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秀山县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思考

2009-03-20 05:27田文全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0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对策

田文全

摘要: 分析了秀山县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旨在引导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非公有制林业;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对策;重庆秀山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240-02

1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基本情况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角,全县辖14个镇18个乡,263个村(居委会),1881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4万,幅员面积24.50万公顷,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2.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2.2%,活立木蓄积达420.68万立方米。截止2008年底,在全县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实体中,发展金银花基地1.07万公顷,茶叶3 333.33hm2,涉及22个乡镇,农户1.8万余户,其中66.67hm2以上的大户3户,6.67 hm2以上的大户18户;承包荒山荒地造林3.33hm2以上的大户168个,营造林地1 333.33hm2,建设林业生态游园2个,从事木材经营加工的个体户达167户,培育苗木的达1 000户,年育苗217.33hm2,年产苗量12 000万株。全县14.2万户农民每户经营的面积达12.16万公顷,商品林3.70万公顷,其中经济林5 060hm2;公益林8.46万公顷。

2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1组织领导责任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秀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以实施森林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激发林业活力,把非公有制林业建设作为兴林富民、富民强县、生态立县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对秀山县非公有制林业建设进行专题研究,确定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工作措施,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正确引导营造林主体瞄准投资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2.2经营主体多样化,调动群众积极性

秀山县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的思路,推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进一步挖掘广大农民生产经营潜力,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开发经营林业,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样化,全县造林个体、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主体不断扩大,资金投入不断增长。

2.3开展林改工作,鼓舞广大群众

当今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林改工作给广大群众极大的鼓舞,使人民群众看到了林业更加光明的前途,立志投资林业事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3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认识不到位,生产存在盲目性

非公有制林业经济涉及户多,种植分散,经营粗放,生产上具有盲目性,贪图发财,重过程、轻管理,小农思想,小富即安,不求林业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给规模化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的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不理解、不支持非公有制林业,在经营者租地时谈条件、提要求,故意制造阻力,导致经营者租地困难,矛盾激烈,严重干扰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3.2生产组织形式落后,企业管理体制不规范

秀山县非公有制林业主体中相当一部分是个体经营户,采取的是农户家庭式经营模式,生产组织形式落后,规模小,投资少,收入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有的经营户盲目跟风,随意性大,责任心不强,持续开发能力弱。有的单纯造林,没有形成产业链,后续产业发展跟不上。而现有规模营造林企业经营管理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管理体制不成熟,不规范,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

3.3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低

有的经营者简单地认为造林仅仅是把树栽下去就行,缺乏林木种植、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技术,或一知半解,或仅凭经验,甚至有的采取自生自灭、自然成材的粗放式经营,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应用率低,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完备的科研体系支撑,导致林分质量不高,树木成活率、保存率低,经济效益跟不上。

3.4造林管护不力,部门配合意识不强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目前很多经营者特别是个体林农,重造轻管现象严重,乱砍滥伐、毁林损林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对造林后的管护重视不够,履行职责不主动、不积极,对乱砍滥伐、无证采伐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甚至出于人情关系而视若无睹。同时,水利、国土、农业、通信、电力、交通等部门在建设施工时,毁林随意性较大,主动与林业部门协调、配合意识不强。

3.5资金信贷政策不足

充足的银信贷款对于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推动,直接影响到非公有制林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但目前政府还未正式出台有关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政策文件,相关抵押贷款政策难以落实,特别是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林业企业在租地、公司运转等资金投入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导致经营者因资金问题难以开展工作。

4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对策

4.1加强宣传,突出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重要地位

面对林业发展的大好形势,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以开放的意识、创新的观念和敢为人先的作风,宣传非公有制林业在造林绿化、发展经济、提供就业、为国分忧、促进改革、保持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共识,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政策引导、制定规划、维护市场秩序和提供生产服务上来,继续为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4.2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技术服务

一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积极争取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项目,支撑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增加对非公有制林业的投入,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扩大信贷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区内外民间资本参与非公有制林业开发,为非公有制林业者疏通渠道,筹贷资金,合资联营,股份合作,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产业,提升层次,突现质的飞跃。三是协助营造林企业搞好规划设计,把住种苗质量关,对整地、挖穴、施肥、病虫害防冶等各个环节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指导,主动为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提供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转化等相关服务,实现非公有制林业向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方向转变,不断提升林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综合效益。四是加强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开发精深加工林产品。

4.3发展林工企业,壮大林业产业

一是政府应加强林业产业工作机构及相应职能建设,成立专门产业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林业产业及企业相关政策咨询指导和协调服务,进一步促进林工企业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结合当地资源分布、地理地貌等实际,根据林工企业的产业特点、地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布局合理,健康发展,实现林业产业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三是创新机制,放宽民营企业林业投资准入范围,有序开放木竹林副产品及林木种苗经营市场,扩大林业产业经营范围,吸收外地甚至外资林工企业落户,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盘活资产,进一步推进林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四是坚持扶优扶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原则,给予林工企业税费减让、资源保障、融资贴息等政策和财政支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林工企业加大科学技术的运用,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新产品,拓宽销售网络,增强市场竞争力,力争生产、加工、销售达到新的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4.4加快林改,完善林改细节,切实解决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一是构建融资平台,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解决投资者融资困难。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县内外工商资本投资林业产业。

5参考文献

[1] 汪和生,周伯煌,罗优波.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探讨[J].浙江林业科技,2005,25(6):67-71.

[2] 周建宏.湖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05, 32(5):69-71.

[3] 赵建颖.对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陕西林业,2005(2):17.

[4] 刘晓光.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林业企业,2005(2):24-26.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