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蒙氏教育

2009-03-20 04:15刘铁峰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蒙氏蒙台梭性格

刘铁峰

我女儿刚上幼儿园时读的就是蒙班。什么是蒙班?对此我一无所知。在此之前,我只听说过蒙学,还以为蒙班就是蒙学班。可是,孩子上了半年多了,也没见老师教过多少《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国学课本,因此对蒙班感到茫然。

机缘巧合,我有幸读到了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书名是《有吸收力的心灵》,作者是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玛利亚·蒙台梭利,也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致力于弱智儿童教育的研究。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赢得了各国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评价。从蒙台梭利成名至今,世界各国的孩子已经和正在通过她的著作所传播的理念,接受着与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自主教育。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班和学前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幼儿园的青睐。

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语言的学习与吸收、运动的形成与发展、性格形成和对社会的纪律与服从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作为英语教师,我自然对儿童学习语言方面的论述更感兴趣,关注得也更多。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任何语言的能力。儿童对发音特别敏感,因此,她认为儿童很早就具有认知能力。

书中的一段文字让我感到很有意思,因为我们中国人好像从来都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也从来都没有这样思考过:“儿童学习说话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我们说,他们天生具有听取人类声音的能力。即使同意这一点,我们还会问,在他周围数千种声音之中为什么会专门听取和学习人类的声音呢?如果婴儿仅仅听取人类的声音,仅仅学习人类的语言,那么人类语言留给婴儿的印象肯定比其他声音留给婴儿的印象更深。这种印象肯定非常强烈,并且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婴儿体内的神经随之产生很大的热情,这种神经又促使婴儿自己将这种声音发出来。”

这本书很有亲和力。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让我产生了极强的同感:“学会语言之后,儿童就开始不停地说话,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们。世界上最困难的一件事就是让儿童保持沉默。如果儿童走路和说话受到妨碍,他就得不到正常发展,他的发展就会受到束缚。”相信我们的老师在学校教育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不要说话了”、“安静下来”之类的语言。蒙台梭利认为,这些往往都是命令性、否定性的,都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她说:“我们永远都应该记住,内心深处的纪律性是后天形成,而非先天具有的。我们的任务就是为这种纪律性的形成指明方向。儿童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时,就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纪律性。这些具有吸引力的物体不仅能够给他们有用的实践经验,也能够帮助儿童控制错误。”

蒙台梭利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她认为,儿童的正常发展来自于专注于某项工作。让儿童做一些自主选择的、有意思的事情,能让儿童更加集中注意力,而不感觉劳累。这会提高儿童的精力和心理能力,使儿童成为自己的主人。儿童专注于某件事情,展示了大自然是如何让一个人的性格逐渐形成的。“当儿童具有了专注于某件事情的能力之后,就开始具有了韧性。韧性或称持久力是人类性格的又一特点”,而集中注意力工作,会让儿童形成积极的性格,同时也会使儿童具有纪律性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读过《有吸收力的心灵》之后,我对蒙氏教育有了初步了解。也知道了蒙班是怎么回事。同时激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很想知道在蒙氏教育思想的熏陶下,我的女儿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很期待。

相信《有吸收力的心灵》这本书,对我们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探索会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官园小学)

编辑 王宇华

猜你喜欢
蒙氏蒙台梭性格
猫的性格爪知道
学前蒙氏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蒙氏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蒙台梭利在日本
蒙台梭利教育是完美的吗
走“偏”了的蒙台梭利
冰与火之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谁能在蒙台梭利的“铁王座”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市场的“火”与“殇”
初探如何将“蒙氏纪律”渗入幼儿常规教育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性格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