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琴
记得很小的时候,奶奶曾问我长大以后想干什么,我随口答道:“像舅舅一样当解放军。”奶奶长叹了一口气:“只要填上家庭成分,人家就不要你了。”那时年少不懂事,还不知这话的意思。
第一次填表是在1978年,我刚读初中二年级,部队到学校特招一批女兵,据说是去通讯部队。老师神秘兮兮地叫我出来,两个当兵的左看右看上下打量了半天,点点头说:“可以检查身体。”学校选了三个人参加体检,虽然都是悄悄地进行,但这个消息还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学校传开了。顺利通过了体检,拿着政审表兴冲冲地跑回家交给了父亲。半夜醒来,看到父亲还坐在桌前呆呆地对着政审表愣神,我思忖着:父亲平时是个乐天派,今天这是怎么了?
“把表交回去吧。”父亲头也没回,仍呆呆地坐着。我拿过表一看,一个字也没写。我疑惑地看着父亲,父亲摇摇头说:“没用的,填了表也通不过。”我执拗地要填,因为同学们都知道我要参军了,那个年代参军比现在考上重点大学还风光。父亲慢慢地说:“我问过了,这次招兵政审非常严格。”“我们家是中农呀。”“你外婆家是富农。”“可舅舅不是还在陆军学校教书吗?”“那是特例。”父亲的口吻颇为严厉。沉默,继而是我放声大哭。父亲没有劝阻我,如释重负般地按了按我的肩膀走开了。
兵没当成,学还得继续上。好在学校的老师对我一如既往,还让我担任文体委员,过了不久又要第一批发展我入团。我拿着入团申请书又犯了难,“家庭出身”、“社会关系”这一栏就像锥子一样刺得我心痛。可我真不想再失去入团的机会,就把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只要是党员的都填上,不是党员的至亲一个也不填。父亲知道后非常不满,严肃地说:“出身你无法选择,但做人要清清白白、老老实实。”在父亲的监督下,最终每一栏我都如实地填写。正如预感一样,申请书递上,石沉大海。从那以后,我憎恨、恐惧填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取消了“成分”的划分,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有成分论不唯成分,重在政治表现”这句话渐渐地失去了权威性,“成分论”从人们观念中逐步消失了。
2002年我申请会计师,填表时习惯性地寻找“家庭出身”这栏,没有了。我不知道从哪年开始的,表格中取消了“家庭出身”,也很少有人再提“成分”这个词了,随着社会变迁,这些特殊词语也进入了历史词典。(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江西省吉水县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