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自主招生新政
按照以往自主招生政策,自主招生考核都是由高校招办统一组织。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可享受降分录取或者加分选专业的照顾政策,但加分选专业并不针对某个专业,因此事实上造成了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大多选择的都是一些“热门”专业。
南开大学今年实施自主招生工作形式的创新,由该校哲学系主办了首届全国中学生哲学夏令营,以吸引优秀中学生报考哲学系。夏令营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组织6场讲座、2次参观活动以及4场考核,以确定最终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这4场考核,有一场是类似于小组辩论赛形式的活动,有一场是要求学生写跟哲学相关的一般性作文,还会有一次面试看学生是否了解并真正喜欢人文学科,再就是外语考核,考查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
该校在哲学系试点的自主招生新政,将比传统的自主招生政策更优惠,如在现行的自主招生政策可降低30分的基础上再降10分录取。但考生必须是第一志愿报考南开大学哲学系,而且原则上学生入校后不可以转系。
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表示,目前学校只有哲学系一个试点院系,新政是否能在全校院系铺开,还要看哲学系的试点情况。
重庆万余上线考生无缘本科
重庆市今年三本以上层次录取6万余考生,但仍有万余三本线上考生在本科层次的录取中掉榜,只能上高职专科。
高校招生人士分析说,考生落榜原因很多,今年至少有五大原因:
①考生本人分数相对低。招办一般从高分到低分,按1:1.1或1:1.2的比例投档,投档数往往超过计划数,因此高校要将少许上了调档线但分数相对低或其他方面能力不是很好的考生退回。
②不服从专业调配。高校分配专业时大多实行级差分数,考生第一个好专业没被选上,到第二专业时又达不到级差要求,最后又不服从调配,只有落选。
③体检不合格或专业受限。“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是许多高校的录取原则,热门院校更是如此。同等条件下,高校会考察考生各方面的能力。英语、数学等部分专业,还对相关科目的成绩做了要求,没达到就不能被录取。
④自愿要求退档。这种情况是少数。
⑤志愿内倾现象较严重。除了外地名校,考生扎堆报考本地高校,不愿到外地求学,特别是西北、东北等地的高校,多是通过二次征集志愿才勉强录满。
从去年起,“90后”学生开始步入高考。在高考志愿填报中,“90后现象”尤其突出。家长不放孩子远走、考生不愿离家太远的这一现象被称为“90后现象”。
高校招生自造“歧视门”
今年各大高校招生简章中的违规规定被陆续公之于众,包括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在内的多所知名高校接连被“曝丑”,引起各方热议。在压力之下,一些院校悄悄删去某些专业限制。
北大、清华、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多名法学教授,联合在京的部分法律界人士,就高招过程中所暴露的歧视现象进行研讨,并发起倡议:高校招录中应坚决杜绝任何录取方面的歧视。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教授是此次声势浩大的反高考招生歧视的发起人之一。蔡教授在《倡议书》中写道,我国高考录取在分数线要求方面是比较公平的,但不少学校和专业的录取条件都或多或少带有歧视性,如性别、身高、残疾、不必要的健康要求等。
其中,拒绝录取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很多学校不顾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另行设定更为严厉的体检要求,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拒收、开除、强制休学或强行隔离住宿的现象时有发生。事实上,目前我国已有多项法律法规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受歧视。在大学录取中,任何对考生进行乙肝血清检查的要求和拒绝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行为均是违反法律的。
除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外,目前我国大学招录中基于残疾(根据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肢体残疾考生仅在就读法医学专业时受到限制)、身高、体重、容貌、户籍、性别等方面的歧视亦相当严重,而这些歧视行为均为《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所禁止。
高考天之余就像买彩票?
某知名网站最新调查显示,在涵盖考生、家长、在读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的3646人的调查中,61.5%的人认为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大部分学生对高校和专业不太了解,70.7%的人认为最大问题是考生不知道什么专业适合自己。因此,填报志愿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未来发展的专业,怎样避免填报志愿演变为买彩票式的“赌博”,都是考生、家长和教育界需要深思的问题。
目前就读于北大英语系的小晨,两年前做出让人吃惊的举动:从北大某经济类院系转到了英语系。在大学度过一年时光后,他感到自己并不适合经济类专业。经学校教务部协调,他重新选择了专业方向。南开大学的张婧也做出了类似的选择:从生物技术专业转入金融专业。因为生物技术并非她的志向所在,金融专业才是她高考时选择的第一志愿。
然而并非所有人的选择都能像小晨和张婧这样顺利。就读于北大某经济类院系的小王,从小对历史有浓厚兴趣,大一时他也曾想转专业,但考虑到父母的意见和就业前景,最后还是放弃了。
不少考生和老师反映,报考指南中一些学校的专业介绍写得过于晦涩,很难看明白。现在高校的专业太细太多了,老师指导起来也常常感到有心无力。而高校招生简介中只有赞誉之词,并没有涉及学生在未来的专业学习及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就注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多从报刊、网络等媒体了解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