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论视野下的“怪物”原型

2009-03-15 10:16陈伦超冉晓荷
飞天 2009年16期
关键词:盖亚丑化谱系

陈伦超 冉晓荷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中的怪物奇形怪状,而在外形的背后隐藏着西方文化思维的根。对于怪物所折射出来的文化象征内涵问题的研究却很少,而这方面的研究又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能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审视古代西方人、自然与社会的微妙关系。其次可以探索西方文化原型,了解西方人思维观念和文化根源。

根据荣格的原型理论,结合中西神话传说中的怪物比较,分析希腊神话与传说中怪物的形态、发展和特征,挖掘怪物所承载的西方远古文化内涵和原型新解。荣格认为,原型中的神话意象特指具有原始性、象征性特点的人类文化符号[1]。而基于西方先民集体无意识的背景下创作的怪物则是当时西方文化思维原型下通过想象生成的一群具象化的意象。想象必然受着当时现实基因的约制而承载相应的社会信息。怪物就成了古人表达原型的一个载体,它的象征性打开了一个探看文化思维的窗口。

一、怪物本质的探究

神话传说反映的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思维方式。它把古代人对于自然社会的原始理解象征性地表达出来。《牛津双语词典》对“怪物”是这样解释的:a monster means an imaginary creature that is very large,ugly and frighting. 它强调的是包含丑陋、危险、怪异等等有悖于西方人审美标准的一系列特征。具体来说西方神话怪物与中国一样都经历了“万物有灵—自然崇拜—人本主义”这三个过程[2]。而西方更加注重人本主义,积极认识改造事物,却受到了大自然等外界的阻挠。而美丑主要是由事物与人的关系决定的,于是在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感、意志和愿望的基础上就出现了对自然物的丑化现象。从原型理论角度来看,文本中狰狞的怪物本质是人类对于自然等阻碍“人”的发展的事物的集体认知和情感丑化的具象化意象。

在揭示怪物的本质后,我们从怪物的形象建构和谱系系统来探求其背后的文化原型。

二、怪物的形态组合性

怪物最初起源于不同部落融合而产生的图腾符号。由于对自然态度的变化,人们运用审丑标准在图腾的基础上完成对怪物形象的构建。其基本的组合方式包括杂合、夸张和异化等形式[3]。

杂合即将几种形态组合形成一个奇形怪状的物体的方式。其主要形式是“人+动物”和“动物+动物”。蛇、狮、龙的身体部位出现的频率很大。而龙本身也是很多动物的杂合。如喀迈拉是狮头羊身蛇尾,斯库拉全身是海蛇和怪物。这证明了它们是在当时环境中人类征服大自然时遇到的强敌。这些映射的原型是自然界中超出人们自身理解的未知的事物[4]。

夸张指代的是西方先民通过设计数量多少、形状大小的方式来制造奇异的效果的方式。该方法使怪物更为怪异可怖。数目有夸多和夸少两种。水蛇许德拉有9个蛇头。提丰有100个会喷火的龙头。格赖埃三人一体,共用一眼一嘴。形体一般都是巨大的。如涅墨亚狮子、许德拉都是体形很大。这些都给读者构建了一个有别于人类和熟知动物特征的奇特怪物。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艺术地反映了自然的强大和人类征服自然的艰巨性[4]。

异化是事物改变本身的特点和功能而呈现出另一种特征的方式。而异能是进过异化异于人类的能力。怪物都有一项过人的本领,而且普通人类很难抵抗。有的是刀枪不入、长生不死、聪明过人或歌声优美。还有一种是它们具有的奇特的异能。如格莱埃能预知未来,看到墨杜萨会变成石头。这些无法用逻辑去解释的怪物反映的是对自然变幻莫测和当时西方还仍未达成战胜自然的境况。

三、怪物谱系的系统性

怪物谱系以地母盖亚为起点,由盖亚子女再与神、人、物结合派生出怪物系统。它可将80%的怪物都归纳到该系统中。还有几个怪物游离于盖亚氏系统之外,但它们仍然可以归宿到“神人物”的结构系统中。库克罗普斯、哈尔庇埃和哈尔戈斯都是受神派遣完成他们的意志。牛人是神牛和克里特王后的后代。相对于中国神话中的怪物,其谱系系统性远超过中国神话。

怪物系统发源于地母盖亚,在作品创作和传播的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新神谱系得到了普遍心理认可,而先前的体系中的事物因有异于他们思想则受到丑化。人神物的结合产生了新的怪物,且怪物不是受神的派遣,就是被英雄所杀。这些都体现了远古人对自然既依赖又征服的心理和远古人类的理想。另外,神居住在天上,它代表的是人类的理想,怪物生长在地上,代表人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因而受到了丑化。总之,神和英雄是古西方人的理想、意志和愿望,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本我”,而当时环境下的古人则因受到自然的制约处在“自我”的生存状态,怪物则是他们受到挫折和阻挠的具象化外显。

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怪物就很好地诠释了西方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征服自然的基本特点。而且怪物一直影响着西方文化,也根深于现当代的影视、文学的审美活动。怪物的原型的开掘对于理解古代西方人和西方文化特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

【参考文献】

[1]吴爱红.永不枯竭的源泉——试论希腊神话原型及其对西方文学的影响[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09):60-62.

[2]魏光奇.天人之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0-48.

[3]张岩.《山海经》与古代社会[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42-60

[4]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16-19.

(作者简介:陈伦超, 西南大学文学院;冉晓荷, 西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盖亚丑化谱系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特点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赞
聆听习总书记七一讲话
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白墨黑鸽(十六)
白墨黑鸽(十)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荒诞”内涵与谱系
白墨黑鸽(八)
试析《喜福会》中被丑化的中国男性形象书写