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2008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实际,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有效应对了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的重大考验;圆满完成了协办北京奥运赛事、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和抗震救灾对口帮扶阶段性目标等重大任务,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好于上年,增幅处于全国前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354.4亿元,增长16.5%,增幅位居全国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4.1亿元,增长4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0.3亿元,增长24.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加坚定了我们逆势而上、奋力闯关的勇气,更加增强了我们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困境中实现崛起的信心。
2009年,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稍纵即逝的历史性机遇,天津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近期又进一步明确“决战决胜2009年、再打一个漂亮仗”的工作目标。保增长,就是要保证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继续处在全国前列,保证天津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增长进一步提高。渡难关,就是要渡外需不足关,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上;渡稳定就业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上水平,就是要科学发展上水平,真正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一、帮企业解难题渡难关
保企业是保增长的根本。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市一些企业和基层单位面临十分严重的困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筹划,提出在今年春节后组织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从市、区县、乡镇三级机关抽调3000名干部,集中3个月时间,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帮助重点解决项目建设、企业困难、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当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措施”,集中1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实行开门服务,公开专线电话、网址、人员,24小时在线值班,接受企业诉求,立即研究答复,办理时限不超过3天。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即召开千人大会动员推动。截至目前,市级服务工作组已走访企业或重大项目147个,了解到困难和问题170多件,现场解决10件、正在协调解决140余件,有10件尚待进一步研究。下一步将紧紧围绕三方面重点问题,深入开展帮扶企业工作。一是推动重点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帮助企业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困难。二是帮助企业解决市场开拓难、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三是稳定职工队伍。支持停产和半停产困难企业组织富余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尽量不关停、不裁员,少关停、少裁员。对确需淘汰企业妥善安置好职工。同时,实现政府服务大提速。通过取消和调整等方式,共减少市级审批事项367项;网上申报办理审批事项提高到40%;实行100项“立等可取”审批事项;各类事项承诺办结时限缩减30%以上;以投资项目和市场准入联合审批为重点,再向区县配套下放46项审批权限。强化现场审批和联合审批,各部门在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现场审批率要达到95%以上;投资项目审批阶段的核准和备案全过程累计工作日缩减至32天、26天,新设立企业审批时间从目前的近3个月缩短到5日。
二、抓项目保增长增后劲
今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投资规模大、项目多,这是扩大投入的极好机会。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始终把高水平项目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组织实施了涉及新区和区县以及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自主创新、基础设施等一批高水平重大项目,形成了投产达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批一批的梯次接续格局,为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去年全市工业增长中,有一半来自于新投产项目。因此,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投资水平。重点在优势工业、新农村建设、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保障性住房、重大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10个方面加大投入。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迅速推出了第三批区县重大项目、第二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和20项重大交通项目。按照今年中央新增投资1300亿元的要求,我市已组织上报涉及9方面总投资276.7亿元的92个项目,目前正在抓紧衔接落实。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结合“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重大项目逐个明确进度要求,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确保按期或提前交付使用,尽早发挥效益。前期项目抓紧落实建设条件,尽早启动。努力做到签约项目早开工、建设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抓增资、关联项目抓配套。二是落实好项目建设资金。积极搭建银企沟通平台。及时向金融部门推介优质项目,引导银行信贷投向,使其符合全市经济发展调整的重点。积极争取中央投资。落实中新生态城、滨海新区功能区开发等重大项目综合使用财政、信贷和社会资金的专项融资方案。三是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协调和指导项目单位落实规划、土地和环保条件,抓好重大项目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三、调结构促联动上水平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高经济素质、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从区域结构看,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全力推动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三个层面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级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滨海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日趋明显,去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23.1%,占全市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心城区大抓特抓服务业,取得明显成效。各区县加快发展势头迅猛,设施农业、小城镇建设提速。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促进产业聚集和产品延伸,提高聚集效益,培育更多强区强县。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加快实施基础设施三年建设计划,抓紧完善产业功能区和载体功能。
从产业结构看,我市以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为目标,先后推出了4批80项工业重大项目、2批35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项目和2批40项服务业重大项目,有的已经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促进了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优势产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服务业发展明显提速。今年,我市将以实施国家产业振兴规划为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现代旅游、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购物天堂、不夜城,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层次、规模和水平。
四、推改革扩开放添动力
去年,我市紧紧抓住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得批复的时机,制定实施了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金融改革创新取得较大进展。涉外体制、科技管理体制、土地管理体制等改革有序推进。同时,我市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和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启动了市内六区土地平衡项目试点。完善了国资监管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今年,还将加快落实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实施计划,继续在金融、土地、涉外、行政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一些重大改革,近期开展服务业流转税改革试点和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试点。完善市级行政管理体制、工委体制、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力争上半年上报实施。完成市政府部门所属企业划转工作,两年内完成委托监管企业的全部划转。此外在促进外贸发展方面,要继续落实现有优惠政策,全力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市场的出口工作,发展服务贸易,努力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
五、惠民生办实事暖民心
我市通过民心工程让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针对年初物价高企的局面,去年建立了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机制,16.3万低收入群体生活得到较好保障。制定落实了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企业最低工资和城乡低保标准等18项增收措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创十年来最好水平。加快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为13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奋战150天,用较短时间使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快实施新的20项民心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770万平方米,确保为16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制定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政策规定”,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新增就业38万人。稳步增加居民收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改善消费环境,继续实施农村“三进”工程,推进农村“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稳定扩大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快发展服务性消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统筹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