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09-03-23 10:10许定国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骗子背影有效性

许定国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也最简单适用的教学方法了。然而据我了解,很多教师对“提问”的运用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提问过于简单,学生随口便答;提问过于复杂,学生启而不发;提问过于集中,学生置若罔闻……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说到底,是提问缺乏有效性的表现。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当务之急的。

1. 难易适度,深题浅问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提的问题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是”与“不是”,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使之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教学《失街亭》时有人设计了问题:“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这个问题未免过于简单,不富于启发性,对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价值。如果换一种方式向学生提出“街亭失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街亭对蜀军有怎样的重要性?”这样的问题非经过阅读思考不能答出,但诵读全文,整体思考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回答。这样的启发提问对培养学生形成研读文本的习惯,形成分析归纳、提取文章信息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 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性思维。教师可结合课文,设计一些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发散性问题,即需要从几个侧面解释或有多种解释的问题。显然发散性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合理把握它的分配密度。如《背影》一文“月台送行”情节中,作者望着前去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泪水很快的流下来了。”对此,提问:“你认为哪些因素使作者望着背影而流泪?”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若问“别里科夫的哪些言行特别有趣?他的怪表现在哪些地方?”这样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处,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新颖别致,激发情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点。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之有新鲜感。切忌问题提得平平淡淡,老调重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提问内容上的新颖别致外,还应在提问的形式上不断地变化,如整堂课采用形式单一的提问,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造成学习上的“疲倦”,从而失去有意注意,使教学的效度下降,甚至趋向无效如在教《清平乐 •村居》时,“最喜小儿无赖”,若直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问在此而意在彼,则可以增加思维含量,并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可问:小儿子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通过讨论,学生便理解了在这里“无赖”不是“游手好闲,品德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

4. 设计的问题不能空洞面广,要有梯度 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设计提问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梯度。要循序渐进,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由易到难地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因而设计问题必须在问题的难易上下功夫,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每个学生的答问都能显示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提问“如何评价课文中的两个骗子?”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可分解为: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安逸,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什么?骗子行骗的目的是什么?在童话的结尾有没有写骗子落入法网?为什么?这样,在教者的引导下,通过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的提问,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容易掌握了。

收稿日期:2008-12-24

猜你喜欢
骗子背影有效性
主题:背影里的爱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背影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陈五:上钩吧,骗子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背影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路遇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