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帅
摘要: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高校后勤实体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后勤实体已组建完成并着手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探讨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目标、针对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设计的内容和难点,提出具体设计的操作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管理 会计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2-145-03
一、财务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企业在确立财务管理目标时,一般应遵循适应性、全面性、可控性、先进性、层次性和稳定性的原则要求。所谓适应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要适应财务管理的环境,随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全面性是要求财务管理目标应全面考虑企业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并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控性是指体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指标应可以计量,便于考核,易于阅读和理解。先进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应符合效率和公平原则,既科学先进,又稳健可行,以便发挥激励和导向功能。层次性是指目标能够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形成一个由整体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构成的目标体系。稳定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既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又要保持相对稳定,以增强信息的可比性。
二、从高校后勤实体的特点看其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高校后勤实体,是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从原高校后勤系统整体剥离出来并按照国家有关的改革政策组建而成的后勤经营单位。这些后勤实体既具有一般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共同点,又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
1.总体目标公益性。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活动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后勤实体的总体目标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财务管理目标应服务和服从于这一总体目标。后勤实体采用企业模式和市场机制,主要是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服务质量,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而不是为了营利。后勤作为高校育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样肩负社会责任。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要坚持“保本经营”的策略,既考虑经济利益,又注重社会效益,当两者出现矛盾时,要首先考虑社会效益。这种公益性是决定后勤实体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2.投资主体单一性。高校后勤实体的资产绝大部分是改革后由高校采用投资划拨等方式转移过来的,高校作为这部分国有资产的代理人,是后勤实体的大股东,社会资本只占后勤实体资本的一小部分。同时高校还牢牢控制着校内市场,掌握着后勤实体的“生杀大权”,对后勤实体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有重要的影响。投资主体单一性决定了后勤实体的国有性。从国家所有者财务角度看,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保障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投资利润率。”
3.顾客群体特殊性。高校后勤实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市场稳定,潜力巨大。但大学生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大多生活俭朴,消费水平低。高教体制改革后,国家和高校采取发放助学贷款、提供奖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等多项措施来确保在校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确保优秀学生不因生活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大学生提供低价优质的服务,是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和社会公众对后勤实体的一致要求。因此,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最大限度地考虑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利益,追求学生满意度最大化。在饮食服务方面,学生一般先存款、后凭进餐卡进餐,学生此时既是消费者,又是债权人。存款是无利息的,学生期望得到的只是低价、优质和快捷的服务。
4.员工利益非均衡性。高校后勤实体长期奉行“微利服务、保本经营”的策略,可能导致两个问题:一是缺少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生产要素的继续投入,以致后勤实体始终离不开国家和高校的扶持;二是后勤实体员工薪金收入难以达到高校员工整体的增长水平。在高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后勤实体员工的收入水平已不同程度地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差距还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收入的过分悬殊既不符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也不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目标中,要体现员工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5.运行机制复杂性。首先,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因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人们认识上的差别导致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的差异性,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改革模式。改革的总目标是实现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根本转变。从目前情况看,后勤系统已经完成了同高校“母体”的规范分离,旧的计划体制已经废除,新的市场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后勤实体一般规模较大,涉及行业较多。目前不同行业适用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尽相同,财务管理的方法和要求有别,因此,在确立财务管理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特点。
三、从几种主要观点的比较看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1.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符合资本运动的本质和目的,且直观、明晰,便于理解,可控性强。同时,利润最大化也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基础。因而国内一些知名学者至今仍坚持这一观点。但利润最大化不能作为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目标。这是因为:(1)它没有揭示后勤实体经营的最终目的。后勤实体盈利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员工待遇、提升高校整体办学实力,以便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满足各利益相关主体的需求。(2)容易导致经营管理者的短期行为。经营者可能因为追求受托责任期的利润目标而采取短期行为。(3)利润额作为一个绝对指标,没有反映利润同资本投入的关系,以及资金的风险和时间价值。
2.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源于现代企业委托代理理论。在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下,企业股东一般无法直接经营企业,而是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者经营。经营者作为代理者管理企业,承担委托责任,企业的目标就是为股东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一观点显然不适合于高校后勤实体。(1)股东财富一般用每股市价来表示,仅适用于股份公司,且需要规范的证券市场来运作。(2)片面追求股东利益,必然忽视其他相关者利益。(3)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投入有时比实物资本的投入更重要,而“知本家”不一定是“资本家”(股东),其利益可能被忽视。(4)后勤实体的最大股东一般是高校,高等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高校的利益最大化主要体现为办学实力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3.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未来一定期间属于所有者的现金流量的现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体现了利益相关主体的共同愿望,弥补了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不足。但从高校后勤实体的实际情况看,这一目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没有直观地揭示后勤实体价值最大化的终极目标。(2)可控性差。企业价值等于股票和债券的市场价值之和,用公式计算,企业价值等于式中T为取得报酬的时间,FCFT为第T年的企业报酬,T为贴现率。这一算式一般可用来预测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难以作为考核评价指标。(3)一般适用于股份制企业。在证券市场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市场价值有时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价值。(4)企业价值内涵丰富,笼统地说显得比较模糊,容易产生歧义。完整的企业价值还包括企业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等。
4.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同上述三种观点相比,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目前高校后勤实体比较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1)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后勤实体的总体目标,财务管理目标应服从于这一总体目标。后勤实体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各不相同,政府部门不要求后勤实体上交税收,主要考核其履行社会责任、改善办学条件及执行后勤改革政策的情况;高校一般不要求后勤实体上交利润,而主要考核其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员工、学生和社会公众的满意情况;经营者关心受托期目标责任履行情况;员工关心薪金收入及收入增长水平;学生群体希望提供低价优质的服务;债权人和潜在的投资者关心资金回收和回报情况。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统筹兼顾了各方利益。(2)体现了财务目标与会计目标的一致性。财务与会计是两个并列的经济范畴,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财务的性质是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会计的性质是价值信息系统。”会计的目标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管理目标是使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只有实现两者一致的目标才是最恰当的财务管理目标。(3)符合现代企业契约关系理论,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契约关系论者认为,现代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关系集合体,包括投资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员工、债权人、消费者及供应商等多重不同层次的契约关系,企业不再被视为属于股东的实物资产的集合体,而成为一种处理企业的财富创造活动中投资主体间相互关系的法律框架结构。因此,契约各方都应关心企业长远利益,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契约各方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4)相关者利益考核指标简单实用,便于操作。按照层次性要求,相关者利益考核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组成。其总目标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具体目标内容丰富,如后勤实体社会贡献率、就业增长率、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比例、职工人均收入及收入增长率、学生平均宿舍面积和绿化面积、学生平均消费额、资本保值率、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增长率、投资报酬率,等等。
四、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设计的难点
一般来说,一项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该达到以下标准:其一,控制触角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留下控制死角。也就是说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其二,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也就是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方便。其三,控制程序规范,过程控制受到特别重视。也就是说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是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能防患于未然。其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从目前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践操作来看,要达到上述标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难点:
1.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对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经营的所有环节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个人实施全方位控制。这里就存在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问题。现在不少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舞弊行为时有发生,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显然成为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中的难点。
2.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经营服务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简单的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实现目的,而是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服务管理活动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这里的重点是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的管理人员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服务管理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标准,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超前的意识、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作风,这无疑又是一个难点。
3.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培养大批“全才”,对现有的高校后勤服务公司来说需要很长的过程。
五、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在一个单位内部为了保证其正常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或及时发现并纠正错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是通过单位内部部门和人员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相互联系、相互协助、相互监督和相互制衡的行为规范,是单位内部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是对国家制定实施的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细化与补充,是国家法律规范与单位内部科学管理需求的有机结合。结合目前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内部会计人员控制。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首先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人员控制制度,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会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国内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模式,财务总监派出制、会计主管委派制、会计人员委派制和设立会计中心等。二是内部会计人员回避制度。就是与学校领导或主管监察部门有亲属关系的人员不能担任会计工作岗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会计机构中任职,都应该回避。三是内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就是在符合会计制度的前提下,根据高校会计工作需要设置岗位、制定各岗位的职责、权限,要充分体现各岗位之间的互相牵制和互相监督,并要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轮流,对会计主要负责人还要实行在职审计和离任审计。四是内部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考核制度。随着高校财务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应当根据有利于内部科学管理的需要,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要求,并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奖惩制度或办法来加以促进。
2.内部会计组织体系控制。组织体系是一个单位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经营活动而必须建立的整体架构及职责分工的框架。在高校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能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会计组织体系也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管理监督力度的关键。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建立重大会计事项报告制度。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既然要负责,就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事项的处理知情,所以高校的财务机构负责人在遇到重大会计事项时,必须按照一定程序向学校负责人报告。二是建立或完善总会计师制度。有条件并需要设置总会计师的应当依法设置总会计师,并明确总会计师的职责与权限。三是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需要或适合设置会计机构的各级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机构,依法配备所需的会计人员并明确其相应职责。四是确定会计单位的核算级别及权限。也就是明确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五是建立内部会计监督系统。这里所说的内部会计监督系统,是指狭义上的,主要是指在高校内部建立包括资产管理制度、财务审计制度、财务机构与学校内部其他机构相互合作和相互牵制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方法等。
3.内部会计核算的控制。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建立依法建账、记账制度。按照规定需要设置会计账簿的单位必须依法建账,严禁搞“两本账”或“账外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会计报销,对已经发生的会计事项必须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进行财务核算,严禁弄虚作假,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二是建立“收支两条线”及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各项收入应该及时、足额、完整入账,严防不记、少记、晚记、转移或者截留,更不能以收抵支,严格按照国家和人民银行的有关现金开支范围报销。另外还需依法建立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各级领导人的财务开支审批权限进行严格规定,对一些大额的开支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否则不能开支。三是建立财务审查小组或委员会制度。对一些重大的或涉及职工利益的举措,比如投资、引资、职工工资的变动、资产的处置等等,都必须经由职工选出的财务审查小组或委员会同意方可执行,并严格执行公示和公开制度。四是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和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建立定期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制度,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财务风险,降低会计行为出错率,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有用性。五是建立会计核算权限制度。就是依法设置会计岗位,严格会计业务处理等级权限。
4.其他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各高校还应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如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稽核制度、收费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一系列的有利于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措施和制度。
六、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设计的具体操作
按照企业治理结构原理,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目标,还应具体划分为股东、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财会部经理、内部审计等若干层次来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目标。股东作为企业资本的出资者和股份的持有人享有所有权和股东权,在内部会计控制上拥有审查财务账簿和表决股东大会决议以及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法定权利机关,享有决议权、听取报告权和查核权,股东大会可以查核董事会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查核监事会对这些财务会计报告及账册审核后所提出的报告。可见,股东及股东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要求企业管理者提供真实、完整、有用的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信息,监督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行为,做出正确的投资及管理决策。董事及董事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主要是保证计划、投资方案、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等的科学、公平、合理,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合理,制定高效可行的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等。企业管理者———经理人员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经营管理要求的内部经营管理组织机构;建立经营风险控制系统;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监事会是对董事会、董事和经理人员等管理人员行使监督职能的机关,其主要职权是对公司普通业务的监察和财务会计监察。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单位内部的各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促进单位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制度。
参考文献:
1.郭朝东.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与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目标的实现[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2)
2.苏艳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2)
3.张桂秀,赵树先.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高校财务管理力度[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后勤集团 湖北咸宁 4371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