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卿
摘 要:高校大幅度扩招,为解决教育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许多高校都依靠银行贷款。目前,全国高校贷款数目巨大,而偿还的渠道却很有限。文章分析了高校贷款偿还现状和存在的风险,就一些适合不同学校实际的偿还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 贷款 偿还途径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2-149-02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有调查认为,中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2000亿到2500亿元,且这两年还在增加。高校的贷款有其一些产生的背景,对高校的发展曾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贷款总额的过快增长,已经使高校的财务状况出现危机,将会影响高校的正常发展。对高校的贷款如何寻找偿还渠道,是目前高校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高校贷款的产生
在1999年之前,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平稳速度在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这种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规模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围绕着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有关数据表明,当时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世界上是最低的,大约仅为1.67%,印度和泰国大约是3%,韩国是12%,日本是21%,美国是32%。1999年,经过中央近两个月层层反复讨论,高校开始扩大招生。此后,每年都以不同的增幅扩大招生。据统计,截至2002年,全国高校在校生已达160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一倍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约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
高等教育快速扩招,高校的教学管理、设备水平、师资力量以及各类用房明显跟不上扩招的需要,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下滑。为扭转这种下滑趋势,教育部从2003开始推行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首轮评估已于去年年底基本完成。评估中一项重要指标是教育部2004年下发的《普通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规定的学校占地及各类用房的生均面积。为达到评估指标,高校加快校园扩大、校内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在短期时间内国家财政无法解决资金需要的情况下,高校最便捷的渠道就是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资金压力。
二、高校贷款的偿还现状
据调查数据,2005年教育部直属76所高校平均贷款额4.4亿元,当时的校均年收入是8.64亿元。也许这样的贷款和收入比例,学校还有可能分期分批偿还贷款,但像吉林大学的30亿元,南昌大学的20亿元贷款、3亿多元的年收入,湖北某高校的近8亿债务、2亿多元的年收入,如何偿还贷款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根据测算,浙江省2004年普通高校生均直接成本为18761.59元/学年。按照这种标准,考虑沿海和内地的地区差别,对于有近2万学生的湖北某高校仅2亿多元的年收入,学校的收入能维持正常的经费已经非常不错,而南昌大学3亿多元的年收入,也只能勉强支付利息。据了解,目前有些高校只是在偿还贷款的利息;有的地方政府出台一些政策,采用政府贴息等方式减缓学校的压力;有的学校采取贷新还旧的方式来缓解眼前的还款压力;有的学校坐等政府埋单。这些都无法彻底解决高校贷款的问题,同时给高校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贷款的风险
1.教育风险。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中,企业负债经营可以产生杠杆作用,特别当企业经营业绩好,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债务成本时,负债经营将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反之,则会降低所有者的收益。因此,企业通常通过贷款,以有效的经营取得财务杠杆的正效应。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任务是完成教育事业,其“产品”主要是学生,一般不存在“赢利赚钱”,更不可能像企业经营那样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高校贷款就像一把双刃剑,能够帮助高校解决燃眉之须,给高校的发展带来生机;但当负债过重,给高校更多的将是压力和风险。高校贷款规模过大,首先将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发展和办学质量。为能支付一些贷款(或利息),只能通过节省办学成本,如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师资培养投入等经费,从而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质量。其次,有些高校由于资金紧张,只能拖欠工程款。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可能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2.政府财政风险。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指出:“巨额债务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个别学校甚至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显。”高校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当高校真正不能偿还贷款而影响正常教学活动时,政府从维护稳定的角度出发,只能通过财政手段出手救助学校;当高校资不抵债、真要破产时,银行的诉讼最终也还是转化为政府财政风险。
四、高校贷款偿还途径分析
1.政府政策扶持。朱永新认为,高校贷款是地方政府默许、鼓励,甚至强迫高校的结果。当时,高校因大幅度扩招面临教育教学资源严重不足,而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无处放贷,信贷资金库存面临巨大的窘境。为鼓励高校贷款,一些地方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另一个角度,近十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财政投入又有多少?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力指出,教育经费占GDP 6%以上是支撑教育现代化的基石。我国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定到2000年要达到4%的目标,最后没有实现,2006年也仅占3.01%。从中外比较则显示,2006年中国高校总经费中,政府投入占42.6%,非政府投入占57.4%,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美、英、法等30国组成的国际组织)国家,政府投入占79%,非政府投入为21%;部分非OECD国家,政府投入占64%,非政府投入占36%。因此,我国政府应该负起很大责任。
从目前情况看,政府政策扶持可以包括财政偿还贷款、财政贴息、政府政策延长还款期限。财政偿还贷款、财政贴息已经有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运作。广东省政府2007年表示,省政府批准的省属大中院校扩招以来贷款的180亿元,除了40多亿元的生活设施除外,剩下的教学设施投资130多亿元将由政府出资。但财政偿还贷款可能使高校更加没有还贷的意识,贷款欲望可能更大,给政府留下更大的包袱。因此,政府在有步骤安排财政资金给予支持的同时,要同时限制高校的新增贷款步骤。
2.高校合理的资产置换。高校合理利用旧的校区进行置换,是一个创新性做法。浙江大学合并后,把位于市中心区的一个旧校区卖掉,由于市中心的房地产价格非常高,这样获得的收入可以用来偿还大部分新校园建设的贷款。教育部有关领导也表示这是一种尝试方式。对于这种置换方式,国家一些行政管理部门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不符合国家的土地管理、城市规划政策。学校内部也有一些不同声音,认为这是在卖老祖宗的家底。因此,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资产置换。
首先,可以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在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些高校纷纷走合并的道路,一个学校拥有几个校区,每个校区规模小,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校区之间的资源很难共享和互补,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其次,是城市发展的规划需要。我国的高校校园,之前大部分位于城市的老城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很多老校区可能影响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一些校园的置换,符合城市旧城改造的要求。这种条件下的置换政府应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3.通过项目融资,吸引社会资本。项目融资有许多方式,笔者认为高校目前可以参照逆向BOT模式。BOT通常是指民间资本根据与政府的协议,在完成特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Build)并通过一定时期的经营(Operate),获取相当投资收益后再将项目的产权和经营权无偿转移(Tansfer)给政府的一种建设方式。逆向BOT就是一个相反的过程:首先由政府出资完成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经营一段时间后,经营权再转让给民营投资者。当然,这种转让是有偿的。逆向BOT的实质就是利用现有项目未来几年的收益为基础,向民间资本转让项目的经营权和收益权,一次性回收大量资金,可用于其他项目的投资需要。
BOT或者是逆向BOT,项目的前提是有收益性。高校中类似的项目主要有学生公寓、学校宾馆(或招待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建设了大量的公寓。学生公寓每年的固定收入是学生的住宿费。参照逆向BOT模式,学校可以通过一定的协议,将公寓的收费权转让给社会资本若干年,将能回收一部分资金,缓解学校贷款。学校办宾馆(或招待所)目前在不少高校还存在,由于经验、市场等等问题,经营效益都不是很理想。同样采用逆向BOT的方式,由社会上专业的经营者来经营,更可能创造出学校与经营者双赢的局面。
4.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捐赠。在我国的教育总投入中,社会捐资集资经费的比重连年下降。从1991年的8.6%降到2006年的不到1%,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健全的国家,社会捐资集资的比重这么低。因此,政府应该十分重视如何鼓励社会力量资助教育,比如企业税收方面的优惠。对于海外的华侨,更重要的是荣誉的授予。如有些地方采用政府立碑、命名楼宇等方式来回赠捐资者。
参考文献:
1.杨海松,谭红.浙江省高校教育的成本核算及运用[J].教育财会研究,2008(4)
2.李贵芹,孙晓平.高校贷款风险防范与化解[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6)
3.赵奎浩,林琳.我国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4.张国.高校扩招没问题政府投入显不足[N].中国青年报,2008.9.24
5.邱治国,饶开宇.民间资本参与逆向BOT方式浅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财务处 福建厦门 361021)(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