其次,世界货币体系需要完善。联合国主管经济与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沙祖康指出,将美元作为全球的主要储备货币以及发达国家掌控主要国际经济机构是导致全球金融失衡的重要原因。他说,现行的全球经济管理机制无法避免全球金融失衡,对于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体制性问题,需要系绕性的解决方案。国际货币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其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并具有高信用和高效率的世界经济管理机制。
第三,世界金融监管机制需要改革。一些国际货币专家指出,应由联合国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对各国金融监管进行评估、监管,对各国金融市场进行评估和监测,对各国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进行必要的限制,限制衍生产品市场的过度创新等,制定类似巴塞尔协议的制度规则。总之,透明、统一标准的国际化金融监管体系是国际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各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的临时做法反映出现有金融体系中存在严重漏洞。为确保持续稳定,保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国际社会应考虑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改革”。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并具有高信用和高效率的世界经济管理机制。
(作者单位: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