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皮书》的影像风格与文化意义读解

2009-03-15 10:16李莉娜
飞天 2009年14期
关键词:艾丽丝黑皮德军

《黑皮书》是一部反映二战时荷兰的影片,但却多维度地涉及到暗杀、复仇、谍战、美人计等元素,同时也是一部悬疑色彩浓重的惊悚类型片。荷兰新星卡里斯·范·侯登在片中扮演的犹太女歌手蕾切尔在1944年二战胜利前夕,历经了逃亡—被出卖—再逃亡—抵抗—打入敌人内部—复仇—被诬陷—恢复清白等大起大落,剧情跌宕起伏,充斥着亲情、爱情、私欲和谎言,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成的电影。

《黑皮书》被称为欧洲版的《色戒》,但准确地说,《色戒》是中国版《黑皮书》更准确一些。因为《黑皮书》的开拍及上映(欧洲)均早于《色戒》一年多。

一、好莱坞的颠覆

《黑皮书》的导演保罗·范霍文在莱顿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同时,他也学过油画, 修读过电影。也许是由于特殊的教育背景,范霍文的影片总是具有建筑版精确浑然的美感,而在镜头之外,严密的叙事逻辑使得每一个悬念都天衣无缝地安插在叙事因果链上,吸引着观众去读解。虽然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但其情感因素又占据了主导地位,让观众在观看电影时还能得到如同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般的快感。

拍摄了荷兰影坛最成功的几部电影后,范霍文在国际影坛上逐渐被认可,随即他前往美国发展。如今,范霍文已成为好莱坞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纵观范霍文的众多影片,评论界的评价是:该导演以制作科幻电影和剧情片见长,其作品往往包含较多的暴力和性元素。即使回归欧洲影坛,《黑皮书》依旧延续了范霍文人文关怀和惊悚悬疑气氛并重的电影风格,以罕见的快节奏、浓墨重彩的性和复仇、层层叠起的悬念吸引人心。范霍文为《黑皮书》构思筹备了近20 年,还融入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可谓呕心沥血。他说:“在欧洲拍这部电影,我可以在艺术手法上自由发挥。”于是他选择在荷兰老家拍这部电影。

在导演赋予这部影片“找回自己”的前提下,虽然影片依然情节紧张,悬念迭起,片中的主人公也依然是同众多好莱坞影片一样,等待着破解谜团,以推进整个情节的发展。但是《黑皮书》中有美女,却少了英雄。片中的男主人公蒙茨将军是艾丽丝色诱的对象,但并非作为一个“英雄”出现。不愿杀戮的他接受了抵抗组织的谈判,保证不杀害犹太人。然而在战争结束后,却被德军处死。艾丽丝背负家庭的仇恨和巨大的痛苦走上间谍的道路,最后竟成为众人利用后的待宰羔羊——被关进囚房,当众泼粪侮辱,乃至被抵抗组织的成员追杀。最终谜团的破解也并非英雄的出现,而是出于一名记录了历史真相却惨遭杀害的律师。纯粹的英雄是不存在的,真实存在的只有历史本身。胜利者对祖国叛徒的凌辱让人触目惊心,引来盟军指挥官愤怒的谴责:“你们和纳粹没什么两样!”这正是《黑皮书》最发人深省之处,消灭法西斯本是为了让人们以人道和法制的方式彼此对待,而导演却用近乎残酷的镜头表现了法西斯式的复仇,意味着正义并非真正到来。

影片的结尾,不同于好莱坞惯用的happy ending模式,《黑皮书》留给观众的,更多的是关于战争的反思。湖中涟漪轻荡,艾丽丝结束噩梦的回忆,回到现实生活中。此刻,她是伊拉克二战纪念农场一名普通农妇,有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当她与自己的亲人走回家,似乎一切都以美好收场。但这种宁静再次被一个远镜头打破——士兵们再次举起荷枪实弹的冲锋枪,坦克在农场拉开阵势。

在影片中,艾丽丝竭尽全力钉紧棺材,把涂害同胞以满足个人私欲的人送进了地狱,隐喻了人们关闭了人间的潘多拉魔盒——战争。然而在艾丽丝回忆结束的时候,又一次战争即将打响,潘多拉魔盒再次被打开,艾丽丝的噩梦是否会再次重演,人类如何才能走出战争的阴霾……

二、色情·人性

评论界认为,保罗·范霍文是最富激情、最大胆和最喜爱挑战、同时也是最富争议的导演之一。他的童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作品中常常出现的残酷暴力镜头,是他童年记忆的反射。令范霍文真正走红荷兰影坛的是拍摄于1973 年的《土耳其狂欢》。片中赤裸裸的性爱场面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让他大受观众、尤其是男性观众的欢迎,该片还荣获该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不同的性爱描写折射出不同的思想、文化、政治的内涵。必要的性爱场面不仅赤裸裸地展现出人类生命的本质,更让观众能够深刻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黑皮书》中,艾丽丝是作为抵抗组织深入德军的诱饵,诱惑失去妻子、与她有过一面之缘的蒙茨将军。这些性爱描写,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恐惧、空虚。一方面,德军已经处在战败的边缘;另一方面,德军疯狂屠杀犹太人。其中还有与德军勾结、诱骗富裕同胞赴死并分赃的犹太人。这种状态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人们已经不能正常地去释放自己的情感,只有采用这种畸形变态的方式去排遣心中的郁闷。蒙茨将军在与艾丽丝的性爱中找到了战争中稀有的温情,而没有沦为一个只懂杀人的军官。人的性和动物的性的不同就在于从人的性中可以折射出深广的社会伦理道德内涵,而动物只有本能的冲动。

实际上,“性描写审美价值的高下,不应单纯以性描写的多寡、细粗、乃至文野为准绳,关键在于创作主体的性观念和由这种性观念所支配的观照世界的眼光。”性描写“只应该围绕着真正使之之所以为人的具有深刻本质意义的东西旋转,而不应该是性的自转”。[1]除了与蒙茨之间的性描写,为德军工作的艾丽丝和朗尼不仅仅是充当文秘,同时也是供军官们娱乐消遣的玩物。朗尼与另一名军官的私情,甚至在桌上被数名军官当众玩弄。艾丽丝被朗尼突然扒开衣服展示给德军军官看,艾丽丝惊讶之余,马上恢复镇定,并摆出如同妓女得意的神情。《黑皮书》中的性描写,对于完成艾丽丝的人物形象塑造至关重要,绝非只是赢取票房价值和观众眼球的招数。导演关注的是普通人最庸常的生活,生活的底子沉淀在最寻常的生活中,即使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导演却没有大笔调描写战争的惨烈,或者在国家这个大的公共空间里去展现,而是站在女性的立场上撇开现实的浮沫,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与男性话语叙述不同,他将观照点从“战争”本身转移到了“人”本身,因为无论战争是正义的或是如纳粹一样被唾弃的,或成功或失败,民族也好,内部争斗也罢,只有其中的人才是鲜活的主体,才是历史的载体。导演以他特有的敏锐和细腻,把民族、战争等一切大题目微缩在一个小场景,“重新塑造了一个话语中的空间——公共的和私人的,小的和大的”,[2]反而是更为深刻地彰显了生命的真实。在战争这个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中,导演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对战争本身的反思,还有战争中的人。在这场战争中,艾丽丝没有“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英雄气概,而是有着害怕,恐惧与无奈。“我从没想到过,我居然会害怕解放。”在圈套与陷阱中挣脱的艾丽丝,战争结束后却成了抵抗组织的弃儿,被胜利者羞辱。导演也不意图把她塑造成一名舍身成仁的美女英雄,而是要借助战争这个大背景铺展人的情感欲望,描写女性在男性意识统治中的无望挣扎,由个人到历史进行双重发现。

正是这样一部悬疑惊悚的历史片,激起观众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正如范霍文自己所说:“我希望中国观众能从《黑皮书》里了解到那些在荷兰真的发生过的故事,与我们一起去正视和反思历史,同时也去享受一部精彩的悬疑惊悚电影。”

【参考文献】

[1]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M].毛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李莉娜,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艾丽丝黑皮德军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燕南飞
雪天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闯祸的车
黑皮系列
都是话多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