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子
我怀着敬畏的心情在古柏林徜徉,万千情怀,涌上心头,眼前寂静清凉、安逸悠闲的氛围,将我尘埃遍布的心胸荡涤一新。
参观黄帝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黄陵的柏树。
黄帝陵是古柏的世界,桥山上的古柏大约有82000多株,总占地面积约为87公顷,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大約有30000余棵,是全国最大面积的古柏林。据传说,天地一片混沌时,就有了这些古柏。在我们祖先所处的蒙昧时代,庞大的树群是人类最理想的栖息地。黄帝带领部众从这里出发,平定四海,统一华夏,当战争结束,黄帝又回到桥山,与部众生活在群柏之下,从此这片古柏就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发祥地。
“黄陵古柏茂苍穹”,为黄陵八景之一。古柏中最为有名的当属“黄帝手植柏”和“汉武挂甲柏”。“黄帝手植柏”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苍劲健旺,满身披翠,粗糙的树皮纹理就像川流不息的黄河之水,滔滔奔涌,顶端的虬枝秃干,恰似蓄势待飞的苍龙,直插云霄。挂甲柏则与一段历史有关。据记载,元封六年,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在回来的途中,率领十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上山之前,他将自己的战甲挂于此树,因而留下“汉武挂甲柏”的传说。在挂甲柏的树身上,还残留着当年挂甲时所留的铁钉与斑痕。据当地人讲,每年清明前后,若是雨水充沛,树干上就会有汁液流出,凝结成美丽的珍珠晶体,在绿色的苔藓和金色阳光的照射下,钻石般晶莹剔透。站在这两株古柏前,你不能不惊叹柏树旺盛的生命力。历经千年岁月,古柏仿佛威武不屈的斗士,头顶乾坤日月,眼观世事沧桑,笑看云卷云舒,任风吹雨淋,霜打雪压,火烧雷劈,依然苍翠刚劲,生机盎然。
轩辕黄帝的陵墓坐落在桥山的翠柏之中,坐北朝南,为半球形墓冢,是一座高约四米的土台,与我想象中的天子之陵相差很远。在我的印象中,黄帝陵必定是高大雄伟,华丽堂皇,玉石堆砌,像北京十三陵那些皇帝的陵墓一样,而眼前的始祖陵,却只是小小的一堆黄土堆就的土包,青草覆盖,低矮窄小,仅用方形木制栅栏相围,普通平常,极不起眼,甚至连古代的一些富商大户的坟墓都不如,更别提与那些显赫的帝王动辄花数百万两银子修建的陵墓相比了。也许我们的始祖,并没有奢望死后千古留名,也没有留下遗愿,让臣民们为其修造豪华陵墓,只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乘一条青龙,悄然升天。坟墓只是肉体的最后归宿,原本不在简陋奢华,高大低小,只有把丰碑矗立在亿万民众的心里,才为灵魂寻找到了真正的栖息地。我想起了臧克家的名诗《有的人》:“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无数的封建帝王梦想着千古留名,其所谓的“丰功伟绩”,早已随历史的烟云而飘散,只有我们的人文始祖黄帝,制衣冠,造舟车,定历法,务农桑,以其炳彪千古的伟大功绩,被所有的华夏儿女,顶礼膜拜,永享祭祀。陵墓旁的三株粗壮的古柏,像是忠诚的守护神,日日夜夜向始祖奉献着虔诚与忠贞。
站在桥山之巅,举目四望,成千上万株古柏,高可参天,低可抚云,蓊郁葳蕤,沉雄浑厚,苍翠层叠,遮天蔽日,让你想到历史的久远与岁月的沧桑。我怀着敬畏的心情在古柏林徜徉,万千情怀,涌上心头,眼前寂静清凉、安逸悠闲的氛围,将我尘埃遍布的心胸荡涤一新。桥山不语,岁月不语。在无尽的时间与博大的空间中,黄帝陵的古柏,似一幅千古绝世的图画,向人们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