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标题的翻译是翻译领域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它严格遵守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翻译。它的独特性包括标题翻译自身的特色,标题翻译中的创造性以及文化因素对其的影响等。翻译是一门艺术,而且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由此产生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在标题翻译中也同样适用,但毕竟标题翻译与作品翻译有一定区别,特别是标题翻译中的“神似”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产物的总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是文化的载体,就好比镜子或影集,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又起着制约作用。可以说语言与文化是水乳交融的,没有语言就谈不上文化。其中,文化差异就集中体现在短而精的标题翻译中。为了使从原文中精炼出来的标题更加具有文化特色,创造性与变通手段必不可少。在深入了解了文学作品中标题翻译独有的特色与其中的文化差异后,无论是对于阅读作品还是翻译工作都很有裨益,做到阅读时一目了然,翻译时得心应手,少走弯路,真正实现交际的最终目的,达到传文达意的最佳效果。
因文学作品属文化活动范畴,其标题也具备某种文化内核。对不同类型标题的翻译策略与其文化内核因而也具备某种相关性。简言之,以直译方式处理的标题距离文化内核最远,拟译次之,创译则距原文化与目标文化核心最近。(据格特基于关联理论所提出的翻译概念,直译是“译者试图在最大程度上忠实于原文内容和形式的翻译。”而拟译则属于间接翻译Indirect Translation,创译属于自由译Free Translation)。
因此对上述三类文本标题翻译策略的采用直接取决于标题中的文化内涵成分的多寡,此外,原文本文化内涵在目标文本中是否有对应也是决定翻译策略的条件之一。有对应者采用直译,无对应者采用创译,拟译居中。通常原标题中的文化内涵越多,越无对应,在目标文化受众中引致的接受困难就越大,即:文化差异大。所以译者面临的挑战也就越大。但翻译中翻译难度往往与译者活动空间成正比,即挑战越大,译者活动空间反而越大。在这种空间内的跃动挥洒决定译作质量的好坏,也决定译作在目标文化中的接受。译者任务是帮助受众克服文化障碍,实现通过译作,即目标文本,对原文本的解读。
1、直译
《封神演义》(The Legend of Deification)是中国传统道教文化产物,有西方基督教文化内涵的deification很恰当,加上legend一词,突出了作品传奇色彩。
(The Day After Tomorrow)《后天》反映人类由于环境恶化对未来生存的担忧,此翻译比较拟译《明日之后》而言,缺乏神来之笔。因后者蕴涵着对“明日”这最近将来之后更远未来的忧虑与拷问,意味深长,更切合原作。
(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与(Farewell to Arms)《永别了,武器!》不愧为两大文豪传世之作;前者以tale与two压首韵,译者也以“双shuang”与“城cheng”压尾韵,在声律与涵义上均符合原作;而后者中arms兼指武器与爱人怀抱,语带双关(Pun),在目标文化中难以兼顾,是为不可译性(Untanslatability),因而译笔只顾及含义中一层。
2、拟译
Friends《老友记/六人行》以“老”这一儒家文化传统中内涵深刻而丰富的语汇暗示友谊可贵、绵长,(尽管原作品作为轻戏剧,也俗称肥皂剧,并无此意图。)虽然“老”在西方文化中意味相反:落后、过时、被淘汰等;《六人行》则是创译,借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符合中国观众传统价值观。
Gone With the Wind《随风而逝/飘/乱世佳人》中“飘”是拟译,提示主人公命运飘忽的困惑,而前者是直译,后者是创译:符合四字表达朗朗上口与普通观众的审美趣味及乱世主人公身世飘零的主题,对票房也有相当贡献。
《齐白石画册》Likeness and Unlikeness: Selected Paintings of QiBaish中的画都是中国国画,是水墨画,属于写意的作品,对于不是很熟悉中国文化中这一方面的外国人来说,在前面加一个说明更有助于理解。
3、创译
(Parent Trap)译为《天生一对》,表达生来注定的宿命,对应中国文化传统宿命论思想。
(The West Wing)《白宫西厢》是写照美国白宫政治生活的电视剧,曾获美国电视“艾美”奖,是典型美国文化的产物,但译者却借用中文“厢”:指房屋正房两侧的屋子,而避免“翼”,使美国文化归化入中国传统,也令人不禁联想中国广为流传的古典小说《西厢记》,使译作更富吸引力。
(Casablanca)《北非谍影》、(Farewell to Arms)《战地春梦》、(Hamlet)《王子复仇记》、(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廊桥遗梦》、《水浒传》(All Men Are Brothers)都脱离原标题,在原文本整体基础上做了创造性翻译,并顾及接受文化中观众与读者的接受心态,均属佳译。
标题翻译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原作在目标文化的传播与接受,好的翻译可以成为译作点睛之笔,为原作在接受文化中的广布推波助澜。因而这个“第一印象”的建构工作,即标题翻译,其地位不可轻忽。而标题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更加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Wang Zhihong.Translation and Creation: on early moder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fiction of Translation Studies Research Series[M]. Peking:Peiking University Press.1999.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3]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9页。
[4]陈雨玲.文学、电影及电视剧标题翻译[G]. 《大学时代·学术教育》 2006年11月。
向莎莉,女,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教师,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是高等教育与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