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清 张晓霞
摘要:ISO9000标准是否可以进入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是当前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制度文化建设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这此思考是从引入ISO9000标准进行教师制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展开的。
一、引入ISO9000标准进行教师制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9000—ISO9004五个标准的总称,即所谓的“ISO9000系列标准”,它由一系列文件构成,其中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质量作业文件和质量记录等。这些文件的设计和编制过程严格按照ISO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进行,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分别是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以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因此这些文件可以说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比较广泛的民意基础,所有这些都是文件执行和操作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从客观上说这些文件为教师的教学和日常工作提供了规范性的标准,对教师的一系列行为起着规范、约束、监控和评价的作用,而所有这些又是教师制度文化的重要功能。因此可以说在学校中,ISO9000标准的实施与教师制度文化的构建具有同一性,但同时,它又有着与以前传统教师制度文化建构相比无比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ISO9000标准所涉及的教师制度文化涵盖面宽,可以说对教师制度文化的建构具有全方位的意义。如前所述,ISO9000标准由一系列的管理文件组成,这些文件从教师职责、教师权限、教师日常工作流程、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规定了教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而这些东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们又构成了教师行为的一系列标准,这样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师管理和教师评价的“有法可依”。上述这些标准对教师文化的构建是全方位的,它考虑到了教师工作的每一个可能的细节。在传统教师制度文化的建构上,普遍存在教师职责不清、制度不全的通病,这为教师制度文化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带来了一个致命性的威胁,由于传统教师制度文化的空泛化,客观上就为以前有些缺乏主体自觉性的教师在制度上钻学校管理的空子开了方便之门。而一旦ISO9000标准与教师制度文化相结合后,这一教师管理上的顽症将销声匿迹,代之而起的将是教师管理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二)ISO9000标准是一系列先进管理理念的集合,从而为教师制度文化的建构树立一个全新的平台。前面我们已经谈到,ISO9000标准与教师文化的结合是建立在八项原则基础上,而ISO9000标准的八项原则是一系列先进管理理念的集合。但这些管理理念是如何先进的呢?这里在比较的基础上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都是自上而下的,教师们在制度建设上鲜有话语权,而ISO9000标准的全员参与性原则则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重创。它不仅要求职员听领导的声音也要求领导听职员的声音,这为领导与教师的齐心协力寻找到了最大的公约数。再如,在教师工作为谁服务的问题上,教师们的认识与实践往往自相矛盾,有的教师口头上说为了一切学生,但他们的眼光是向上的,也就是说他们做的工作是给领导看的,从这个角度说他们的工作是为领导服务的,教师成了领导升迁的工具。ISO9000标准则在制度、在具体的工作流程上做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原则,而这些制度是不以某些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说ISO9000标准的八项原则的每一原则都体现了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而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要么是传统教师制度文化所不具备的,要么是传统教师制度文化有而不全的,所以说ISO9000标准为教师制度文化的构建创设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三)ISO9000标准在教师制度文化的稳定性和创新性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张力,从丽在制度上保证了教师文化的与时俱进。我们说ISO9000标准为学校教师文化的稳定提供了支撑性的结构,是因为就ISO9000标准的全员参与原则来说,教师管理制度的形成不是由个别人说了算的,不会因为学校领导的换届而换届,它必须征得学校全体教师的同意才能有所修改,这就为教师制度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最为核心的要素,这也是对传统教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一种有效约束。如果说ISO9000标准中的全员参与原则保证了教师制度文化的稳定性,那么ISO9000标准的持续改进原则则保证了教师制度文化的创新性。因为这项原则要求教师管理制度不能固守某种价值理念,它必须根据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教师制度文化失去了这种适应性,那么教师文化的保守性将不可避免地为教师文化的建设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这也正是ISO9000标准所力图规避的。
以上论述既是对在教师制度文化建设中引入ISO9000标准合理性的辩护,也是对教师制度文化建设中引入ISO9000标准必要性的申诉,从上面的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ISO9000标准引入教师制度文化建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有相当必要的。
二、引入ISO9000标准进行教师制度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关于ISO9000标准引入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是一个较有争论性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不打算就ISO9000标准引入中小学校的所有问题表明观点,而仅仅对ISO9000标准引入教师制度文化并作为一种教师制度文化的可行性作一些试探性的说明。
我们探~t-种观念、思想对另一种动作、行为是否具有可行性,是从两者的关系人手进行考查的。这种关系包括彼此的关联度与适应性。就两者的关联度方面来说,我们已在第一部分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一番较为细致的考查,下面我们着重从两者的适应性来说明两者的关系的。
(一)ISO9000标准对作为服务型文化的教师制度文化有着天然的适应性。当前诸多学者都认为应该把教育看作服务行业,这一看法虽然与教育本质有不少出入,但毕竟也反映了市场经济下教育的一些表现特点,所以这种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我们把教育作为服务业来看的话,那么教师文化就应该是一种服务型文化。我们知道服务型文化也是组织文化的一种类型,而组织文化的成功建构恰恰是ISO9000标准所能做到的,这一点我们从很多实际例子中可以看到。可以说ISO9000标准能够导致组织文化的成功建构主要还是因为ISO9000标准找准了文化建设中的突破口,即ISO9000标准实现了与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的成功融合。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在教师文化中我们引入ISO9000标准,并将其与学校制度文化融合,教师文化的不断改善就将指日可待,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ISO9000标准作为对服务型文化的教师制度文化是有着天然的适应性的。
(二)ISO9000标准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制度文化有着广泛的适应性。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兼
容并蓄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中的文化我们有时很难用定性化的语言把它较为贴切的描述出来,因为旧文化中孕育着新文化的种子,新文化中却又包含着旧文化的影子。于是有人把我们这个时代称作社会转型期。文化中的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市场经济变革在文化领域中的表现,而市场经济又是崇尚变化、肯定开放的。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教师制度文化又怎能逆历史潮流而动呢?对于时代赋予教师制度文化的创造性和开放性要求,我们的很多有着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老师要么对这一要求置之不理,要么对这一要求束手无策。而ISO9000标准的一系列先进管理理念却在应对文化的挑战性方面发挥了传统文化无以比拟的优越性,这是因为ISO9000标准是一系列不断发展的标准,是一系列不断变化的标准,这在我们前文关于ISO9000标准的可持续性分析中已作出了说明。正是ISO9000标准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制度文化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三)当前学界对ISO9000标准的深入研究为解决两者在适应性中的矛盾提供了深厚的理论背景。自从ISO9000标准被引入教育界以来,学界就对ISO9000标准在学校中的应用作了大量的可行性研究,这些研究如高兵的《我国教育推行ISO9000的可行性分析》、杨晓江的《关注教育领域的IS(F9000现象》、吴霓的《ISO9000族质量认证体系应用于学校教育管理的探讨》等。虽然目前还没有将有关研究引入到ISO9000标准与教师制度文化的关系层面上,但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ISO9(XD标准在学校应用中教师制度文化与ISO9000标准本身矛盾的凸显,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会不断被提到议事日程。而这些研究的深入又会为解决ISO900标准在构建教师制度文化中的矛盾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从而为解决两者的适应性问题扫清障碍。
作者简介:李玉清(1977—),男,湖南郴州,云南师大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晓霞(1961—),女,云南昆明,云南是师大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基金项目: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引入ISO9000族标准,促进云南省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项目编号(1085—1396)。
参考文献:
[1]高兵,我国教育推行ISO9000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科学2005(3)。
[2]扬晓江,关注教育领域的ISO9000现象[J],江苏高教2000(2)。
[3]吴霓,ISO9000族质量认证体系应用于学校教育管理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