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看来,诗与平凡的生活似乎很遥远,但是,记得我们的孩童时代,也有着诗人一样的情怀,那夏日阴郁的早晨,斜躺在青草河边,仰头望着天空,惬意地期盼着清凉雨意。艺术家以诗化的心境,在不经意的时刻,将心中的诗情抒发,那画作如同天外之境,令人心中欢悦。在这个危机四伏、竞争日剧的世界,我们在乎身边不多的美好,我们为不期而遇的诗情画意欣喜。
中国文化历来认为诗画相通,叶燮说“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价王维诗画的特点,说明诗歌如绘画一样形象生动,绘画如诗歌一样韵味悠长。是的,“一切艺术都在用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程度地解释生活。”[1]水彩画正是用诗性的语言,解读生活,表达生活的美好。解析水彩画,她重情感,重意境,以诗情画意见长。水彩画是诗与画的同载,其情是真情,闲情,诗情,其意是画意,诗意,其境是理想之境,浪漫之境,诗化之境。
中国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注重神似,神对应的是情。中国文化是静观的文化,向内观照,在沉静之中体悟天地万物,所以她感性,她重情,重抒发。因为重情,中国绘画认同老庄游于万物或于我心的超迈达观之情。当我们仰看天空的云,那看似具象又似无象的图景,其实是一种内心的观照,借助云的形象发挥浪漫的想像。生命真实的内心体验超越表面的浮华,这里的情是遍观自然万物心灵体认的真情,是乐天知命的洒脱之情,是纯粹于精神层面的生命情调。
水彩画要到达审美的高度,全依赖情感的真实。好诗出于至性真情,好的水彩画也如此。真情滋生诗意,诗情画意感染观者。水彩画的真,一是写实,描绘对象的真实,二是写情,表达情感的真诚。水彩画因真情产生美和诗意,她真诚、纯粹、恬淡,情真意切。情即是心性,如苏东坡之旷达,李清照之婉约,李白之豪放,陶渊明之冲淡,水彩画抒发内心的真情,有雍容的华丽美,刚劲的骨力美,含蓄的神韵美。
水彩画纯粹,情感的真诚、意象的美好,来至纯粹的精神追求。画家对于纯粹的坚守,实际是对高尚的坚守。人在寻找中创造自己,选择、规定自己的本质。这个选择寻找的过程可能复杂化,功利化,不纯粹化。画家在寻找、选择自己的本质,水彩画也在寻找、选择自己的本质,自己的格调。重大的历史性题材,灾难的痛苦感,哲学意义的论证,丑的新奇,怪的特异,都在水彩画进程中出现过,被中国文化精神一一审视,最后界定中国水彩画艺术纯粹的、唯美的、诗意的品质。
水彩画天真、自然。她清雅恬淡,如无尘的花;她轻重有致,不过火地追求大题材,鸿篇巨制,却意蕴悠远,技艺精湛,却能展现中华民族的气质,彰显艺术品质的高雅,人格修为的完美。有人说道:水彩画是小品画,不足以和其他画种并论,但是,画格的高下关乎精神,与其他无涉。相反,那些貌似崇高的概念,混乱的逻辑,肆意的作风,并不能代表健康共识的艺术。水彩画从不以画种大小为意,坚持纯粹的艺术精神,展现艺术的纯粹之美。时代气息反应在水彩画为纯粹的美学追求,画材的丰富,语言的多样,诗意的美感,没有时髦的辞令,纯粹的精神始终如一。这是艺术家对艺术本质的精神的把握,是艺术理想的坚持,也是水彩画平实,自然的性情。
有情而生意境,有境界才有高格调,才成其为艺术。中国绘画重意境,重感性,静观体悟,悟得其中三味,写出心中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其情恬淡,其境超然。“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其境壮阔,其情豪迈。水彩画以情写境,以景抒情,意境也决定水彩画的格调,有意境,方为佳作,无意境,则为下品。江南水乡朦胧清雅,北国冰雪深宏壮美,情之所至,自成佳境。
水彩画的意境美,有写实写意两种。写意之境,乃是浪漫主义的造境。写实之境,乃是理想主义的实境。浪漫抒发情感,理想表达完美。水彩画的写意,在于创作精神的自由。她突破具体的形象、具体的色彩、具体的时空,依凭内心感受,组织画面形成个性化的秩序,达到全新的和谐自然,达成画家的心中境界。水彩画的写实,不是照相般的真实,乃理想主义的实境。她注重对象的真实,既遵照对象的形态、光线、色彩,又强化对象内在和外表的特质,达到完美理想的境界。好的水彩画寓情于画,感情发至肺腑,诚挚深切,而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境界是艺术的标尺,无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有真性情,才有真境界。虽然境界有大小,“微雨燕双飞”透彻玲珑,“大漠孤烟直”广袤苍凉,各有千秋。水彩画最后要追求的是艺术的化境,达到“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达到自由的统一,达到无法之法,无相之象。画家以诗人之心,感受心中意境,写出境中之情;以诗人之眼,观我观物,达物我两忘之境。
水彩画重情,重意境,决定了水彩画诗性的语言。静观体悟得入境界,至性真情产生诗意。诗性的语言,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水彩画质与文并重,是情感与形式的最佳结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雍也》)质就是朴实自然,文就是人为修饰,质朴多于文采,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文质彬彬,才成其为美。对于水彩画来说,文质彬彬是形式与内容、真情与美感的统一,是诗性美的象征。精致唯美的画面,写意抒怀的画面,都需要内在精神的支撑,需要表面效果与内在精神相符。如果技巧效果大于情感,就会纤巧、浮华,如果抒写达意,没有完美的效果和技法,则会粗陋,简单。当内在与表面完美结合,水彩画就文质俱胜,情真画美,这体现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价值观。
水彩画有诗性的雅致。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八佾》)是指性情之正,超乎哀乐之上的淡雅,诗礼兼俱。水彩画的雅,表现为从容之态,有视画事如常事的平常心。水彩画有雅趣,有闲心闲情,可以怡情谴性。水彩画家们似乎不是时代前沿的先锋分子,他们关注生活中朴实的快乐,关注生活中恒常的美感,很少激愤、极端与狂热,事物经过画家诗意的眼光,那样和谐、有序,平稳适意,井井有条。水彩画以唯美的理想化的诗意趣味,满足人们欣赏美、抒发闲情逸致的需要。水彩画之雅,在于美得有度。
水彩画灵动,给人以活泼自然的美感。灵动的色彩,灵动的造型,灵动的韵味,生机勃勃。诗是性灵之美的典型,《文心雕龙》说:诗“在心为志,在言为诗”“人秉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2]这以情感物、感物言志,皆发乎自然,这个自然即是天性,灵性。如果失去自然的灵性,水彩画与诗都会失去天然之感。水彩画水色交融,意韵天成,比其他画种更为擅长表现灵动之美。
水彩画尚简,尚新,有强烈的视觉感官的冲击力。她洒脱,率性。既讲究程式化,又讲究书写的直接感,舍弃不必要的细节,艺术处理如同诗法,意匠果敢,不拖泥带水。水彩画创意不落窠臼,有感而发,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她选择对象的视角独特,某种情绪,某种氛围,某种光影之下的特殊感觉,任何一点美的因素都成为形成画面的原因。她立意新颖,表现方法富有趣味。以湿润朦胧的方法表现江南水色交融的景色,以厚重含蓄的方法表现北方山水,以层层叠彩表现色彩变幻的花朵,以隆重的对比光色表现纵横交错的光影。水彩画善于捕捉身边精彩的瞬间,提炼出生活中的诗意。
水彩画是诗性的,热烈而又恬静,深刻而又朴素,温柔而又高傲,细腻而又率直,喜怒哀乐皆附以唯美诗化的形式。
总体而言,中国水彩画,虽为西画,自传入之后就在本土化的演变之中,她的诗性、唯美,她的真情,她的意境,无处不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反应。艺术的存在,是真、善、美的培养、熏陶,最终是一种文化的价值观。中国艺术以善为美,以情为据,是宏观的、感性的体验。必然是雅致,和谐,含蓄,达观之大美、完美,是传承有序的整体。西方艺术以真为美,以理为据,是近观的科学理性的求证。重新奇,重真实,重创意,可达极致之美,也会怪异,失之于整体的把握,是分离、嬗变的过程。西方艺术的特点是形式不断更新,新的形式不断取代旧的形式,她总是时尚的引领者。中国艺术不是时尚者,她始终在积累、沉淀、修养,宏观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在代代相承中融入自我再创造传统,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美)欧文·埃德曼.艺术与人[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16.
[2]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第六[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7.35.
(作者介绍:孙莉群,襄樊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