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门》是法国著名作家梅里美的著名小说,后经法国作曲家比才改编为世界上座率最高的歌剧之一,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著名艺术作品。本文通过对“卡门”角色情绪情感的特征及表现进行分析,使演唱者更好地把握角色情感,同时也为歌剧中不同角色情感的分析提供借鉴,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歌剧作品。
一、卡门角色的情感特征
(一)卡门情感的心理特点
梅里美笔下的卡门是卷烟厂的一名女工,是一位普通的西班牙波西米亚女郎。她聪明伶俐,能歌善舞,妩媚动人。吉普赛人的野性、不受任何羁绊约束,追求“绝对自由”的品性在卡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当卡门与一名女工争吵时,一言不合,就抄起切烟刀在女工脸上划一个十字。这种近乎野蛮的行为,在充满冒险的走私活动中适得其所。出手伤人的卡门面对军官的讯问,若无其事地哼着吉普赛小调,把吉普赛人不羁的性格表露得淋漓尽致。她渴望浪漫热烈的情感,但为了自由她宁愿去死。她的结局是“不获得个人自由毋宁死去”的形象。
此外,卡门还具有迷信的心理。经过数月的相处,卡门和唐·霍塞的爱情出现裂痕时,卡门和同伴便玩起纸牌算命的游戏。不料,纸牌出现死亡的象征,令卡门心里很不安稳,她便高喊:“死吧!让我先死,他后死!”这些生动地衬托出卡门的吉普赛女郎的心理特点。
(二)卡门情感的时代与民族特征
《卡门》的故事发生在1820年前后的西班牙。梅里美保持着反对封建复辟的思想倾向,同时他也开始注意到了体现时代特点的追求资产阶级自由个性的人物以及思想忧郁、不满人生的上层阶级人物。卡门的艺术形象正是体现了一个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
与其他游牧民族相似,吉普赛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吉普赛人不仅创造了“弗拉明戈”,而且把吉他带到了全世界。吉他是吉普赛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他们喜欢用吉他表达自己的希望、爱情、疲惫、孤独。同时,吉他也是吉普赛人重要的谋生工具。
除了音乐,占卜也是吉普赛人最拿手的。吉普赛人以占卜为生,塔罗牌就是他们的其中一种占卜方法,只要是有吉普赛人的地方就有塔罗牌,而且他们是最能够理解其深奥含义的民族。
吉普赛民族的特征为卡门的性格及卡门情感的表达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三)卡门情感的生活特点
卡门性格中的能歌善舞,喜欢用纸牌占卜未来的吉凶,能够在充满冒险的走私活动中适得其所,以及为了追求绝对的自由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等等,都与吉普赛民族的生活特征是分不开的。比才通过对卡门这个角色形象的塑造,不仅表达了生活习性对一个普通吉普赛女郎性格与情感的影响,同时也借助这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他热爱生活,虽然他的一生很坎坷,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和失意,但比才坚信生活一定会给予他回报。尽管《阿莱城姑娘》和《卡门》的悲剧动机都是注定的,都是表现生活残酷的一面,但比才喜欢这些生活的方面,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任何抱怨的音乐言语。比才具有乐观主义精神,即使他描绘的人物带有悲剧性,这种色彩也并未转向阴暗面。
二、卡门角色的情感表现
卡门角色的情感表现,除了舞台表演、形体动作以外,主要体现在演唱当中。下面仅举卡门演唱的《吉普赛之歌》唱段予以说明:
《吉普赛之歌》又名为《听欢乐铃声响叮当》。这是《卡门》第二幕第一场吉普塞人跳舞的伴奏曲,也是一首带有浓厚吉普赛气息的歌曲。剧中在帕斯蒂亚酒店里,很多顾客在饮酒谈笑,卡门和她的好友陪着军官们喝酒。吉普赛男人在角落里演奏着民间舞曲,吉普赛姑娘们踏着音乐尽情欢舞。在一段音乐和舞蹈过后,卡门起身唱了这段有名的《吉普赛之歌》。
这首歌曲由A、B两段和一段副歌组成,3/4拍,小快板。A段(1—19小节)调性为e小调,旋律走向以三、四度进行为主,八分音乐与十六分音符相结合以及变化音的加入,突出了吉普赛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小调调性的神秘色彩,使观众一听到这种富有异国情调的音乐,就会想到这是个别具风味的酒店。伴奏部分均为带跳音的八分音符,增强了舞曲的节奏感,为卡门热情奔放的舞蹈增添了背景与气氛。乐曲的开始部分力度为p,主要描述酒店里巴斯克铃鼓响起,吉普赛姑娘们跳舞的热闹背景,为卡门的加入做了铺垫。随着卡门的加入,对卡门穿着打扮、形态动作、心理变化以及乐师情绪等的描绘,乐曲力度逐渐由弱变强,速度也由开始的小快板变为急板,而且越来越快,越来越强。B段(20 —30小节)调性由e小调转为E大调,旋律同样以三、四度跳进为主,为乐曲增添了明亮、开朗的色彩。特别是其中模进的旋律和富有个性的节奏,使乐曲具有了独特的风格。副歌部分(31—49小节)是由卡门的两个女友来演唱的,歌词全部是“特啦啦”虚词,主要起衬托的作用。
《吉普赛之歌》是一首舞曲性的三拍子歌曲。演唱时要注意:乐曲的整体速度标记为Andantino,是界于行板和小快板之间的速度;表情术语为ben ritmato 意为很富于节奏性的。进入A段力度为p,旋律走向以平稳的上行为主,演唱时要求气息均匀平稳,发出来的声音要连贯,像一条线一样,不能忽强忽弱,更不能一股一股地冒出来。特别是类似于第十四小节的十六分音符一定要唱得轻巧、婉转、灵活,才能把酒店里欢歌笑语的热闹场面表现出来。乐曲的B段调性由小调转为大调,演唱时声音的力度也由开始时的弱逐渐变得稍强一些,使音乐发展出现一个递进的层次关系。B段的模进音型是这一乐段的特色,模进的三个乐句强弱处理应有所不同。最后B乐段在渐慢和渐弱中结束,充分地表达了歌词的描述:“你高声唱,你尽情跳!”接下来是恢复原速的副歌部分,副歌部分主要是对舞蹈场面的陪衬和应和,它起到一种烘托气氛的作用。它的力度开始时为pp,由三个下行半音模进的乐句和一个级进上行的乐句组成。三个模进的乐句配以虚词“特啦啦……”演唱者要唱得连贯、匀称、灵巧,保持脸笑、嘴小、喉位低的歌唱状态。不同的模进乐句要给以不同的强弱处理,最后一个乐句为音阶的上行,要把气息吸深、吸足,留有充足的力量停留在最后一个时值长达六拍半的长音上。后面的部分是对前面A、B两段的反复。在最后一段副歌的开始处,注有速度提示Piu mosso 意为更快一些,力度也由开始时的PP 转为ff,演唱者的情绪应该更高涨一些,声音力度也更强一些。在第一百三十小节,也就是乐曲最后的一个长音处,速度变为Presto ,这时全曲达到最高潮。演唱这段副歌时,演唱者除了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以外,还应注意声音的集中与高位置,因为这段副歌的音域大部分在中、高音区,因此获得具有良好共鸣的高位置的声音至关重要。高位置声音的获得也不是孤立的,它要与喉头的低位发音和横膈膜的推动呼吸想结合。只有这三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统一,发出来的声音才能圆润、光亮、自如。否则如果单纯追求眉心的高位置,就会导致气息上提,声音高吊;又如单纯强调隔膜的下放、气息下沉,那么声音就会沉重,嗓音透不出。
【参考文献】
[1]周小静.西洋歌剧简史与名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0.
[2]梅里美著.卡门[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90.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61.
(作者简介:史小华,陕西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