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娟
【摘要】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信息素养,因而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外,还要灵活采用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的任务;评价;教学基本功;能力
最近,我参加我本市组织的信息技术研究课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围绕这节新课程课堂教学课展开。教学内容是网页背景的设置及图片的插入与修改。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首先展示两个网页(一个图文并茂,颜色搭配合理,另一个只有文字,颜色单调),让学生比较分析,激发要修改美化网页的动机。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比,将Frontpage和Powerpoint的操作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设置类似制作班级主页的“大”任务,而是把基本操作渗透到逐步布置的几个小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知识点,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或提示共性问题。
问题一 这节课上,授课教师一共设计了四个任务,只对第一个任务操作进行演示,而对其他任务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只通过巡视时进行个别纠正,不面向全体评价。当学生把第三个任务完成时,教师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任务完成后的全体评价,并且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只对表现好的进行肯定,相反,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即那些做得一般的或者不好的,教师就简单粗略地进行评价。就对“应该如何评价任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经过认真细致的思考后认为:
(1)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首先要引导正确的评价取向。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能力,教师的评价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评价能力的形成。教师的评价应该先看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即是否掌握完成这个任务的知识或者基本技能;再看作品的总体效果如何、体现表达的价值观、主题思想等方面,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具体表现好在何处,不足在何处及如何进行改进等。
(2)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引入灵活多变的评价机制。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中,作品评价的比重一般较大,这样的评价教师容易操作。但也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学困生往往得不到鼓励,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会趋于严重。因此,教师可以综合采用过程性评价、开发性评价和作品评价,尤其注重采用过程性评价,千万不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
(3)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对于学生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例如文字大小不协调、颜色太刺眼、背景或图片喧宾夺主等方面的设置问题,即使是全区研讨课,也不要为了掩饰学生的问题而疏忽或省略,而要给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另外,对于学生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对症下药”,提出具体的批评性意见,不能单纯以“不错”、“很好”这些空洞的语句代替评价。
这节课上出现的画面:课堂上,授课教师除了让学生看投影,就是让学生自主上机完成任务,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翻开过课本。
问题二 “怎样用好教材,让学生养成使用教材的习惯和能力?”我的观点是: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因为教材以课标为基本根据,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直接的指导。教师尽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理解教材中所介绍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思想方法,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教师不能以教材为主宰,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意义的重构,只有源于教材而不过分依赖教材,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是“鲜活”的、“生动”的,我们的教学才会焕发无限生机,才有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接下来,有位参与研讨的教师谈到了这节课上的某些现象,其中有一些现象需要引起重视的:授课教师在补充讲解任务操作时,或者在他布置其他任务时,都没有用电子广播系统控制学生机,由于教师本人声音不大,也没有使用麦克风,以至于教师讲自己的,学生没听见,在玩自己的。另外,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在教室里转来转去,嘴里讲个不停,其实学生能够认真听进去的不多……,由这些教学现象我又想到了……
这节研讨课,使我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信息素养,因而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外,还要灵活采用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收稿日期:200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